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初的 Google I/O 大會上,谷歌釋出了一堆黑科技,像是 AI 打電話預約餐廳、預測輸入內容、智慧 P 圖等等。這些黑科技存在感極強,自然也是引發了很多關注。
▲預測輸入內容的 Smart Compose 功能
而說起微軟,絕大部分人都熟知它的 Windows 作業系統和 Office 辦公軟體,但除此之外,它在普通人心中的存在感恐怕比「不存在」的谷歌都要低很多。比如說其實在 Google Assistant 之前,微軟的語音助手就早已能打電話了,但很多人壓根就不知道啊。
但同時在 5 月 30 日,微軟的市值完成了對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逆襲,成為了繼蘋果、亞馬遜之後全球市值第三的科技公司。而在前不久,大摩也釋出報告稱微軟市值有望在一年之內達到一萬億美元。
那麼問題來了,微軟是如何做到在普通消費者心中存在感越來越低的同時股票噌噌噌地上漲的呢?
去年 10 月,微軟正式宣佈旗下的手機作業系統 Windows 10 Mobile 進入了「維護期」(也就是判死刑了)。
從曾經收購諾基亞,有望成為與安卓和 iOS 分庭抗禮的第三大移動作業系統到現在被歸為「Others」一類裡,其失敗的原因已經被分析得十分透徹,就不再多贅述了。但總的來說,微軟大概少了那麼點做消費電子品的基因。
▲圖自:微軟
除了已經死掉的 Windows Phone,微軟還在做的消費電子品也就剩 Surface 平板電腦和 Xbox 遊戲主機了。
▲iPad:MDZZ
但是隨著「iPad 殺手」Surface 一年一年推出,iPad 的市場霸主地位似乎也從來沒有動搖過,反而是「Others」的份額在 2017 年裡迎來了 -24.1% 的跌幅。
▲2017 年平板全球出貨量,蘋果 iPad 依然獨佔鰲頭,圖表自:IDC
更神奇的是,在錘子 5 月 15 日 R1/TNT 的釋出會之後,微軟也釋出了辦公產品 Surface Hub 2 平板電腦和一段演示影片。但在對於這條訊息的相關報道里,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將二者聯絡在了一起,可以說在國內微軟甚至是蹭了錘子的一波熱度。
至於遊戲主機 Xbox,其實從 2015 年底微軟停止公佈 Xbox One 銷量的這件事來看,微軟目前在主機戰場上的劣勢似乎就已經不言而喻了。
而在前段時間,EA 更是在無形中當了一把「豬隊友」,暗示了 Xbox One 的銷量。
事情是這樣的,EA 的 CFO Blake Jorgensen 表示去年主機市場規模為 1.03 億臺,而除去索尼 PS4 公佈的 7360 萬臺和任天堂 Switch 在北美 480 萬臺銷量,由此可以推算出 Xbox One 在去年的銷量不到 3000 萬臺。對此資料,微軟也僅僅表示這個數字「不準確」。
▲圖自:Daily Star
或許微軟也並不想選擇在公眾前「悶聲」,但其貼近公眾的 C 端產品不溫不火的狀態也確實讓它發不出多大聲響。
3 月底,微軟宣佈了一項內部部門的重組計劃,將建立以「體驗和裝置」以及「雲和 AI」兩個主要部門,而此前負責「Windows 和裝置事業部門」的執行副Quattroporte Terry Myerson 也將離職。
▲Terry Myerson,圖自:betanews
事實上,這樣的變動完全是順應了微軟的發展方向。
微軟 2018 財報顯示,Office 成為了微軟收入的大頭,佔 28%,接下來依次是雲服務、遊戲,最後才是 Windows,佔 9%,大概也就是扮演個「不賺錢,就是交個朋友」的角色。而財報中最亮眼的當屬微軟的雲業務 Azure 了,在經歷了長達 11 個季度 90% 以上的增長過後,在截至 3 月 31 日的 2018 財年第三財季裡,Azure 的營收仍增長了 93%。
由於坐擁被市場看作未來方向且還在迅速增長的雲業務,市場自然給了微軟以回報:自微軟現任 CEO 納德拉上任並帶領微軟轉向以來,微軟的市值就已經上漲了 3 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坐擁全球第一大雲業務 AWS(佔亞馬遜總利潤八成)的亞馬遜,其市值也成為了全球第二。
▲納德拉可以說跟現在的微軟一樣十分低調了
此外,在今年的微軟 Build 開發者大會上,微軟還宣佈與華為及小米合作,推進語音識別技術;而在物聯網領域,微軟則與大疆及高通合作。
由此看來,無論是雲業務還是 AI、物聯網,企業使用者才是微軟今後的重心,而對於它們來說,打交道並不需要你的聲音有多大。
▲微軟與大疆在無人機上的合作,圖自:The Verge
其實有時候被多數人聽到自己的聲音並不代表它就過得很好了,比如天天想要幹掉 iPad 的 Surface,聲音很大,成績卻一般;而反觀現在的微軟,聲音下去了日子卻走上了正軌。
從 PC 時代的霸主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迷茫再到押寶未來的雲計算,雖然今後的微軟可能會成為一個在普羅大眾耳中越來越不被聽到的名字,但它也總算是找到了一個當下屬於自己的方向。
在月初的 Google I/O 大會上,谷歌釋出了一堆黑科技,像是 AI 打電話預約餐廳、預測輸入內容、智慧 P 圖等等。這些黑科技存在感極強,自然也是引發了很多關注。
▲預測輸入內容的 Smart Compose 功能
而說起微軟,絕大部分人都熟知它的 Windows 作業系統和 Office 辦公軟體,但除此之外,它在普通人心中的存在感恐怕比「不存在」的谷歌都要低很多。比如說其實在 Google Assistant 之前,微軟的語音助手就早已能打電話了,但很多人壓根就不知道啊。
但同時在 5 月 30 日,微軟的市值完成了對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逆襲,成為了繼蘋果、亞馬遜之後全球市值第三的科技公司。而在前不久,大摩也釋出報告稱微軟市值有望在一年之內達到一萬億美元。
那麼問題來了,微軟是如何做到在普通消費者心中存在感越來越低的同時股票噌噌噌地上漲的呢?
