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居在浙江省紹興市東昌坊口19號(今魯迅路2闐號)周家新臺門內。魯迅故居所在的整個新臺門約建於十九世紀初葉。故居原為兩進,前面一進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間平房已被拆除。後面一進是五間二層樓房,東首樓下小堂前,是吃飯、會客之處,後半間是魯迅母親的房間,西首樓下前半間是魯迅祖母的臥室。西次間是魯迅誕生的房間。樓後隔一天井,是灶間和堆放雜物的三間平房。魯迅的童年、少年時期在此度過,直至1899年出外求學。1910年至1912年,魯迅回鄉任教亦居於此。1912年至1919年間,魯迅也曾幾次回鄉在此住過。魯迅故居後園是百草園,原是周家與附近住房共有的菜園,面積近2000平方米,童年時代的魯迅常在這裡玩耍,捕鳥。紹興東昌坊口11號(今魯迅路198號)是私塾三味書屋,12歲至17歲的魯迅在此讀書。 魯迅故居幾經修葺,恢得了舊貌。在新建的魯迅紀念館陳列大廳的東首,就是魯迅祖居——周家老臺門,它坐北朝南,前臨東昌坊口,後通鹹歡河,西接戴家臺門,與三味書屋隔河相望。老臺門佔地 3087平方米,青瓦粉牆,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其主體建築共分四進,第一進俗稱“臺門斗”,儀門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的“翰林”匾。魯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間被欽點為翰林,這對周家來說是莫大的榮耀,因此周氏家族的三個臺門的儀門上都掛上了翰林匾,它彷彿是三張巨大的名片,展示著主人的身份。匾額的兩旁各有一行泥金小楷:“巡撫浙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制水陸各鎮兼管兩浙鹽政楊昌浚為”和“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
魯迅故居在浙江省紹興市東昌坊口19號(今魯迅路2闐號)周家新臺門內。魯迅故居所在的整個新臺門約建於十九世紀初葉。故居原為兩進,前面一進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間平房已被拆除。後面一進是五間二層樓房,東首樓下小堂前,是吃飯、會客之處,後半間是魯迅母親的房間,西首樓下前半間是魯迅祖母的臥室。西次間是魯迅誕生的房間。樓後隔一天井,是灶間和堆放雜物的三間平房。魯迅的童年、少年時期在此度過,直至1899年出外求學。1910年至1912年,魯迅回鄉任教亦居於此。1912年至1919年間,魯迅也曾幾次回鄉在此住過。魯迅故居後園是百草園,原是周家與附近住房共有的菜園,面積近2000平方米,童年時代的魯迅常在這裡玩耍,捕鳥。紹興東昌坊口11號(今魯迅路198號)是私塾三味書屋,12歲至17歲的魯迅在此讀書。 魯迅故居幾經修葺,恢得了舊貌。在新建的魯迅紀念館陳列大廳的東首,就是魯迅祖居——周家老臺門,它坐北朝南,前臨東昌坊口,後通鹹歡河,西接戴家臺門,與三味書屋隔河相望。老臺門佔地 3087平方米,青瓦粉牆,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其主體建築共分四進,第一進俗稱“臺門斗”,儀門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的“翰林”匾。魯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間被欽點為翰林,這對周家來說是莫大的榮耀,因此周氏家族的三個臺門的儀門上都掛上了翰林匾,它彷彿是三張巨大的名片,展示著主人的身份。匾額的兩旁各有一行泥金小楷:“巡撫浙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制水陸各鎮兼管兩浙鹽政楊昌浚為”和“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