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低谷處,也真是能量啟用時
很多人慣常的認知都會覺得越是在人生得意時、順利時,越有幹勁、激情,而在人生低谷,失意時,往往是沉淪,迷茫,自暴自棄,甚至走上絕路。
我們讀書時物理曾經學過動能和勢能的原理嗎?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質量和速度決定其動能的大小,運動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
勢能有兩種,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重力勢能是指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則它的重力勢能就越大。彈性勢能是指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彈性勢能。
以這個原理來看待我們的人生,不難看出,當我們充滿幹勁的,奮力拼搏的時候,動能確實是最大的,人生或許也會因此走高,但是同時,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也在不斷的增加,如果不懂得合理的運用能量,一味的加速,在某個節點,勢能的力量就會摧毀我們,這就是很多人在巔峰墜落的原因。
成語“亢龍有悔”也是揭示了這個道理,“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處在極高位,若不知進退則物極必反,將陷於困厄,指過於驕傲自滿是無法持久的。
如果我們對事物的規律有更全面的認知,或許人生就會走上不同的道路。在低谷處啟用生命能量,反轉人生。
首先要認知事物的規律
我們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隨順己意,必然是會經歷起起落落,順境逆境,就像花開花落,四季更迭,緣起緣滅,這些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我們人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要懂得順應自然法則,而不是逆天而為,不如己意,便心生不滿,抱怨,一意孤行,這樣的對抗除了內耗掉我們的能量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當我們懂得去接納生活,賞識人生的時候,接納和賞識並不是消極的接受或者虛假的逆來順受,是一種開放的生命態度,來自於對生命規律的認知。就是反轉的開始,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單向,對立的,而是相互轉化的。當人生低谷時,勢能不斷累積,而在最低點,勢能恰恰也是最大的,如果這時候我們可以去運用這種能量,人生就可以逆轉。成語“否極泰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
很多人會覺得志向這個東西很虛無,而更多人會把信仰等同於宗教。在我看來,其實很樸素,也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此生立什麼樣的志,做什麼樣的人。志向就像我們人生的航燈,信仰就是人格的底線和尊嚴。如果人生沒有這兩樣東西,就如無根的浮萍,順境時得意忘形,逆境時低迷沉淪,這個時候,下降的勢能就會直接擊穿我們的信心。
但是,有許多人把志向等同於想要或者想得到,而忘記在想要和得到之間還有兩個字—做到。許多年前一部《士兵突擊》的電視劇,有六個字“不拋棄,不放棄”很火,大家都奉為座右銘,但是卻很少有人思考在不拋棄,不放棄的背後要拋棄什麼,放棄什麼?沒有付出的志向只是慾望,沒有信仰的人生只是活著。見境情生,感物而動,心隨境轉,流浪生死,不知所終。
處於低落過程,如果我們有志向和信仰,當觸碰到這個底線時,你的信仰和志向就會給你強大的支撐力,就好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讓你觸底反彈,而這些生活的磨礪,才會成為我們成長的資糧,不然痛苦就是痛苦,那些勵志的雞湯喝下多少碗都沒有用。
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複雜的現實之下,才可能意志堅定、少走彎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標的可能性。
啟用能量的關鍵是強大的內心
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有顆強大的內心,便能無往而不勝。
1496年,王陽明在會試中再度名落孫山。有人在發榜現場未見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陽明卻無動於衷。大家以為他是傷心過度,於是都來安慰他。
王陽明臉上略過一絲笑容,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艱難困苦,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這個故事很容易看懂,但還必須知道如何才是修心。如果把我們的人生比喻成爬山,志向就好比是山頂的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還需要地圖和嚮導,不然你只知道想去哪裡,而不知道如何到達。依然是鏡花水月,比沒有希望更絕望的是無法到達的希望。
修心是一個長期練習的過程,大家都知道道在心中,而心在何處呢?
我無數次的舉過一個例子:
如果我們一群人在沙漠中走了幾天幾夜,幾乎渴死了,這時候出現一碗清水,你第一反應是什麼?
“喝水”!對,這會是很多人的答案。
但是想一想,你真的喝水了嗎?
我們拒絕了多少次別人的提點?
多少次為了自己辯解,文過飾非?
多少次不斷的強調外在的原因?
多少次被那些感動的情緒,懺悔的眼淚,所謂的反思懊悔,騙了我們自己?
