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十七讀歷史

    魏忠賢是中國歷史被極端臉譜化的代表人物之。臉譜背後,他的形象是怎樣的?只有搞清楚這個問題,才能真正理解題主所提出的問題。

    一、破落戶

    魏忠賢,河北滄州人,幼時家貧,文盲。沉溺賭博,輸光家產。相繼賣掉老婆和女兒。還是走投無路,自宮,進宮當太監,改名叫李進忠,此時他已經21歲了,時間是萬曆17年(公元1589年。他當太監,不在計劃之中,只是為了能活下去。

    (魏忠賢)

    二、是權閹也是忠僕

    進宮之後的魏忠賢,跟宮裡長大的太監比,一點不佔優勢。但是有一樣,會來事兒,有眼力見兒。

    在宮中的前20多年,魏忠賢都在底層渡過的。真正轉折點,是他被派到皇長孫朱由校身邊當差。一開始的差使是朱由校的母親王才人的典膳。王才人死後,他開始和朱由校的奶媽客氏勾連,結成對食關係,就是宮中的宮女和太監之間,沒有夫妻之實的夫妻關係。朱由校從小失去母親,對客氏感情極深。同樣市井出身魏忠賢整天陪朱由校玩樂,花招層出不窮,也深得朱由校的信任與喜愛。一次朱由校掉到水裡,魏忠賢不顧自已不會游泳,跳下水救起了他。主僕二人關係可見一斑,

    (木匠皇帝朱由校)

    1620年,朱由校繼位。東林黨人掌握的外朝要求客氏搬出宮去,理由是皇帝已經長大,不需要奶媽。年輕的、沒有受過教育的皇帝本能的就覺得外朝的大臣都是壞人,只有客氏和魏忠賢是真正為自己著想的。所以,不僅在生活上,在政治上也開始依賴魏忠賢。

    登上政治舞臺的魏忠賢利與道德自許的東林黨人水火不容。雖然魏忠賢不熟悉政治,但是有市井智慧,他依靠被東林黨人打擊的浙黨、魯黨等,把整人的一套玩得賊溜。東林黨人下臺的下臺,下獄的下獄,一時魏忠賢好不威風。短短几年間,各地對魏忠賢的吹捧,怎麼肉麻怎麼來,建生祠,號九千九百歲,等等不一而足。正是魏忠賢接受這種吹捧,才顯得他沒有政治智慧。

    三、閹黨末路

    朱由校做了七年皇帝死了,也就是說魏忠賢專權的時間還不滿七年。而在這幾年前他只是一個底層的太監,並不熟悉政治。朱由校的弟弟崇禎繼位。崇禎稍做試探,就知道魏忠賢是容易收拾的物件。很快下詔書,罷免魏忠賢的各種職務,罰他去鳳陽守陵,行至半路,賜其自盡。一代權閹,就這樣走到了人生結尾。追隨魏忠賢的外朝文人也遭到各種清算。東林黨重新上臺。

    四、總結

    魏忠賢在本質上只是皇帝的忠實奴僕,他既沒有野心,也沒有能力去專權。他的當權,實際上是皇帝和所有的東林黨的政治派別推動結果,那些打擊政敵招數,如果沒有知識分子的教導,魏忠賢是不會的。所以當風向不對的時候,背後的推動力量消失的時候,魏忠賢在舞臺上就不知道怎麼表演,只得下臺。

  • 2 # 西府趙王爺

    沒辦法,兩者屬性天克,魏忠賢必輸無疑!

    魏忠賢權力很大是沒錯,但他的權力都是來自於皇帝。他的存在時需要依附於皇權的,沒有“皇權特許”,他就是個死太監!

    或者說,明朝的官宦制度不可能讓太監掌權,官宦得勢是被動現象。如果沒有君主默許,單純的一個太監是不可能有什麼發展的。

    從古代的第一個王朝建立以後,皇帝的內宮之中就缺少不了太監這個特殊的群體。而宦官掌權,禍亂朝堂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比如趙高、十常侍。

    明朝這種情況也很常見,劉瑾、魏忠賢、個個都是史上有名的大太監!但他們和趙高這種“實權派”還是有區別的。

    在明朝之初,太祖對宦官的管理非常嚴格,除了宮裡的服務領域之外,太監幾乎接觸不到其他的任何事情。

    而且明太祖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勤奮君主,他對於自己的工作非常上心,別說是這些小太監了,就連大臣們都很少能插手。

    但是在他以後的君主就有點“疲軟”了,集權政治要求一個人管理一個國家,如果真的對工作非常上心,那麼君主本人幾乎沒有休息娛樂的時間,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擁有最高權利而只能幹活,誰能同意這樣的待遇?

