馬鈴薯套種玉米技術是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充分利用光、熱、水、土資源的一項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立體複合型種植模式。特別是高寒山區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有效途徑!
1 馬鈴薯套種玉米栽培技術
1.1播前管理
1.1.1 整地 4月下旬,土壤解凍後,先對地塊翻耕,深度約20cm,耙細整平。
1.1.2 播種 播種前準備:首先,選用經審定推廣的抗病、優質、豐產、適應性強、商品性狀好、適應市場的優良品種作種薯,以50g左右為宜。種薯處理:塊薯自頂部至臍部縱切,使每塊均分佈有頂芽胚,一般50~70g切3塊。切好後用70%的甲基託布津兌水200~300倍對種薯噴灑,再用薄膜覆蓋燜置2小時,揭膜晾乾即可播種。其次,施底肥和種肥:每畝用腐熟農家肥1000kg作基肥,選用經過測土配方,適應本地作物生長N-P-J為20-15-10的長效複合肥80kg作種肥穴施,以利全苗壯苗。適時播種:5月上旬採用機械起壟覆膜播種,播種做到深淺一致,覆土均勻,隨播隨壓,鎮壓後播深6-10cm。常規情況下,中等地力條件下每畝種植3500穴。
1.2 田間管理
1.2.1苗期(出苗-現蕾)管理 幼苗出土3-4葉時及時放苗、定苗、間苗,去除弱苗、雜苗、畸形苗,缺苗斷壟處及時補種,保證出苗率。開花現蕾期每畝追施尿素15kg,以促進結薯,增加產量。
1.2.2病蟲害防治 由於當地氣候冷涼馬鈴薯種植一般不發生病蟲害。主要是選用抗病品種及使用脫毒種薯,來預防晚疫病和青枯病。
1.3收穫與貯藏
1.3.1收穫 莖葉由綠色變為淡黃色,基部葉片脫落,標誌馬鈴薯已成熟,即可收穫。本地馬鈴薯收穫時間一般是8月下旬~9月中下旬。
1.3.2貯藏 馬鈴薯收穫後應立即運到通風處晾乾水分,使表皮硬化後再進行貯藏。
2 馬鈴薯套種玉米的推介模式
2.1 馬鈴薯+玉米
2.1.1 產量效益(均價) 馬鈴薯畝產1500公斤,產值1800元;玉米畝產500公斤,產值1000元;全年畝產值2800元。
2.1.2 田間佈局 廂寬1.5米,溝寬0.3米,每廂起2壟,壟寬0.4米,一壟覆膜播種2行馬鈴薯,株距0.2米,畝密度3500株;在預留的一壟上種2行玉米,行距0.33米,株距0.33米,畝播玉米3200株。
2.1.3 技術要點 (1)選用高產優質良種。馬鈴薯品種選用晉薯7號、費烏瑞拉(紫薯);玉米品種選用晉單43號、晉單42號、農大108等品種。(2)輪作換茬。避免馬鈴薯重茬。(3)重施農家肥,增施磷鉀肥。馬鈴薯施好苗肥,玉米施好大喇叭口期穗肥。(4)地膜覆蓋。馬鈴薯、玉米均採用地膜覆蓋。(5)加強各種作物中耕除草,防好二十八星瓢蟲,玉米螟等害蟲。
2.2 馬鈴薯+玉米
2.2.1 產量效益 一般早熟馬鈴薯畝產1500公斤,玉米畝產650公斤。全年畝產值3200元左右。
2.2.2 田間佈局 廂寬1.6米,種2行馬鈴薯,大行距1米,小行距0.6米,株距0.2米,每畝4000株左右;在兩行馬鈴薯中間套種2行玉米,株距0.2米,每畝3500株左右。
2.2.3 技術要點 (1)品種。馬鈴薯選用克新1號,玉米選用農大108。(2)加強管理。馬鈴薯播種時,畝施土雜肥3000公斤,複合肥100公斤,選擇晴天上午,運用機械進行起壟播種,深度6~10釐米,覆土後使之形成向陽溝,覆蓋地膜,以利早出苗。
