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鏡不是靜

    1.繁殖蝌蚪

    因為在冬天的時候它們要鑽到泥洞裡進行冬眠,所以在冬天最冷的時候之前,要先把池子裡的水放光,但是水池還是要保持溼潤的狀態。等到冬眠結束,驚蟄過後,就可以往池子裡放一定量的活水,讓母蛙開始繁殖蝌蚪。等蝌蚪繁殖出來以後要把它們跟母蛙隔離開來,因為成蛙可能會吞食蝌蚪。在產卵的時候一般用的是讓它們強行呆在籠子裡產卵的方法。每20平方米的空間就可以放下5個產卵的籠子。在池子中水深應該保持在10-15cm,水溫應該保持在10℃-11℃。為了讓產卵之後孵化的成功可能性變大,可以用網把產卵的區域圍起來,防止它們受到種蛙的干擾沉到池底。在孵化的時候,要保持溫度在20-28℃,一般都是透過自然的方式孵化的,也可以採用別的技術加速孵化。不用另外的技術的話,經過3-5天基本上所有蝌蚪就會孵出來了

    2.餌料投餵

    出膜以後的蝌蚪依舊在原來的地點進行培育,每平方米的空間大概可以養600-800只。等到它孵出以後的第四天就可以開始給它們投放一些餌料了,飼養了一週以後再把它們移到飼養池裡面。過了20-30天之後,投餵的餌料就可以變成水蚤之類的小昆蟲了,也可以是豆漿等等,還可以在餌料中加一些魚粉,這樣可以促進它的生長。一般來說,它們需要的量大概是每一萬隻蝌蚪可以用15個熟雞蛋打碎以後用水攪拌,然後再進行潑喂。等到第五天的時候,就把這種飼料換成豆漿之類的,再加上魚粉,每天投餵它們1-2次。一般的飼料都放在專門的餌料臺上,如果是粉末狀的就要先用水混合調成糊,再用來投餵。

    3.變態前護理

    在它們還是蝌蚪的時候,如果發現池水裡面有氣泡,或者聞到了腐臭的味道,就說明水質不佳,要立刻換入新水。一般情況下,換水的頻率是每三天一次,如果在天氣連日干旱的情況下,就應該每兩天換一次。從蝌蚪的前肢出現開始,到它完全變成成蛙的這個過程,它們的營養主要來源於尾部,並且還是靠肺來呼吸空氣的。等90%以上的蝌蚪都成形,並且都開始跳出水面開始登上陸地棲息的時候,就可以把它們移到幼蛙池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帶、玉米可以一起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