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藍字匾文呢?會不會是因金絲楠的質地,為了與匾額的底色形成色彩對比而故意採用藍漆呢?答案是否定的。就在隆宗門內的軍機處中,有一塊同樣質地的金絲楠匾,雍正皇帝用金漆在上面書寫了「一堂和氣」四個字,金字與金絲楠匾的質地很協調,並沒有出現視覺上的不適。看來,追求色彩對比的推斷難以成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咸豐皇帝最終放棄通行的金字與墨書,而選用了藍字呢?
善於講掌故的唐魯孫先生在《說東道西》一書中,收錄了一篇《藍印泥》的短文,對理解「克敬居」匾額很有幫助,文章不長,抄錄如下:
前兩天《聯合報》登了任伯年畫的鐘馗,一幅蓋的是紅印章,一幅蓋的是藍印章。我想在任伯年生前,還是講究款式時代,在字畫上蓋用藍色印章,也許筆者所見者少,簡直聞所未聞。從藍印章連帶想起了用藍印泥,我在臺灣交往的南紙店、文具行、圖章店也不在少數,真還沒看到哪家陳列有藍色印泥的。
早年在內地丁憂守制,給人通函寫信,或是私人檔案需要蓋上印章的一律採用藍印泥。有些講究體制的人,給人寫信用的信封,不用官封(信封中間一條紅籤,現在已經少見,京劇舞臺尚偶或見到)而改用紅框框,自己住址用藍色。
有一次我接到一位近親丁外艱守制給我的信,他把紅框框也印成藍色,我連信都沒拆,就給他原信退回。後來他問家母舅,責問我何以不收他的信。家母舅又來問我,我說框框裡是我的範圍,如果我給他的信,框框裡才是他的範圍,可以把紅框框塗黑。現在他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藍框框藍地址,我有重堂在闈,只好原封璧回了。
一堂和氣匾額
此外有些人以為自己知禮,守制期間,私函用藍印泥,當然這是理所當然,可是用在官文書上,似乎就有點欠考慮了。筆者在「財政部」服務時,有一位海關監督給部長上呈文,當時他在丁內艱連小官章也換了藍色。孔庸之不願意令人難堪,只告訴官務署署長張福運說:「遜清官場,逢到丁憂必是開缺回籍服喪守制,等到服闋再行出仕,守制期間私人函件改用藍色印章,表示自己是不祥之人。有些人家辦喜慶事,用紅帖子,怕人家忌諱,姓名旁邊要跨上『從吉』二字,至於行文上當然更不能把不吉的顏色印在官書上了。我絲毫沒有責備他的意思,請你轉告他,只是讓他明白這是個道理就是了。」他這種長者諄諄之言,實在令部下沒話可說。
筆者看過古今名人字畫,少說也在萬件以上,至於任伯年在自己畫上蓋上藍色印章,還是第一次聽說(還沒見過),此間不乏畫壇碩彥,究竟古代畫家有哪幾位蓋過藍印章在字畫上,如果有,必定有所說詞,希望知道的名家有以教我就無任心感啦。
與福相迎匾額
從上文可以看出,用藍色的印章是代表丁憂守制的意思。那麼藍色的匾文呢?也是代表守制嗎?答案是肯定的。原來,在清中期,西六宮之一的鹹福宮是皇帝居喪守孝的地方,嘉慶、道光、咸豐三位皇帝都曾在此居住,為先皇守孝。古人父母去世,子女要守孝三年,官員要報丁憂,回原籍守制。皇帝因有諸多國家大事等著他處理,不能長時間守孝,但也要象徵性地守孝一百天。在守孝期間,皇帝不剃鬚發,不入黃色琉璃瓦覆頂的後宮,住在臨時搭起的氈房內。氈房內不設床鋪,只是在地上鋪白色的氈子,起居就在氈子上面,這樣的守喪方式,叫做「苫次」。克敬居匾額就是咸豐在鹹福宮守孝期間製作的。另外,在國喪期間,國家公文上也有蓋藍印章的習慣。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豐皇帝駕崩於避暑山莊。《鄧華熙日記》八月二十一日記載:「進署(鄧時任刑部員外郎),取藍印結五張。」此時正在咸豐的服喪期內,故用印結上用藍印章。
含和履中匾額