馬鈴薯套種玉米,是充分利用高矮作物不同生長期進行搭配,發揮農作物調節作用和邊行優勢,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馬鈴薯套種玉米模式,在各大主要糧食產區都有分佈,栽培模式一般是雙行馬鈴薯套種雙行玉米栽培模式,也有單行馬鈴薯套種單行玉米栽培模式。
品種選擇
在品種選擇方面,馬鈴薯品種選用豐產早熟的克新和費烏瑞它等。玉米品種選用掖單19、20號或農大3138、DK系列高產優質品種。一些地方可以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搭配,力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輪作、選地與整地
在選擇地塊方面,務必要選擇適宜兩種作物的土壤,土壤肥沃、疏鬆通氣、排灌方便的地塊。在整地時,要選用帶型,每畝地施足充足的基肥。
在播種時間上,馬鈴薯催大芽於3月上旬播種,玉米於4月上旬播種。如果採用雙行馬鈴薯套種雙行玉米的方式,要選用120釐米寬頻幅,株距為30釐米,行距為30釐米。
在播種密度方面,每畝地播種馬鈴薯和玉米各3700株;如果釆用3行玉米套播2行馬鈴薯,玉米行距為40釐米,株距為30釐米,馬鈴薯行距為60釐米,株距20釐米。馬鈴薯與玉米的距離為30釐米,每一播幅度為200釐米。在播種密度方面,每畝播種馬鈴薯和玉米各333株朱。在播種馬鈴薯的時候,中間要空140釐米,可播種3行玉米。
施肥、灌水等田間管理
由於溫度的關係,馬鈴薯出苗後及時放苗、查苗或補苗,封嚴苗孔。在L馬鈴薯苗齊後,要及時破膜壅,並施足量的肥料,培土灌水。玉米出苗後及時定苗、間苗和中耕除草。
在馬鈴薯秧苗較大時向行中間推,留足玉米生長空間,在馬鈴薯塊莖膨大後期及時採收,馬鈴薯採收後將壟上的土壅向玉米兩邊,畝施充足的優質農家肥,馬鈴薯收後玉米要經常澆水。
馬鈴薯套種玉米技術是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充分利用光、熱、水、土資源的一項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立體複合型種植模式。特別是高寒山區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有效途徑!
1 馬鈴薯套種玉米栽培技術
1.1播前管理
1.1.1 整地 4月下旬,土壤解凍後,先對地塊翻耕,深度約20cm,耙細整平。
1.1.2 播種 播種前準備:首先,選用經審定推廣的抗病、優質、豐產、適應性強、商品性狀好、適應市場的優良品種作種薯,以50g左右為宜。種薯處理:塊薯自頂部至臍部縱切,使每塊均分佈有頂芽胚,一般50~70g切3塊。切好後用70%的甲基託布津兌水200~300倍對種薯噴灑,再用薄膜覆蓋燜置2小時,揭膜晾乾即可播種。其次,施底肥和種肥:每畝用腐熟農家肥1000kg作基肥,選用經過測土配方,適應本地作物生長N-P-J為20-15-10的長效複合肥80kg作種肥穴施,以利全苗壯苗。適時播種:5月上旬採用機械起壟覆膜播種,播種做到深淺一致,覆土均勻,隨播隨壓,鎮壓後播深6-10cm。常規情況下,中等地力條件下每畝種植3500穴。
1.2 田間管理
1.2.1苗期(出苗-現蕾)管理 幼苗出土3-4葉時及時放苗、定苗、間苗,去除弱苗、雜苗、畸形苗,缺苗斷壟處及時補種,保證出苗率。開花現蕾期每畝追施尿素15kg,以促進結薯,增加產量。
1.2.2病蟲害防治 由於當地氣候冷涼馬鈴薯種植一般不發生病蟲害。主要是選用抗病品種及使用脫毒種薯,來預防晚疫病和青枯病。
1.3收穫與貯藏
1.3.1收穫 莖葉由綠色變為淡黃色,基部葉片脫落,標誌馬鈴薯已成熟,即可收穫。本地馬鈴薯收穫時間一般是8月下旬~9月中下旬。
