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剛日讀史
-
2 # 明離子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這是諸葛亮《出師表》裡的一句話,而我們今天說的靠“因如廁”依仗宦官商量國家大計的,正是這句話中的那個“桓”,即東漢漢桓帝劉志。
不是漢桓帝想親小人,實在是有他的無奈,因為當時的朝廷,真可謂是遍地小人也不為過了。
太后專政漢順帝死後,他的皇后梁妠開始把持朝政,先後立了衝帝、質帝,以皇太后的身份把持朝政,將自己的哥哥梁冀封為大將軍,梁家外戚一手遮天。
漢質帝意圖剪除梁氏羽翼,被發現後死在了梁冀手中,梁後另立漢桓帝劉志,為了不重蹈覆轍,便將妹妹選入宮中,成了漢桓帝劉志的皇后。
請大家忽略差輩兒的事情,漢桓帝就這麼成了一個四處有梁氏眼線的傀儡皇帝。
太后歇菜,大將軍專政不久,梁妠去世,本以為可以還政的漢桓帝再次失望了,因為大將軍梁冀還沒死,所以劉志依舊是個傀儡。
梁冀在太后死後,更加的飛揚跋扈,而桓帝的皇后梁氏也是一個悍婦,兄妹兩人裡應外合,所以可憐的皇帝是錢宮後宮到處被欺負,當真是苦不堪言,於是,他有了除掉梁冀的念頭。
日食,梁皇后也歇菜了不久,天空出現日食,太史令陳授上奏皇帝:日食乃不詳,罪過在大將軍梁冀。
這句話很快被傳到了梁冀耳中,哪裡聽得了這等言論,直接下令殺死陳授,皇帝震驚,敢怒不敢言。
也許是報應到了,梁冀的妹妹梁皇后死了,漢桓帝頓時覺得輕鬆了不少,至少後宮要輕鬆多了。
於是桓帝殺梁冀的心思更強烈了。
因如廁,與宦官密謀殺梁冀梁皇后雖死,但不等於說後宮沒有梁冀的眼線,所以桓帝也不敢又太大動作,於是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這個辦法在後來的漢獻帝時期也用過,那就是趁著上廁所的時候商量除掉梁冀的事宜。
起初的“因如廁”只有兩個人,桓帝把自己最信任的唐衡叫到茅房,唐衡向他推薦了中常侍單超、小黃門左悺、中常侍徐璜和黃門令具瑗,這幾個都是吃了梁冀大虧的宦官,有著堅定除掉梁冀的決心。
於是第二天,廁所的人數增加到6人,皇帝蹲著,另外五位站著,表示堅決剷除大奸臣梁冀。
為了表示這次廁所會議的正式性,桓帝準備寫一把血書,當然,肯定不能用自己的血了,看見站在最近是單超,一把揪過來他胳膊咔呲就是一口,頓時單超就見紅了。
然後桓帝蘸著血,寫下了盟書。
幾個人的謀劃,終於得到了回報,他們集結了一千多心向皇帝的軍士,突然包圍了梁冀,給大將軍來了個突然襲擊,梁冀和宗親心腹全部被桓帝殺死,還得了他一大堆的財產。
皇權迴歸,但又落入宦官亂政漢桓帝終於拿到了皇權,按理說可以開始勵精圖治了吧,事實上,他當即下詔“減天下稅租之半”,老百姓似乎看到了希望。
但別忘了,那出力殺死梁冀的幾位可都是宦官,為了表示感謝,他們都被封了侯,並開始互相勾結,專權貪汙,最後的朝政大事又成了宦官們說了算,漢桓帝又成了傀儡。
其實說到底,漢桓帝的悲劇,還是他本人軟弱無能所致,也難怪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當反面教材呢。
回覆列表
漢恆帝時,外戚梁冀把持朝政,史載“冀秉政幾二十年,威行內外,天子拱手,不得有所親與”,漢恆帝這個皇帝一點權也沒有。
梁冀的做法引起朝中官員的不滿。郎中袁著上書桓帝,要求削弱梁氏的權柄,被梁冀派人鞭打致死,全家60餘口被殺。
桓帝:
永壽四年(158),京城附近地區發生了日食,太史令陳授請小黃門徐璜幫他轉奏桓帝,說:
“日食之變,是大將軍梁冀的責任。”梁冀聽說以後,立刻唆使雒陽令殺死了陳授。 桓帝年齡漸長,對梁冀的不滿越來越大。
桓帝的皇后是梁冀的妹妹,不許桓帝寵信其他嬪妃。後宮嬪妃偶有懷孕的,全都被她害死。
梁冀:
桓帝上廁所的時候,把黃門唐衡叫進廁所問道:
“內廷宦官,有對梁家不滿?”唐衡回答說:“單超、左悺、徐璜、具瑗等人早就看不慣梁冀的專橫,只是不敢說而已。”
於是桓帝把單超、左悺叫進來,對他們說:
“梁氏兄弟不把朕放在眼裡,大臣都不敢說話。朕想殺掉他們,你們願意幫忙嗎?”單超回答說:“梁冀早就應該除掉了,我們願意幫您,只是您要表個決心。”
桓帝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就把徐璜、具瑗也叫進來,幾個人一起 “歃血盟誓”,可廁所裡找不到公雞,於是桓帝就咬破單超的手臂,算是歃了血。(為什麼不咬自己的?)
廁所密謀:
漢恆帝透過一通操作,將梁氏及黨羽全抓了,殺了幾十個;罷免了300多個依附梁冀的人,一時間朝廷幾乎都無人可用了。
史書記載:“悉收梁氏、孫氏中外宗親送詔獄,無長少皆棄市;它所連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死者數十人。太尉胡廣、司徒韓縯、司空孫朗皆坐阿附梁冀,不衛宮,止長壽亭,減死一等,免為庶人。故吏、賓客免黜者三百餘人,朝廷為空”。這就是一個悲摧皇帝奮起反抗,廁所密謀的勵志故事。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