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說說春秋時代各諸侯的兵力
關於春秋時代的兵力,史書比較少具體寫人數,這裡說兩個指標,一個是“軍”,一個是“乘”。
(1)春秋時代的“軍”
春秋初期,還是沿用周的軍制,一個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大諸侯國可擁有三個軍,計三萬七千五百人;中諸侯國擁有兩個軍,計二萬五千人;小諸侯國擁有一個軍,計一萬二千五百人。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
以晉國為例,晉國起初只有一個軍的兵力,內戰後晉獻公擴到兩個軍。到晉文公時,除著晉國霸業的興起,先是擴張到三個軍,分別叫上軍、中軍、下軍。晉文公意猶未足,在三軍的基礎上,又將武裝力量擴大一倍,另外組建三軍。由於國際慣例只有周天子才可以擁有“六軍”,晉華人玩了個新名詞,把新三軍改稱“三行”:上行、中行、下行。
雖然在名稱上做了手腳,晉國仍然擺脫不了在軍事編制上僭越的嫌疑。不久後,知趣的晉文公又將“三行”壓縮為兩個軍:新上軍和新下軍。這樣,晉國的作戰部隊總共五個軍,總兵力在諸侯國中名列第一。後來,晉國又把新上軍與新下軍合併為一軍,稱為“新軍”,連同上軍、中軍、下軍,一共四個軍。到了晉悼公時,又把新軍合併到下軍,四個軍縮為三個軍。
不過,晉國壓縮軍的數量,作戰部隊並沒有減少。
(2)春秋時代的“乘”
春秋時代軍力的另一個重要指標是“乘”,就是戰車的數量。
早期的戰車數量是比較少的,比如齊桓公稱霸時,齊國有八百輛戰車;城濮之戰中,晉國動用七百輛戰車;在楚國伐鄭時,動用六百輛戰車。這時諸侯國擁有的戰車,很少超過一千輛。
到了春秋後期,各國的戰車部隊都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就連魯國、莒國這樣的小諸侯,都擁有一千輛的戰車。當然,擁有戰車最多的國家,仍然是超級強國晉國與楚國。
公元前531年,楚國在北方四城各配置一千輛戰車,總計四千輛,以威懾投靠晉國的中原諸侯。晉國不甘示弱,兩年後的公元前529年,晉國在邾南舉行大閱兵,動用四千輛的戰車,回敬楚國。到了戰國時代,七大諸侯國都是萬乘之國了。
(3)春秋時代軍隊的人數
我前面說了,春秋時代對於軍力,一般使用“軍”或“乘”,具體多少人則說得不多。比較確切的資料有下面幾個。
在齊桓公管仲時代,齊國有常備軍三萬人,同時還建立一支龐大的預備役部隊,總數有十萬人。這些人要參加軍事訓練,平時也從事生產活動,有需要的時候則可以投入戰鬥。這樣,齊國可動員的兵力達到十三萬人。春秋後期,吳王夫差最強盛時,擁有兵力十三萬。越王勾踐在滅吳之役中,動用五萬人。
總的來說,春秋時代的戰爭規模還是比較小的,到了戰國時代,各國的兵力到達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天文數字。
2、戰國時代的兵力
(1)魏國
魏國是戰國時代第一個霸主,到魏惠王時,軍力更是瘋狂擴張。根據《戰國策》的紀載,魏惠王在發動邯鄲之戰時,魏國總計“帶甲三十六萬”。到魏惠王后期,魏國兵力又幾乎增長了一倍,“武士二十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總計達到七十萬人。不過,魏惠王時代,魏國損失也很慘重,岸門之戰被秦國殺了六萬;馬陵之戰被殺了十萬;在河西決戰中,又被秦國殺了八萬。
到了魏襄王時,以魏國為主力的三晉聯軍在修魚損失八萬人馬。張儀遊說魏襄王時,稱魏國兵力不滿三十萬,比起鼎盛時期已經銳減一半以上。到了魏安釐王時,魏國的軍力有所增長,須賈遊說魏冉時,稱魏都大梁城的守軍有“三十萬”。不過,在華陽之戰中,魏軍又損失掉十五萬人。
