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20168132918

    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鑑,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表現出天水一色,玉字無塵的融和畫面。“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出來。

    第二句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 2 # 轉角~瑩流花香

    1、簡述:

    《東坡》寫出了月光下東坡環境清幽、寂靜的特點。

    2、原詩:

    東坡

    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3、譯文:

    雨點紛落,把東坡洗得格外乾淨,月亮的光輝也變得清澈。城裡的人早已離開,此處只有山野中人閒遊散步。

    千萬別去嫌棄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裡平坦,我,就是喜歡這樣拄著柺杖鏗然的聲音。

    4、賞析:

     詩一開始便把東坡置於一片清景之中。僻岡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後的皎潔月光,透過無塵的碧空,敷灑在澡雪一新、珠水晶瑩的萬物上,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確實當得起一個“清”字。謝靈運寫雨後叢林之象說:“密林含餘清”。詩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謝。

    詩人偏偏拈出夜景來寫,不是無謂的。這個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為市”,市人為財利驅迫,只能在炎日囂塵中奔波。唯有“野人”,脫離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詩人,才有餘裕獨享這勝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盡野人行”。這讀來極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詩,使我們不禁從“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鬧市囂塵的喧鬧氣息,又從“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處而自足於懷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盡在不言中。詩人在另一首詩裡說:“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雖是詠定惠院海棠的,實際是借海棠自詠身世,正好幫助我們理解這句詩所包含的意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泥土鬆散劑怎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