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時期的權臣是李輔國。
李輔國(704年―762年),唐肅宗時當權宦官。本名靜忠,曾賜名護國,後改輔國,相貌奇醜無比。李輔國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安史之亂期間,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唐肅宗即位後,被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兵權,並改名為輔國。之後又因擁立代宗即位,被冊封為司空兼中書令。大權在握後李輔國更加為所欲為,最後被人刺殺身亡。
李輔國四十餘歲時始掌閒廄(主管宮廷的馬匹簿籍),後入東宮侍太子李亨。
安史之亂時,潼關失守,唐玄宗奔蜀,靜忠從太子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參加隨從將士殺楊國忠的兵諫,又建議太子分玄宗麾下兵北至朔方,以謀恢復。
太子至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即位,是為肅宗。靜忠因功擢太子家令、判元帥府行軍司馬,掌握兵權,改名輔國。
李輔國後隨肅宗回到長安,封郕國公。當時宰相和百官除常日朝見外,奏事必須經由輔國才能面見皇帝。李輔國還設定了“察事廳子”數十人,偵察官員活動,官吏有小過,無不伺知,即加傳訊。京兆府、縣地方官和法司審判案件,皆由他決定。頒發詔書亦由他簽署後施行,屬臣無敢非議。當時宰相李揆對他執子弟之禮,呼為“五父”。唐玄宗返回京師後,被尊為太上皇。李輔國懷疑太上皇左右有擁護玄宗復位的陰謀。在上元元年的時候,他迫使迫太上皇遷居西內太極宮,而玄宗親信高力士等人則被貶謫或罷官。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玄宗憂鬱而死,肅宗也病危。張皇后謀殺太子李豫而立越王李系。李輔國與另一宦官程元振同謀,擁立太子李豫,殺張後、越王李系。
唐代宗繼位後,因念其擁立之功,冊封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李輔國終於實現了他的宰相夢。李輔國氣焰更加囂張,他曾對代宗皇帝說“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實際上讓代宗把軍國大事都託付於他。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滿,但由於李輔國掌握軍權,代宗只得忍氣吞聲。
就在這一年,程元振掌握了部分禁軍,準備除掉李輔國,唐代宗也陸續罷免了李輔國的職務,最終把他逐出了朝廷。不久,李輔國就被人刺殺身亡。
唐肅宗時期的權臣是李輔國。
李輔國(704年―762年),唐肅宗時當權宦官。本名靜忠,曾賜名護國,後改輔國,相貌奇醜無比。李輔國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安史之亂期間,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唐肅宗即位後,被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兵權,並改名為輔國。之後又因擁立代宗即位,被冊封為司空兼中書令。大權在握後李輔國更加為所欲為,最後被人刺殺身亡。
李輔國四十餘歲時始掌閒廄(主管宮廷的馬匹簿籍),後入東宮侍太子李亨。
安史之亂時,潼關失守,唐玄宗奔蜀,靜忠從太子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參加隨從將士殺楊國忠的兵諫,又建議太子分玄宗麾下兵北至朔方,以謀恢復。
太子至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即位,是為肅宗。靜忠因功擢太子家令、判元帥府行軍司馬,掌握兵權,改名輔國。
李輔國後隨肅宗回到長安,封郕國公。當時宰相和百官除常日朝見外,奏事必須經由輔國才能面見皇帝。李輔國還設定了“察事廳子”數十人,偵察官員活動,官吏有小過,無不伺知,即加傳訊。京兆府、縣地方官和法司審判案件,皆由他決定。頒發詔書亦由他簽署後施行,屬臣無敢非議。當時宰相李揆對他執子弟之禮,呼為“五父”。唐玄宗返回京師後,被尊為太上皇。李輔國懷疑太上皇左右有擁護玄宗復位的陰謀。在上元元年的時候,他迫使迫太上皇遷居西內太極宮,而玄宗親信高力士等人則被貶謫或罷官。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玄宗憂鬱而死,肅宗也病危。張皇后謀殺太子李豫而立越王李系。李輔國與另一宦官程元振同謀,擁立太子李豫,殺張後、越王李系。
唐代宗繼位後,因念其擁立之功,冊封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李輔國終於實現了他的宰相夢。李輔國氣焰更加囂張,他曾對代宗皇帝說“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實際上讓代宗把軍國大事都託付於他。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滿,但由於李輔國掌握軍權,代宗只得忍氣吞聲。
就在這一年,程元振掌握了部分禁軍,準備除掉李輔國,唐代宗也陸續罷免了李輔國的職務,最終把他逐出了朝廷。不久,李輔國就被人刺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