    所以在君主想偷懶的情況下,太監的地位就開始發生了變化。

    如果是不太過分的君主,他們手下的太監充其量就是個秘書的角色,主要的事情由自己決斷了以後,太監們會按照君主的指令去執行,在這個過程中宦官不會對政令造成什麼影響。可如果碰到了像天啟這樣的“懶君主”,整天只知道玩兒木頭,啥也不管!國家基本就落到了宦官手中。

    透過以上這些介紹,我們會發現宦官能否掌權並不依賴於他們自己的能力,而是在於君主是否足夠“懶”。

    魏忠賢雖然在崇禎剛上臺之時有著很大的“牌面”,但是這種牌面幾乎就像“紙糊”的一般,送給他權利的君主沒了,所以他擁有權利的本質不過是是一種虛像。

    崇禎上臺就是要拿宦官開刀,宦官依賴的權利核心變成了自己的對立一方,這樣的局勢下宦官集團怎會有還手之力?

    君主的作用雖然有主導作用,但是魏忠賢一幫人被根除也離不開崇禎的“手法”。

    由於宦官集團牽扯勢力眾多,如果採用強硬手段直接拿下,那麼朝堂也會大傷元氣,所以崇禎在自己的心腹幫助下,對魏黨採用了分割擊破的方法,整個宦官集團為了“前途”爭相舉報,一個沒有凝聚力的團體自然很容易被拔除。

    以上兩點就是此事能順利成功的因素,不過那個時候的明朝已經被“糟蹋”的不成樣子,即使根除“毒瘤”也改變不了當時的局勢了。

  • 3 # 金十七讀歷史

    魏忠賢是中國歷史被極端臉譜化的代表人物之。臉譜背後,他的形象是怎樣的?只有搞清楚這個問題,才能真正理解題主所提出的問題。

    一、破落戶

    魏忠賢,河北滄州人,幼時家貧,文盲。沉溺賭博,輸光家產。相繼賣掉老婆和女兒。還是走投無路,自宮,進宮當太監,改名叫李進忠,此時他已經21歲了,時間是萬曆17年(公元1589年。他當太監,不在計劃之中,只是為了能活下去。

    (魏忠賢)

    二、是權閹也是忠僕

    進宮之後的魏忠賢,跟宮裡長大的太監比,一點不佔優勢。但是有一樣,會來事兒,有眼力見兒。

    在宮中的前20多年,魏忠賢都在底層渡過的。真正轉折點,是他被派到皇長孫朱由校身邊當差。一開始的差使是朱由校的母親王才人的典膳。王才人死後,他開始和朱由校的奶媽客氏勾連,結成對食關係,就是宮中的宮女和太監之間,沒有夫妻之實的夫妻關係。朱由校從小失去母親,對客氏感情極深。同樣市井出身魏忠賢整天陪朱由校玩樂,花招層出不窮,也深得朱由校的信任與喜愛。一次朱由校掉到水裡,魏忠賢不顧自已不會游泳,跳下水救起了他。主僕二人關係可見一斑,

    (木匠皇帝朱由校)

    1620年,朱由校繼位。東林黨人掌握的外朝要求客氏搬出宮去,理由是皇帝已經長大,不需要奶媽。年輕的、沒有受過教育的皇帝本能的就覺得外朝的大臣都是壞人,只有客氏和魏忠賢是真正為自己著想的。所以,不僅在生活上,在政治上也開始依賴魏忠賢。