(2)齊國
齊國在齊威王時進入霸業時期,兩度伐魏,第一次動用八萬人馬,第二次動用十萬人馬。齊國在發動伐楚的垂沙之戰中,動用二十萬人馬。齊國在鼎盛時期的兵力多少,我沒找到資料,考慮到齊國曾在五十天內滅掉燕國,我認為齊國最少有五十萬兵力。
(3)南韓
同樣從晉國分裂出來的南韓,“帶甲數十萬”。張儀遊說韓襄王時,稱南韓士兵不超過三十萬。在秦國發動宜陽之戰中,南韓在宜陽的守軍共有十萬人,另外尚有二十萬的兵力,總共三十萬,這大約是南韓兵力的極限。
(4)趙國
在蘇秦的策辭中,稱趙國有數十萬人軍隊,當時是趙肅侯時代。趙武靈王滅中山時,動用二十萬人馬。在長平之戰前,趙國大約有六十萬的軍隊,長平一戰死了四十五萬。由於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軍國主義政策,趙國全民皆兵,故而儘管損失慘重,仍可以迅速補充兵源。在李牧圍殲匈奴之戰中,動用十六萬人馬。在後期李牧抵抗秦軍入侵過程中,趙軍雖然慘勝,但損失超過三十萬。
(5)秦國
秦國無疑是兵力最雄厚的國家,在張儀遊說楚懷王時,稱秦國有虎賁之士“百萬”。一直到秦滅六國,秦國一直維持在一百萬以上的軍隊。
(6)楚國
在戰國時代,楚國儘管沒有多少精彩的表現,但兵力仍然很龐大,基本上保持一百萬的軍隊。到戰國後期,毛遂見楚考烈王時,稱楚國有百萬之師。在秦滅楚之戰中,第一次用二十萬人,不行;最後王翦出馬,非要六十萬,才滅了楚國。
(7)燕國
燕國早期幾乎無存在感,在燕昭王上臺後,燕國軍力有大發展。到了戰國後期,燕國乘趙國長平之敗,以六十萬軍隊伐趙,被廉頗、樂乘以十三萬趙軍打回老家。看來燕國只是人多,戰鬥力不行。
寫的匆忙,只是整理自己以前寫過的文章的資料,有不足之處,望斧正。
1、先說說春秋時代各諸侯的兵力
關於春秋時代的兵力,史書比較少具體寫人數,這裡說兩個指標,一個是“軍”,一個是“乘”。
(1)春秋時代的“軍”
春秋初期,還是沿用周的軍制,一個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大諸侯國可擁有三個軍,計三萬七千五百人;中諸侯國擁有兩個軍,計二萬五千人;小諸侯國擁有一個軍,計一萬二千五百人。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
以晉國為例,晉國起初只有一個軍的兵力,內戰後晉獻公擴到兩個軍。到晉文公時,除著晉國霸業的興起,先是擴張到三個軍,分別叫上軍、中軍、下軍。晉文公意猶未足,在三軍的基礎上,又將武裝力量擴大一倍,另外組建三軍。由於國際慣例只有周天子才可以擁有“六軍”,晉華人玩了個新名詞,把新三軍改稱“三行”:上行、中行、下行。
雖然在名稱上做了手腳,晉國仍然擺脫不了在軍事編制上僭越的嫌疑。不久後,知趣的晉文公又將“三行”壓縮為兩個軍:新上軍和新下軍。這樣,晉國的作戰部隊總共五個軍,總兵力在諸侯國中名列第一。後來,晉國又把新上軍與新下軍合併為一軍,稱為“新軍”,連同上軍、中軍、下軍,一共四個軍。到了晉悼公時,又把新軍合併到下軍,四個軍縮為三個軍。
不過,晉國壓縮軍的數量,作戰部隊並沒有減少。
(2)春秋時代的“乘”
春秋時代軍力的另一個重要指標是“乘”,就是戰車的數量。
早期的戰車數量是比較少的,比如齊桓公稱霸時,齊國有八百輛戰車;城濮之戰中,晉國動用七百輛戰車;在楚國伐鄭時,動用六百輛戰車。這時諸侯國擁有的戰車,很少超過一千輛。
到了春秋後期,各國的戰車部隊都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就連魯國、莒國這樣的小諸侯,都擁有一千輛的戰車。當然,擁有戰車最多的國家,仍然是超級強國晉國與楚國。
