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砂壺友

    其實大聖說壺,專門有一期影片是講本山料與外山料的區分。我們無法直觀地去看到紫砂的礦料或者泥料,所以最簡單的還是要從壺的身上去加以區分。

    本山礦料,狹義上是指黃龍山的原礦礦料,但從義的概念上來講可以指宜興範圍之內的傳統礦區的紫砂礦料。而外山礦料指的是外地紫砂或者是外地跟紫砂類似的陶土。本期大聖說壺,以“看”入手,從質地上教大家識別本山礦料與外山礦料。

    一、看層次

    如果用放大鏡好好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外山礦料的顆粒相對來說比較單一,且顆粒粗細也不豐富,基本沒有顆粒的層次感。而本山礦料不僅本身很有層次感,它的顆粒層次也非常豐富。

    二、看質感

    本山礦料由於其溫域範圍較高,高溫燒製時不容易出現結晶。而外山礦料如果燒製溫度過高就容易起泡。所以外山礦料燒製溫度相對較低,紫砂壺就容易出現“玻璃相”。通俗來講就是本山泥料燒結出來之後表面會呈現一種啞光,溫潤之光,外山泥料卻沒有這種光澤質感。

    在這裡補充一下,“玻璃相”不是指我們泡養之後呈現出來的狀態,而是指直接燒出來的成品未泡養之前呈現出一種像玻璃一樣的反光質感和結晶度。

    三、看雲母顆粒

    一般來說,在未泡養之前本山礦料所制紫砂壺裡面的雲母是非常豐富的,用放大鏡看會有一種閃閃發光的效果。而外山礦料的雲母有是有分佈卻十分稀鬆,基本不會明顯的用肉眼觀察到。

    這邊要強調一下,對於雲母顆粒的觀察一定要在紫砂壺未泡養之前。原因就是一旦泡養之後,雲母的這種反光效果就會被你的茶漬、包漿所掩蓋。

    四、看通透感

    就像好的和田玉有一種溫潤的通透感一樣,本山礦料燒製的成品壺拿在手裡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的反光,卻有一種獨有的肉感及通透感。但是對於外山礦料來說,你粗看的時候可能很漂亮,油潤髮光的,卻沒有深入下去的通透感。

    五、看包漿

    本山礦料的包漿除了油潤之外還具有厚重感。這種厚重感是你即便對著強光去看,它也可以透進去,而不像外山礦料的包漿是浮於表面的。而且當你用手摩挲本山礦料燒製成品壺時還能感覺到微微的粘性。

    六、看色澤變化

    外山礦料所制的紫砂壺在使用過程中顏色的變化微乎其微,而本山礦料製成的紫砂壺隨著時間的推移色澤會出現輕微的加深。

    七、看透氣性

    本山料的透氣性毫無疑問是優於外山料的。我們親自試驗過在平均氣溫35度左右的夏天,泡一壺茶五天左右的時間,茶湯依然可以入口且沒有任何異味。

  • 2 # 紫砂壺收藏FJ

    現在的科學技術很發達,紫砂壺沒有使用過很難辨別是否是本山原礦的。即便是一些資深的紫砂壺玩家憑經驗能辨別出來也很難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

    紫砂壺使用一段時間後再辨別可比較清晰的分辨出來。真正的本山原礦紫砂壺我們往壺裡倒入滾燙開水,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紫砂壺的顏色會輕微變化,多數是變深沉,倒出開水,紫砂壺冷卻後又慢慢恢復原狀。用紫砂壺泡茶正是很自然的完成這樣的一個過程。然而紫砂壺冷卻後並沒有完全的恢復到原狀,所以泡茶使用時間久了便可發現紫砂壺變了,變的陳而不舊,呈現啞光澤。下面兩張照片是本山綠泥使用大約一年變化的結果:

    下面我要強調一點,不要相信所謂的包漿。很多紫砂壺愛好者認為養的出包漿的紫砂壺就是本山原礦的。首先我們得明白包漿不是養出來的,包漿是物體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化,表層生成了一層氧化膜。不單紫砂,瓷器有會有包漿。它和是否本山原礦沒關係。而且沒有二三十年以上這層氧化膜是生成不了的。 很多壺商都說他們的壺泡養一兩個月就能出包漿,大家知道所謂的包漿怎麼來的嗎?紫砂壺先裝滿開水,澆上熱燙的綠茶茶湯,蒸發幹了再澆,反覆弄幾十次,然後棉布一捶所謂的包漿就出來了。說白了就是給表層沾有茶汙的茶壺拋光形成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林丹團體賽那麼厲害但勝率還不如桃田賢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