1.3.2貯藏 馬鈴薯收穫後應立即運到通風處晾乾水分,使表皮硬化後再進行貯藏。
2 馬鈴薯套種玉米的推介模式
2.1 馬鈴薯+玉米
2.1.1 產量效益(均價) 馬鈴薯畝產1500公斤,產值1800元;玉米畝產500公斤,產值1000元;全年畝產值2800元。
2.1.2 田間佈局 廂寬1.5米,溝寬0.3米,每廂起2壟,壟寬0.4米,一壟覆膜播種2行馬鈴薯,株距0.2米,畝密度3500株;在預留的一壟上種2行玉米,行距0.33米,株距0.33米,畝播玉米3200株。
2.1.3 技術要點 (1)選用高產優質良種。馬鈴薯品種選用晉薯7號、費烏瑞拉(紫薯);玉米品種選用晉單43號、晉單42號、農大108等品種。(2)輪作換茬。避免馬鈴薯重茬。(3)重施農家肥,增施磷鉀肥。馬鈴薯施好苗肥,玉米施好大喇叭口期穗肥。(4)地膜覆蓋。馬鈴薯、玉米均採用地膜覆蓋。(5)加強各種作物中耕除草,防好二十八星瓢蟲,玉米螟等害蟲。
2.2 馬鈴薯+玉米
2.2.1 產量效益 一般早熟馬鈴薯畝產1500公斤,玉米畝產650公斤。全年畝產值3200元左右。
2.2.2 田間佈局 廂寬1.6米,種2行馬鈴薯,大行距1米,小行距0.6米,株距0.2米,每畝4000株左右;在兩行馬鈴薯中間套種2行玉米,株距0.2米,每畝3500株左右。
2.2.3 技術要點 (1)品種。馬鈴薯選用克新1號,玉米選用農大108。(2)加強管理。馬鈴薯播種時,畝施土雜肥3000公斤,複合肥100公斤,選擇晴天上午,運用機械進行起壟播種,深度6~10釐米,覆土後使之形成向陽溝,覆蓋地膜,以利早出苗。
馬鈴薯套種玉米,是充分利用高矮作物不同生長期進行搭配,發揮農作物調節作用和邊行優勢,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馬鈴薯套種玉米模式,在各大主要糧食產區都有分佈,栽培模式一般是雙行馬鈴薯套種雙行玉米栽培模式,也有單行馬鈴薯套種單行玉米栽培模式。
品種選擇
在品種選擇方面,馬鈴薯品種選用豐產早熟的克新和費烏瑞它等。玉米品種選用掖單19、20號或農大3138、DK系列高產優質品種。一些地方可以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搭配,力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輪作、選地與整地
在選擇地塊方面,務必要選擇適宜兩種作物的土壤,土壤肥沃、疏鬆通氣、排灌方便的地塊。在整地時,要選用帶型,每畝地施足充足的基肥。
在播種時間上,馬鈴薯催大芽於3月上旬播種,玉米於4月上旬播種。如果採用雙行馬鈴薯套種雙行玉米的方式,要選用120釐米寬頻幅,株距為30釐米,行距為30釐米。
在播種密度方面,每畝地播種馬鈴薯和玉米各3700株;如果釆用3行玉米套播2行馬鈴薯,玉米行距為40釐米,株距為30釐米,馬鈴薯行距為60釐米,株距20釐米。馬鈴薯與玉米的距離為30釐米,每一播幅度為200釐米。在播種密度方面,每畝播種馬鈴薯和玉米各333株朱。在播種馬鈴薯的時候,中間要空140釐米,可播種3行玉米。
施肥、灌水等田間管理
由於溫度的關係,馬鈴薯出苗後及時放苗、查苗或補苗,封嚴苗孔。在L馬鈴薯苗齊後,要及時破膜壅,並施足量的肥料,培土灌水。玉米出苗後及時定苗、間苗和中耕除草。
在馬鈴薯秧苗較大時向行中間推,留足玉米生長空間,在馬鈴薯塊莖膨大後期及時採收,馬鈴薯採收後將壟上的土壅向玉米兩邊,畝施充足的優質農家肥,馬鈴薯收後玉米要經常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