為何悶聲?去年 10 月,微軟正式宣佈旗下的手機作業系統 Windows 10 Mobile 進入了「維護期」(也就是判死刑了)。
從曾經收購諾基亞,有望成為與安卓和 iOS 分庭抗禮的第三大移動作業系統到現在被歸為「Others」一類裡,其失敗的原因已經被分析得十分透徹,就不再多贅述了。但總的來說,微軟大概少了那麼點做消費電子品的基因。
▲圖自:微軟
除了已經死掉的 Windows Phone,微軟還在做的消費電子品也就剩 Surface 平板電腦和 Xbox 遊戲主機了。
▲iPad:MDZZ
但是隨著「iPad 殺手」Surface 一年一年推出,iPad 的市場霸主地位似乎也從來沒有動搖過,反而是「Others」的份額在 2017 年裡迎來了 -24.1% 的跌幅。
▲2017 年平板全球出貨量,蘋果 iPad 依然獨佔鰲頭,圖表自:IDC
更神奇的是,在錘子 5 月 15 日 R1/TNT 的釋出會之後,微軟也釋出了辦公產品 Surface Hub 2 平板電腦和一段演示影片。但在對於這條訊息的相關報道里,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將二者聯絡在了一起,可以說在國內微軟甚至是蹭了錘子的一波熱度。
至於遊戲主機 Xbox,其實從 2015 年底微軟停止公佈 Xbox One 銷量的這件事來看,微軟目前在主機戰場上的劣勢似乎就已經不言而喻了。
而在前段時間,EA 更是在無形中當了一把「豬隊友」,暗示了 Xbox One 的銷量。
事情是這樣的,EA 的 CFO Blake Jorgensen 表示去年主機市場規模為 1.03 億臺,而除去索尼 PS4 公佈的 7360 萬臺和任天堂 Switch 在北美 480 萬臺銷量,由此可以推算出 Xbox One 在去年的銷量不到 3000 萬臺。對此資料,微軟也僅僅表示這個數字「不準確」。
▲圖自:Daily Star
或許微軟也並不想選擇在公眾前「悶聲」,但其貼近公眾的 C 端產品不溫不火的狀態也確實讓它發不出多大聲響。
大財又是怎麼來的?3 月底,微軟宣佈了一項內部部門的重組計劃,將建立以「體驗和裝置」以及「雲和 AI」兩個主要部門,而此前負責「Windows 和裝置事業部門」的執行副Quattroporte Terry Myerson 也將離職。
▲Terry Myerson,圖自:betanews
事實上,這樣的變動完全是順應了微軟的發展方向。
微軟 2018 財報顯示,Office 成為了微軟收入的大頭,佔 28%,接下來依次是雲服務、遊戲,最後才是 Windows,佔 9%,大概也就是扮演個「不賺錢,就是交個朋友」的角色。而財報中最亮眼的當屬微軟的雲業務 Azure 了,在經歷了長達 11 個季度 90% 以上的增長過後,在截至 3 月 31 日的 2018 財年第三財季裡,Azure 的營收仍增長了 93%。
由於坐擁被市場看作未來方向且還在迅速增長的雲業務,市場自然給了微軟以回報:自微軟現任 CEO 納德拉上任並帶領微軟轉向以來,微軟的市值就已經上漲了 3 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坐擁全球第一大雲業務 AWS(佔亞馬遜總利潤八成)的亞馬遜,其市值也成為了全球第二。
▲納德拉可以說跟現在的微軟一樣十分低調了
此外,在今年的微軟 Build 開發者大會上,微軟還宣佈與華為及小米合作,推進語音識別技術;而在物聯網領域,微軟則與大疆及高通合作。
由此看來,無論是雲業務還是 AI、物聯網,企業使用者才是微軟今後的重心,而對於它們來說,打交道並不需要你的聲音有多大。
▲微軟與大疆在無人機上的合作,圖自:The Verge
Geek君有話說其實有時候被多數人聽到自己的聲音並不代表它就過得很好了,比如天天想要幹掉 iPad 的 Surface,聲音很大,成績卻一般;而反觀現在的微軟,聲音下去了日子卻走上了正軌。
從 PC 時代的霸主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迷茫再到押寶未來的雲計算,雖然今後的微軟可能會成為一個在普羅大眾耳中越來越不被聽到的名字,但它也總算是找到了一個當下屬於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