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霞哥095
-
2 # 朱總6856
任何事情都特別省心,這應該說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我不知道你對你的孩子瞭解多少?
閣下應該讀過孔融三歲讓梨的故事,這是何等的智慧?閣下應該讀過《三國演義》孔融十歲就辦成人的事,有一天在洲府喝茶,後來來了一位官員,那位官員介紹,這是一個神童,那官員說,小時候聰明,長大未必聰明,孔融回答說,如君所言,幼時必聰明者。這是多麼驚人的回答,又反譏了別人恰到好處,就是博士生導師,在短時間內,未必能說出這幾個字,你敢說孔融不知道1+1等於多少?一萬是1000的幾倍?
你的孩子應該在上幼兒園,什麼都懂,我就不相信她數學不懂,還討厭數學,他應該討厭小兒科的可能,你有時候用點高智商的激將法,你可能會知道你的孩子,瞭解你的孩子。
說不好,他會當代華羅庚,陳景潤之後的數學家,你說呢?
-
3 # 小楠老師碎碎念
玩中學,爸媽不用吃救心丸
首先普及一個國家政策通知(圖)
為什麼國家要頒佈這樣的整治政策呢?
拔苗助長的道理我們都耳熟能詳,讓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學習小學階段的知識,這違背了人的自然生長過程,不符合幼兒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幼兒園階段孩子的綜合素質、認知理解等能力都有限,學習超過他們能力之外的知識內容,不僅對孩子來說是無能為力的,對家長自己而言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但即使懂得了這些道理。家長們還是會擔憂什麼都不學,到了小學跟不上怎麼辦?那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提前學習小學知識還有一些負面影響,
比如:
1、在幼兒園學過一遍,到了小學的課堂,孩子覺得都會了,不用認真聽講,久而久之就無所事事,養成了上課不專心聽講的習慣。
2、學習不符合孩子認知能力的知識,對一些孩子來說就像看天書,而此時家長又壓迫式地要求孩子學會。那麼在這個逼迫的過程中,孩子對於學習漸漸反感,失去興趣、甚至反感叛逆……
我們應該把目光放的長遠一些。我們希望孩子是百米賽跑選手,還是馬拉松的參賽者呢?
俗話說“十年寒窗苦”,何止!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就需要十六年,我們可能還希望孩子考研、甚至讀博。那麼這漫漫的學習之路,最關鍵靠的是什麼呢?智商是基本條件,還要靠興趣、意志力……
如果在幼兒園、小學階段就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艱難的、受壓迫的、無能為力的,那麼孩子靠什麼來支撐他繼續前行呢?!
“留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路漫漫其修遠兮”……
●政策通知裡還提到:“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對於小學起始年級未按國家課標規定實施零起點教學、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以及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組織小學內容的知識能力測試,或以幼兒參加有關競賽成績及證書作為招生依據的,要堅決糾正。”
所以六歲孩子不愛學數學,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對孩子身心發展、認知學習規律方面認知的不足。瞭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推薦學習《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
那麼真的什麼都不學,一點都不教嗎?其實這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可以學,但是怎麼學、怎麼教是關鍵所在。
可以學,但有前提:
1、幼兒的學習應以生活和遊戲為載體,才能尊重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2、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要按照每個孩子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去期待進步和成長。
●先舉幾個例子拋磚引玉(之後會發布“玩中學”的系列內容)
數數+點數→點與物對應→認識數字+點與數對應→數字加減
數數~捉迷藏
捉迷藏小孩子最愛玩的遊戲之一,在家裡可以經常和孩子玩。一到十,孩子會在隱藏的地方專注地在心裡跟著我們從頭數一遍,因為他會期待最後那個數字的到來。
待孩子會數一到十,可以逐漸增加數量,十到二十……
點數~
比如點一根手指、一邊數有幾個。
玩點數遊戲,剛開始先嚐試兩個物體→三個→逐漸增多。
平時在吃水果、餅乾……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不知不覺的生活和遊戲中學習。
點與物的對應~找朋友
孩子能夠熟練掌握點數能力以後,可以嘗試“點與物的對應”。比如:伸出兩根手指,請孩子在家裡找相同數量的東西。我們可以起個孩子感興趣的遊戲名稱“找朋友”,還可以和孩子比賽看誰找的種類多。
認識數字~像什麼
比如:藉助數字像什麼的圖卡
點與數的對應~骰子
比如:玩“扔骰子”遊戲,先點數朝上的面有幾個點,然後去找物件的數字卡。
加減法~
剛開始時還是需要經過數物體的基礎過程,才能過度到書寫加減法算式。
建議家長自己先學習一下小學一年級的課本,瞭解數學學習的科學方法和過程。從而能更好地將這些知識融入到生活和遊戲中,幫助幼兒理解地、快樂地學習一些他能力以內的知識,千萬不要拔苗助長,適得其反。
其他建議:
1、搜尋數學啟蒙方面的幼兒書籍讀物
2、學習數學的動畫片(控制好每次觀看的時間,並且最好家長配陪伴,看完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理解鞏固)
3、讀懂孩子的喜好,結合孩子的興趣點設計數學遊戲玩法。
回覆列表
想辦法教導他算數,購物、分玩具等,玩數學遊戲,學習奇妙的數學(數字)。家長要陪孩子一直成長,多看神奇數學方面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