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智生2

    在農村年味足,有放鞭炮、放焰火、做春捲、串門發紅包、交流從各行各業回來的人發財資訊,說不定過完年就開始新的創業了,就是為什麼都要趕回家聚一聚的原因,不管票價多麼貴,不管路途多麼遙遠,都要千幸萬苦的回家一趟。

  • 2 # 漂流的亞特蘭蒂斯

    我們過年的習俗因地域而異。例如我的家鄉過年前有個歌謠: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貼門旗兒;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歌謠高度概括了我家鄉過年的風俗,其中背後的故事又非一兩句話可以解釋的清楚。這背後不論是所謂的迷信也好傳承也罷,都明確地傳遞當地人迎接新春的方式。

    家鄉還有諸多舊俗。除夕當日有“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業封門”、“說書封板”、“討飯的封棍”之說。現在雖然其中的很多職業或稱呼已經不再,但是工作內容與這些稱呼相近的人,依然會保持這種傳統。

    家鄉的民俗內容豐富,其中的四種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為:開封盤鼓、朱仙鎮木版年畫、大相國寺梵樂和開封夜市。其它比較有代表性的民俗還有尉氏曲藝、尉氏荷花舞和漁鼓道情以及翰園春節祭祖大廟會、萬歲山春節大廟會和撂石鎖、雜技等。

    年味變淡是每到春節都會被提及的話題,似乎也難以迴避。這種感覺在成人世界中肆意蔓延,無法阻擋,雖然出生於不同年代的人對此的感受程度不一,但是年味變淡是所有成年人的整體感受。

    那麼這裡要說,我們小時候一直所能感受到的年味到底是什麼?體現在那些地方?說到底年味不僅僅是一種感官感受,還是一種氛圍。感受會隨著我們年齡閱歷的增長而逐漸改變,而氛圍則是一種帶入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對著個節日你是否有期待,是否參與其中。對一個外圈置身節日之外的人,年味對他而言永遠沒有意義。

    年味的淡與否體現在儀式上,何為儀式?就是過年的傳統。按照傳統的習俗迎接這個節日,讓自己逐漸地代入到節日的氛圍中並期盼它的的到來,那麼當節日到來的時候,自然就會很享受。我們現在過年最缺的就是儀式感,孩子根本不知道過年的意義是什麼,在他們眼中過年就是領壓歲錢,對孩子而言春節還有所期盼,而對那些要發紅包的成人,春節就是負擔,何來年味?

    我想大多數80後和90後一提到過年就會說,小時候過年是多麼多麼有意思!而現在的春節味同嚼蠟,就剩發壓歲錢和春晚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小時候的春節那麼有趣,而現在卻感受不到了呢?

    仔細回憶就會發現,小時候我們過年時,爺爺奶奶都會告訴我們很多節日的傳統,節前要準備的事情,諸多禁忌等等…小孩子對節日的到來充滿期待和神秘感,不知不覺已被代入節日的氛圍中,自然也就很享受節日帶來的快樂。而現在的父母中又有多少還了解這些習俗?又有多少會給自己的孩子解釋這些習俗呢?

    有句話說的好,節日是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文化的最好方式。這些習俗就是春節的儀式,少了這些儀式,那麼春節就自然索然無味。如今我們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快速地拋掉一切我們所認為的繁文縟節,自覺可以快速向前。可是我們忘掉了文化的傳承是要續力的,僅僅幾代人的時間,把一個傳承了上千年的傳統節日過成了如光棍節之類的快消節日,那年味變淡不是必然嗎?

    生活需要儀式感,這樣的生活才豐滿,我們的生活不就是由數不清的細節組成的嗎?而儀式就是豐富這些細節的工具...

  • 3 # 頭條山西

    運城民俗文化旅遊年

    2019民俗文化旅遊年將從1月28日開始持續至2月20日(農曆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以“古中國·大運城”民俗文化旅遊為主題,突出節日旅遊活動,展現古中國特色民俗文化,展現全域旅遊建設新風貌,展現大運城發展新成就。

    大同燈會

    農曆臘月二十六到正月十六,來大同過大年,登城牆逛燈會。此外,塞上的廟會特色,古都的美食美景,古城的民俗表演,大同的文化風情,一切應有盡有,魅力無限,全方位滿足您的出遊需求,視聽享受,年俗追尋,人文體悟。

    平遙中國年

    2019“我們的節日·春節—平遙中國年”活動將於1月28日(臘月二十三)至2月20日(正月十六)在平遙古城如期舉辦。活動共分為9個板塊27項,分別為“文明潤平遙、新春樂平遙、翰墨書平遙、彩燈靚平遙、社火鬧平遙、民俗喜平遙、網路聯平遙、戲曲唱平遙、清風賀平遙”。

  • 4 # Luye麓

    我在陝西 本地的風俗是

    社火

    轉九曲

    猜燈謎

    年味確實越來越淡了

  • 5 # 晚風戀桃花

    除夕,我不談;年味我不談。我談春節、主要是大年初一的那天,有一件事大家可能忘了。就是喝伶俐水!

    伶俐水你喝過嗎?大年初一那天早上,一般是年輕人喜歡早早就起床,拿著香、紙到水井邊或者水溝邊喝伶俐水。方法是這樣的:先插一根香在水井或者水溝邊,紙放在香腳,然後你自己先口頭輕輕的念伶俐吉語(壯語,如果其它民族就用自己的民族語言吧),翻譯為漢語,大意如下:“喝三口露水,吃三手捧這樣的水就聰明;喝了這水就把貧窮驅走給別人,喝了這水就把聰明喝幸福留給我自己!”這樣反覆念三遍。然後就用雙手捧水喝三口。畢,即燒紙燒香。畢,即回來(注意:回來家時,不要回頭看,一直走到家)。

    據說這樣做,當年做什麼比較順利。比如,讀書者夠厲害;生意者,生意興隆;工作者,無坎坷,比較如意;......

    雖說這也許比較迷信,但,這畢竟是古人傳下來的。如果久而失傳了,這將是古代文化的損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離婚,丈夫去世孩子未成年,這個房子繼承權裡有丈夫的兄弟姐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