這,就是人心的詭異之處。
所以,要找到自己的心,就要從自我認知開始,我們認為的自己並不是真實的自己,那是我們思維中幻想出來的自己,而我們的行為反射背後才是真實的自己。遇到任何事,做到對境反觀內求,認知真實的自己。這就是修心的開始。
人生低谷處,也真是能量啟用時
生命的承受能力,其實遠遠超過我們自己的想象。每個人擁有的生命能量多數人沒能意識到,在每一生命週期的低谷處,都是生命能量最能顯現激發之時,多數人在人生低谷中放棄,智者卻能把握千載一逢的機緣啟用生命能量,由此圓滿生命!很多人慣常的認知都會覺得越是在人生得意時、順利時,越有幹勁、激情,而在人生低谷,失意時,往往是沉淪,迷茫,自暴自棄,甚至走上絕路。
我們讀書時物理曾經學過動能和勢能的原理嗎?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質量和速度決定其動能的大小,運動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
勢能有兩種,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重力勢能是指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則它的重力勢能就越大。彈性勢能是指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彈性勢能。
以這個原理來看待我們的人生,不難看出,當我們充滿幹勁的,奮力拼搏的時候,動能確實是最大的,人生或許也會因此走高,但是同時,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也在不斷的增加,如果不懂得合理的運用能量,一味的加速,在某個節點,勢能的力量就會摧毀我們,這就是很多人在巔峰墜落的原因。
成語“亢龍有悔”也是揭示了這個道理,“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處在極高位,若不知進退則物極必反,將陷於困厄,指過於驕傲自滿是無法持久的。
如果我們對事物的規律有更全面的認知,或許人生就會走上不同的道路。在低谷處啟用生命能量,反轉人生。
首先要認知事物的規律
我們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隨順己意,必然是會經歷起起落落,順境逆境,就像花開花落,四季更迭,緣起緣滅,這些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我們人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要懂得順應自然法則,而不是逆天而為,不如己意,便心生不滿,抱怨,一意孤行,這樣的對抗除了內耗掉我們的能量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當我們懂得去接納生活,賞識人生的時候,接納和賞識並不是消極的接受或者虛假的逆來順受,是一種開放的生命態度,來自於對生命規律的認知。就是反轉的開始,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單向,對立的,而是相互轉化的。當人生低谷時,勢能不斷累積,而在最低點,勢能恰恰也是最大的,如果這時候我們可以去運用這種能量,人生就可以逆轉。成語“否極泰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
決定我們是否可以啟用能量是一個人的志向和信仰很多人會覺得志向這個東西很虛無,而更多人會把信仰等同於宗教。在我看來,其實很樸素,也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此生立什麼樣的志,做什麼樣的人。志向就像我們人生的航燈,信仰就是人格的底線和尊嚴。如果人生沒有這兩樣東西,就如無根的浮萍,順境時得意忘形,逆境時低迷沉淪,這個時候,下降的勢能就會直接擊穿我們的信心。
但是,有許多人把志向等同於想要或者想得到,而忘記在想要和得到之間還有兩個字—做到。許多年前一部《士兵突擊》的電視劇,有六個字“不拋棄,不放棄”很火,大家都奉為座右銘,但是卻很少有人思考在不拋棄,不放棄的背後要拋棄什麼,放棄什麼?沒有付出的志向只是慾望,沒有信仰的人生只是活著。見境情生,感物而動,心隨境轉,流浪生死,不知所終。
處於低落過程,如果我們有志向和信仰,當觸碰到這個底線時,你的信仰和志向就會給你強大的支撐力,就好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讓你觸底反彈,而這些生活的磨礪,才會成為我們成長的資糧,不然痛苦就是痛苦,那些勵志的雞湯喝下多少碗都沒有用。
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複雜的現實之下,才可能意志堅定、少走彎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標的可能性。
啟用能量的關鍵是強大的內心
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有顆強大的內心,便能無往而不勝。
1496年,王陽明在會試中再度名落孫山。有人在發榜現場未見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陽明卻無動於衷。大家以為他是傷心過度,於是都來安慰他。
王陽明臉上略過一絲笑容,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艱難困苦,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這個故事很容易看懂,但還必須知道如何才是修心。如果把我們的人生比喻成爬山,志向就好比是山頂的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還需要地圖和嚮導,不然你只知道想去哪裡,而不知道如何到達。依然是鏡花水月,比沒有希望更絕望的是無法到達的希望。
修心是一個長期練習的過程,大家都知道道在心中,而心在何處呢?
我無數次的舉過一個例子:
如果我們一群人在沙漠中走了幾天幾夜,幾乎渴死了,這時候出現一碗清水,你第一反應是什麼?
“喝水”!對,這會是很多人的答案。
但是想一想,你真的喝水了嗎?
我們拒絕了多少次別人的提點?
多少次為了自己辯解,文過飾非?
多少次不斷的強調外在的原因?
多少次被那些感動的情緒,懺悔的眼淚,所謂的反思懊悔,騙了我們自己?
這,就是人心的詭異之處。
所以,要找到自己的心,就要從自我認知開始,我們認為的自己並不是真實的自己,那是我們思維中幻想出來的自己,而我們的行為反射背後才是真實的自己。遇到任何事,做到對境反觀內求,認知真實的自己。這就是修心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