    登上政治舞臺的魏忠賢利與道德自許的東林黨人水火不容。雖然魏忠賢不熟悉政治,但是有市井智慧,他依靠被東林黨人打擊的浙黨、魯黨等,把整人的一套玩得賊溜。東林黨人下臺的下臺,下獄的下獄,一時魏忠賢好不威風。短短几年間,各地對魏忠賢的吹捧,怎麼肉麻怎麼來,建生祠,號九千九百歲,等等不一而足。正是魏忠賢接受這種吹捧,才顯得他沒有政治智慧。

    三、閹黨末路

    朱由校做了七年皇帝死了,也就是說魏忠賢專權的時間還不滿七年。而在這幾年前他只是一個底層的太監,並不熟悉政治。朱由校的弟弟崇禎繼位。崇禎稍做試探,就知道魏忠賢是容易收拾的物件。很快下詔書,罷免魏忠賢的各種職務,罰他去鳳陽守陵,行至半路,賜其自盡。一代權閹,就這樣走到了人生結尾。追隨魏忠賢的外朝文人也遭到各種清算。東林黨重新上臺。

    四、總結

    魏忠賢在本質上只是皇帝的忠實奴僕,他既沒有野心,也沒有能力去專權。他的當權,實際上是皇帝和所有的東林黨的政治派別推動結果,那些打擊政敵招數,如果沒有知識分子的教導,魏忠賢是不會的。所以當風向不對的時候,背後的推動力量消失的時候,魏忠賢在舞臺上就不知道怎麼表演,只得下臺。

  • 4 # 西府趙王爺

    沒辦法,兩者屬性天克,魏忠賢必輸無疑!

    魏忠賢權力很大是沒錯,但他的權力都是來自於皇帝。他的存在時需要依附於皇權的,沒有“皇權特許”,他就是個死太監!

    或者說,明朝的官宦制度不可能讓太監掌權,官宦得勢是被動現象。如果沒有君主默許,單純的一個太監是不可能有什麼發展的。

    從古代的第一個王朝建立以後,皇帝的內宮之中就缺少不了太監這個特殊的群體。而宦官掌權,禍亂朝堂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比如趙高、十常侍。

    明朝這種情況也很常見,劉瑾、魏忠賢、個個都是史上有名的大太監!但他們和趙高這種“實權派”還是有區別的。

    在明朝之初,太祖對宦官的管理非常嚴格,除了宮裡的服務領域之外,太監幾乎接觸不到其他的任何事情。

    而且明太祖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勤奮君主,他對於自己的工作非常上心,別說是這些小太監了,就連大臣們都很少能插手。

    但是在他以後的君主就有點“疲軟”了,集權政治要求一個人管理一個國家,如果真的對工作非常上心,那麼君主本人幾乎沒有休息娛樂的時間,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擁有最高權利而只能幹活,誰能同意這樣的待遇?

    所以在君主想偷懶的情況下,太監的地位就開始發生了變化。

    如果是不太過分的君主,他們手下的太監充其量就是個秘書的角色,主要的事情由自己決斷了以後,太監們會按照君主的指令去執行,在這個過程中宦官不會對政令造成什麼影響。可如果碰到了像天啟這樣的“懶君主”,整天只知道玩兒木頭,啥也不管!國家基本就落到了宦官手中。

    透過以上這些介紹,我們會發現宦官能否掌權並不依賴於他們自己的能力,而是在於君主是否足夠“懶”。

    魏忠賢雖然在崇禎剛上臺之時有著很大的“牌面”,但是這種牌面幾乎就像“紙糊”的一般,送給他權利的君主沒了,所以他擁有權利的本質不過是是一種虛像。

    崇禎上臺就是要拿宦官開刀,宦官依賴的權利核心變成了自己的對立一方,這樣的局勢下宦官集團怎會有還手之力?

    君主的作用雖然有主導作用,但是魏忠賢一幫人被根除也離不開崇禎的“手法”。

    由於宦官集團牽扯勢力眾多,如果採用強硬手段直接拿下,那麼朝堂也會大傷元氣,所以崇禎在自己的心腹幫助下,對魏黨採用了分割擊破的方法,整個宦官集團為了“前途”爭相舉報,一個沒有凝聚力的團體自然很容易被拔除。

    以上兩點就是此事能順利成功的因素,不過那個時候的明朝已經被“糟蹋”的不成樣子,即使根除“毒瘤”也改變不了當時的局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忘不了前妻是什麼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