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笑貫長天

    在沒有關注習字以前,你的寫字都在自然的狀態下寫就的,所以沒有任何的做作的成分與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謹慎!

    其實,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情況,可能每個練過書法的人都會經歷這種感覺,所謂關心則亂嘛!做任何事情都是你越怕犯錯,犯錯的可能性就越大,一個人第一次在大庭廣眾下講演,除非這個人是天生的表演才能,不然,或多或少的都會緊張,緊張了就可能犯錯,書法也是一樣的!

    所以,書法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的書寫,心無旁騖才能從容地把你最好的,最高的書寫狀態發揮出來,一旦心有雜念,即使是王書聖也會無法再次完成沒有瑕疵的《蘭亭集序》。

    一定要擺正心態,如果你處在臨帖的狀態,千萬不要被暫時後退所迷惑,堅持才是大步前進的動力,相信,再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更光明的路已經向你敞開!

  • 2 # 狂喜淡墨a

    為什麼專注書寫後正常水平有降低?

    一則書寫的自信力不高,終究是創作或臨場發揮之際,書寫不穩定,技術不過關導致書寫時候心理發怵發毛。

    屬於正常,

    另一個原因是純唯性情之人具有得礙於虛懷而自我拘謹小心,唯恐把書法作品寫壞了,因此內心有一種特別的正式感覺,不隨意塗抹的情形表現,或者平時書寫的不受外界影響。

    亦或自己創作之際,會有一種壓力或唯恐寫的不如人意的情緒,紛擾著自己的正常心裡承受力。

    消除兩種情形,一則紮實自己的書墨筆功,二則訓練自己的臨場發揮的心理素質,達到暢和之情,調整靠自己的情緒。穩定內心的波動起伏。

    一般是入戲之路,就是當做一件事需要熱身,書寫筆墨提前有一個試寫幾個或數個字,活動自己的大腦的活躍。對於寫字的緊張情緒有所緩和。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那麼書寫也同樣一日不寫就有手筆生怯有疏。

    應該每日寫一寫,有助於自己的手筆更加數量的運用之。

    如此,書寫無論是注重還是臨場即興表演,就不會發揮的失常。

  • 3 # 抱庸詩書

    這很正常。在開始習書的最初階段,往往是臨摹借鑑名家名作,主要精力和思想在鑑學,求他山之玉,而筆下的功夫又一時達不到要求,想按照人家的來,就不能充分發揮自我水平,心手不一,往往容易寫得“四不像”,自己看起來也會覺得水平下降了。這個問題適應一段時間就可以解決。

    在臨帖的初始階段,就像武俠小說練葵花寶典的那樣,“欲練此功,必先自宮。”把老方法,老經驗,老套路全部丟掉,甘當小學生,一招一式的去臨摹習練。

    題主所言的控制好力度和水平,其實是比較實在的問題,初學者在學習借鑑名家名帖時,不可能完全做到想忘就能忘,固有習慣、機械記憶是難以完全放空的。善於學習的人,會因勢利導,有針對性的加以取捨,但要始終以鑑學為主,以原帖為主,不能主隨客便,本末倒置。否則是臨不進去的,一脫帖就原形畢露。

    其實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本身對書寫就有一定的特長,對筆法結構都有自己的認識,並在長期的書寫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書寫習慣與風格。因此,有的朋友不願意認認真真一招一式的去臨帖,有的隔靴搔癢、蜻蜓點水,有的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始終改不了舊的習氣與風格,這樣就難以系統的學習法度技巧,對書法學習是相當不利的。

    當然,不排除有一些天賦高、悟性好的朋友,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果能把古人的法度技巧與個人的書寫風格有效融合,也不是為一條終南捷徑。

    抱庸妄談。

  • 4 # 老跨鬥

    一個小孩,三歲,白胖胖胖的,人見人愛。

    這孩子上初中了,又高又瘦,還冒出了胡菜,這時,可沒小時候好看。後來,大學畢業了。有一天,他,一身軍裝,頭頂著紅紅的五角星,站在了父母的面前。這父母,激動、高興,這孩子英俊瀟灑,成人了!

  • 5 # xiang古

    你這個問題主要是問硬筆字吧。專注臨帖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大概一年左右吧),日常的寫字剛開始,基本上沒太多變化。至於水平降低,我倒沒覺得。第二年繼續練,開始日常寫字的時候稍微想一想字帖裡面的字再下筆,其實發現自己已經進步了。雖然說這種進步比較小。這也是一種不小的成就了,因為你要把自己不好的字型完全的糾正過來,就好像把自己的性格給徹底糾正過來是何其的難。其實說到底還是自己習字的時間還不夠長。把自己原來不好的字型,來一個180度的大轉變。要非常非常長時間的刻苦練習,寫出來的字,才能有字帖的風格和筆畫。最後達到高水平才能做到無意求準而自準的境界。這是非常難的。因為你要把練字貼的筆法瞭然於心,在長期的練習當中,融化到你的潛意識裡面。這個時候,不用刻意去想,寫出來的字就已經很漂亮。也就是說,你已經完全把自己以前那一種不好的筆法全部忘記,或者說,完全被一種字帖的筆法給完全代替了。

    至於力度和水平這個問題,我發現很多人寫字,特別用力去寫筆畫,單單用力寫筆畫,不一定能寫好的。要用硬筆寫出筆畫粗細。更富於變化,這個不容易,甚至可以說比毛筆還難。因為毛筆寫出來的字,容易讓筆畫與筆畫之間甚至一個橫畫就能有兩三種變化都可以。但是硬筆就非常難了。比如說一個橫畫兩頭略粗中間略小,用毛筆很容易寫出來,但是用硬筆,那你這個力度掌握的要恰到好處。就要長時間的練習。下筆重,橫過去中間稍輕,收筆略重,這樣才能顯示出筆畫的力道和變化。至於如何調整,你要細心的看字帖,不同的字型,都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唐代書法家褚遂良的字。他一橫當中,兩頭略大,中間小。而柳公權的一橫當中,有一些橫話只是收筆略大,但有一些橫畫變化沒那麼大,基本上是直直的過來,所以平時在練字帖時,還是要你自己細心的去看。再細細的去揣摩。至於水平問題,你只要不停的練,自然會一點一點的提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NBA常規賽勇士隊庫裡三節51分到死神末節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