公元前531年,楚國在北方四城各配置一千輛戰車,總計四千輛,以威懾投靠晉國的中原諸侯。晉國不甘示弱,兩年後的公元前529年,晉國在邾南舉行大閱兵,動用四千輛的戰車,回敬楚國。到了戰國時代,七大諸侯國都是萬乘之國了。
(3)春秋時代軍隊的人數
我前面說了,春秋時代對於軍力,一般使用“軍”或“乘”,具體多少人則說得不多。比較確切的資料有下面幾個。
在齊桓公管仲時代,齊國有常備軍三萬人,同時還建立一支龐大的預備役部隊,總數有十萬人。這些人要參加軍事訓練,平時也從事生產活動,有需要的時候則可以投入戰鬥。這樣,齊國可動員的兵力達到十三萬人。春秋後期,吳王夫差最強盛時,擁有兵力十三萬。越王勾踐在滅吳之役中,動用五萬人。
總的來說,春秋時代的戰爭規模還是比較小的,到了戰國時代,各國的兵力到達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天文數字。
2、戰國時代的兵力
(1)魏國
魏國是戰國時代第一個霸主,到魏惠王時,軍力更是瘋狂擴張。根據《戰國策》的紀載,魏惠王在發動邯鄲之戰時,魏國總計“帶甲三十六萬”。到魏惠王后期,魏國兵力又幾乎增長了一倍,“武士二十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總計達到七十萬人。不過,魏惠王時代,魏國損失也很慘重,岸門之戰被秦國殺了六萬;馬陵之戰被殺了十萬;在河西決戰中,又被秦國殺了八萬。
到了魏襄王時,以魏國為主力的三晉聯軍在修魚損失八萬人馬。張儀遊說魏襄王時,稱魏國兵力不滿三十萬,比起鼎盛時期已經銳減一半以上。到了魏安釐王時,魏國的軍力有所增長,須賈遊說魏冉時,稱魏都大梁城的守軍有“三十萬”。不過,在華陽之戰中,魏軍又損失掉十五萬人。
(2)齊國
齊國在齊威王時進入霸業時期,兩度伐魏,第一次動用八萬人馬,第二次動用十萬人馬。齊國在發動伐楚的垂沙之戰中,動用二十萬人馬。齊國在鼎盛時期的兵力多少,我沒找到資料,考慮到齊國曾在五十天內滅掉燕國,我認為齊國最少有五十萬兵力。
(3)南韓
同樣從晉國分裂出來的南韓,“帶甲數十萬”。張儀遊說韓襄王時,稱南韓士兵不超過三十萬。在秦國發動宜陽之戰中,南韓在宜陽的守軍共有十萬人,另外尚有二十萬的兵力,總共三十萬,這大約是南韓兵力的極限。
(4)趙國
在蘇秦的策辭中,稱趙國有數十萬人軍隊,當時是趙肅侯時代。趙武靈王滅中山時,動用二十萬人馬。在長平之戰前,趙國大約有六十萬的軍隊,長平一戰死了四十五萬。由於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軍國主義政策,趙國全民皆兵,故而儘管損失慘重,仍可以迅速補充兵源。在李牧圍殲匈奴之戰中,動用十六萬人馬。在後期李牧抵抗秦軍入侵過程中,趙軍雖然慘勝,但損失超過三十萬。
(5)秦國
秦國無疑是兵力最雄厚的國家,在張儀遊說楚懷王時,稱秦國有虎賁之士“百萬”。一直到秦滅六國,秦國一直維持在一百萬以上的軍隊。
(6)楚國
在戰國時代,楚國儘管沒有多少精彩的表現,但兵力仍然很龐大,基本上保持一百萬的軍隊。到戰國後期,毛遂見楚考烈王時,稱楚國有百萬之師。在秦滅楚之戰中,第一次用二十萬人,不行;最後王翦出馬,非要六十萬,才滅了楚國。
(7)燕國
燕國早期幾乎無存在感,在燕昭王上臺後,燕國軍力有大發展。到了戰國後期,燕國乘趙國長平之敗,以六十萬軍隊伐趙,被廉頗、樂乘以十三萬趙軍打回老家。看來燕國只是人多,戰鬥力不行。
寫的匆忙,只是整理自己以前寫過的文章的資料,有不足之處,望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