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北傻狍子噢唔
-
2 # 科學渣渣
說句實在話,溥儀一生的不幸,除了生不逢時外,和以下幾個人有直接關係;
第一個:他的老爹載灃,載灃身為攝政王,做事畏畏縮縮,本來被慈禧委以重任,但能力一般的他,最後被袁世凱逼出攝政王之位。
有個傳言說的是溥儀3歲登基的時候一直不停的哭,載灃為了哄溥儀不要再哭,不停的對溥儀說"快完了,馬上就快完了"。
第二個:馮玉祥,一向以愛國自居的馮玉祥,他一直把溥儀當作封建王朝的尾巴,總是想方設法想要除掉溥儀。
1924年10月,逮住機會的馮玉祥不顧一切反對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第三個:日本人,受到日本人土肥原的忽悠蠱惑。作為傀儡皇帝被利用。這是溥儀一生最大的敗筆和悲劇。
-
3 # 悠悠華夏五千載
與其說溥儀是生不逢時,倒不如說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歷史潮流浩浩蕩蕩,不是哪一個人可以阻擋的!
溥儀一生跌宕起伏,做皇帝時,貴為一國之君,也不過是名存實亡、徒有其表!被迫退位時,懵懂童年,不明世事!成為俘虜時,狼狽不堪、心驚膽戰!只有拋開帝王的尊貴、放棄復國的“美夢”、接受新思想、融入新社會,才是他一生最正確的選擇。
愛新覺羅·溥儀,生於1906年,1908年12月2日,年僅兩歲的溥儀登基為帝,年號“宣統”。
溥儀作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兩歲登基、六歲又稀裡糊塗的被趕下臺,對於一個不懂世事的孩子來說,除了哭鬧和玩耍,根本不明白眼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那時的溥儀雖然退位,但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毫無影響的,應該說他的童年是快樂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成年之後的溥儀一門心思想要復辟大清,甚至為了完成復辟大業,不惜與日本人同流合汙,寧願做個“傀儡皇帝”,也要苦苦掙扎,只為復辟祖宗江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此時的溥儀應該才徹底醒悟,自己日思夜想的復國夢,是不可能完成了,一絲一毫的希望也沒有了。當他成為蘇聯人的俘虜時,甚至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思想準備,直到後來被遣送回國,也是沒打算能活下去。但是新中國只讓他改造和學習,到了溥儀53歲時,被政府特赦,從此開啟了自由生活,國家不僅給他安排了工作,甚至還幫他牽線搭橋,為此毛主席還打趣的說:“皇上怎麼可以沒有皇后呢”,因此,晚年的溥儀找到了另一半,開啟了新的人生。
所以,如果從溥儀的前半生看,他是不幸的,是註定要被遺棄的!但是從他的後半生看,他又是幸運的,作為一名“亡國之君”,能有如此善終,是連溥儀自己也沒有想到的。
回覆列表
傅儀從什麼都不懂的小男孩因為慈禧的一道所謂的聖旨召去成為了新的皇位繼承人。成為了在歷史漩渦中無法自主沉浮的犧牲品,登基之後,溥儀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父母陪伴、也是最孤寂可憐的孩子。6歲,是正常的孩子淘氣的年齡,而他是透過和弟弟練字的間隙閒聊,才知道辛亥革命已經成功,沒有人知道是誰代替他頒佈了《退位詔書》,但木已成舟,釋出了就是釋出了,挽回不了,多難以置信啊,在那個年代,一代皇帝,竟是因為別人才知道自己已經退位的訊息。
那時候他才懂了自己只是紫禁城裡這一方天地的皇帝,不是外面大千世界的皇帝。他也並沒有因此沮喪,仍然像往常一樣,直到母親去世了,他身為一名本該掌握一切的皇帝,都沒能去看母親最後一眼,沒能踏出這偌大的紫禁城一步。那一刻,他才對自己“名存實亡”有了深切體會,並明白,只有讓自己強大了,才能做所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名為皇帝,嬪妃必不可少,選妃時,本來自己選好了皇后人選,但因為各位太妃們的阻撓,他不得不從。他從來都沒能自己決定一件事情,他的主見,在周圍人看來,就是各位利益最大化的綜合體。
當初臭名昭著的“活人實驗”,他受盡了天下人的指責,可誰又能知道,本性善良溫順的他,一心想著恢復自己眼中祖國榮光的他,被日本人偽善的面具騙的團團轉呢“!只有日本人願意幫助我。”當時四壁楚歌的他早已認定年齡相仿又愛笑的日本天皇不會害他,”從小被太監們、太妃們照顧的他 又哪裡是那個紛擾複雜年代的對手呢?儘管傅儀是皇帝,但他並不痴迷皇位帶給他的痴迷,他甚至主張在皇宮內實行民主政治。
14歲的溥儀因為他的人生導師莊士敦先生的原因開始進行西方文化的學習。在那4年裡,溥儀不僅在生活方式上逐步發生巨大改變:還學會了怎樣騎腳踏車,因為近視,還戴上了眼鏡,剪掉了代表舊時代的大辮子,穿上了帥氣,但當時怪異的中山裝,學會了跳快步舞、打球等社交活動,並且開始嚮往西方的民主政治。所有發生變化的過程,在這一系列新奇的體驗中,他是最普通不過的青年男孩。
就像所有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沒過多久,日本佔領了東北三省,便要求溥儀登基成為所謂“滿洲國”的皇帝。想法簡單、心思單純的傅儀沒有看透日本人的真實陰謀,順了他們的意,成為他們的傀儡皇帝,日本人甚至還利誘溥儀在各種文書上簽字,溥儀為了保護身邊人,沒辦法只能委曲求全。溥儀在日本人的毫無尊嚴的監視中,嘗夠了所有不該他承受的屈辱滋味。這種沒有自由的日子直到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滿洲國”徹底土崩瓦解,溥儀因為對婉容的真情出逃未遂,心甘情願被軍隊俘獲,才結束了他的醜惡屈辱的“前半生”。
在我看來,他也許是可悲的,沒錯。但是,我認為他至少還是堅強的,忍受了那麼多常人難以想象到的屈辱,並最終活了下來,還在晚年勇敢地寫下了他的“幼年陋室”。也許,作為平常人的我們,面對這些,應該會承受不來。所以,他可能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偉大,只是在我看來,他是一個真正愛國、勇敢、並且從未被打倒的堅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