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pades13

    出自:《烏衣巷》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之一。此詩憑弔昔日東晉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原文:烏衣巷唐代: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譯文: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斜掛。當年王導、謝安簷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公元826年(唐敬宗寶曆二年),劉禹錫從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寫了這一組詠懷古蹟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這是其中的第二首。賞析:詩歌開頭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秦淮河南岸。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世族就居住在這裡。“朱雀 橋”在烏衣巷附近,是當時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見當年這裡車水馬龍熱鬧繁華的盛況。但而今橋邊卻只有“野草花”。一個“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敗荒涼。而“烏衣巷”又處在夕陽斜照之中。“夕陽”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詩歌開頭用了工整的對偶句,寫今日的衰敗景象,它與昔日的繁榮盛況,形成強烈對照。三、四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種候鳥,春來秋去。從前燕子飛來,總是在王、謝等豪門世族寬敞的宅子裡築巢。如今舊世 族的樓臺亭閣蕩然無存,這裡住著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了。詩人在第三句開頭特地用“舊時”兩字加以強調。巧妙地賦予燕子以歷史 證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尋常”兩字,強調今昔居民截然不同,從而有力地表達了滄海桑田的鉅變。晉代豪門世族的覆滅,暗示當代的新貴也必將蹈此覆轍。作者介紹: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 2 # 觀海路紫鈴兒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註釋】

    朱雀橋:在朱雀門外秦淮河上。

    今南京城外。

    花:此為開花之意。作動詞。

    烏衣巷:對朱雀橋,晉王導、謝安居處。

    王謝:具體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左右朝廷的兩姓豪門望族。

    【簡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

    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這首詩據說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歎賞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下面具體介紹一下王導與謝安:

    王導是 東晉初年的宰相,權勢顯赫,威震朝野,當時有“王與馬(指晉帝司馬氏)共天下”的歌謠。

    成語中有“新亭對泣”,表示思念故國的意思,就是說的王導的故事。一次王導與北方逃難過江建立 東晉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勞勞亭)飲宴。座中周侯豈頁嘆息地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發出了山河淪陷的感嘆(當時北方領土淪陷在匈奴人劉曜之手),於是在座的賓客都 相視流淚。

    王導見此情景,愀然變色地說:“當共戮力王室(勉力國事),克復神州(收復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對(何至於那樣沒有出息作當年被俘的楚國囚犯那樣相對哭泣呢)?”王導 的話慷憾激昂,批評了在座同僚消極悲觀的情緒。雖然只有這麼簡短的幾句話,卻把王導為人鶴立雞群,見識不凡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事見《世說新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什麼還要按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