克敬居匾額上的「克敬」一詞,出自《尚書·太甲中》:「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意思是人對於天來說,並沒有親疏之別,只有懂得尊敬天,才能成為它的親人,才能得到天的眷顧與青睞。道光剛剛過世,咸豐製作此匾,就是要表明他要繼承父皇遺志,遵循「敬天法祖」治國理念的決心。按照唐先生的說法,丁憂守孝的人,在私人信函或檔案上多使用藍印泥。咸豐此匾字型全用藍漆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匾文全用藍色,為了不讓色彩過於沉鬱,上方的印章採用了金色,與藍色的匾文冷暖搭配,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效果。在製作此匾的同時,咸豐還製作了一枚田黃石質的「克敬居」印章,藉此來表達對道光的哀思。
清咸豐 田黃石克敬居印章 故宮博物院藏
無獨有偶,在養心殿後體順堂西暖閣中,還有一塊蓋著藍色印章的匾額。這塊匾紅地墨書,上書「永天慶」三個大字,由慈禧太后題寫,匾額上方正中鈐藍色「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印章。慈禧皇太后是葉赫那拉氏最早的徽號,上於同治剛剛登基的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年)九月。慈禧為什麼用藍色的印章呢?是因為在紅色質地上蓋紅色的印章,沒有色差,怕看不清楚嗎?顯然不是,體順堂中的「含和履中」與「與福相迎」二匾,就是在紅色質地上鈐蓋的朱文印章,到今日已過百年,依然看得很清楚。既然用藍印章不是追求色彩對比,那麼就只能用守孝來解釋了。
永慶天匾額
可匾文為「永天慶」,含有喜慶之意,匾地又用大紅色,與守孝的初衷相悖,又實在解釋不通。即使真的是表示守孝哀思之意,身為皇太后的慈禧,又在為誰「守制」呢?考慮到體順堂改建於光緒初年,慈禧用藍印章表示哀思的物件,最有可能是兒子同治皇帝。另外,兩宮垂簾時,慈安太后曾在體順堂居住過,她於光緒七年(一八八一年)去世,慈禧用藍印章也可能是為了哀思慈安。到底誰是慈禧哀思的物件,在沒有更多的證據之前,還真的不好下結論。希望隨著清宮檔案的逐步出版,有一天能在其中找到解開這一謎團的答案。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為什麼是藍字匾文呢?會不會是因金絲楠的質地,為了與匾額的底色形成色彩對比而故意採用藍漆呢?答案是否定的。就在隆宗門內的軍機處中,有一塊同樣質地的金絲楠匾,雍正皇帝用金漆在上面書寫了「一堂和氣」四個字,金字與金絲楠匾的質地很協調,並沒有出現視覺上的不適。看來,追求色彩對比的推斷難以成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咸豐皇帝最終放棄通行的金字與墨書,而選用了藍字呢?
善於講掌故的唐魯孫先生在《說東道西》一書中,收錄了一篇《藍印泥》的短文,對理解「克敬居」匾額很有幫助,文章不長,抄錄如下:
前兩天《聯合報》登了任伯年畫的鐘馗,一幅蓋的是紅印章,一幅蓋的是藍印章。我想在任伯年生前,還是講究款式時代,在字畫上蓋用藍色印章,也許筆者所見者少,簡直聞所未聞。從藍印章連帶想起了用藍印泥,我在臺灣交往的南紙店、文具行、圖章店也不在少數,真還沒看到哪家陳列有藍色印泥的。
早年在內地丁憂守制,給人通函寫信,或是私人檔案需要蓋上印章的一律採用藍印泥。有些講究體制的人,給人寫信用的信封,不用官封(信封中間一條紅籤,現在已經少見,京劇舞臺尚偶或見到)而改用紅框框,自己住址用藍色。
有一次我接到一位近親丁外艱守制給我的信,他把紅框框也印成藍色,我連信都沒拆,就給他原信退回。後來他問家母舅,責問我何以不收他的信。家母舅又來問我,我說框框裡是我的範圍,如果我給他的信,框框裡才是他的範圍,可以把紅框框塗黑。現在他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藍框框藍地址,我有重堂在闈,只好原封璧回了。
一堂和氣匾額
此外有些人以為自己知禮,守制期間,私函用藍印泥,當然這是理所當然,可是用在官文書上,似乎就有點欠考慮了。筆者在「財政部」服務時,有一位海關監督給部長上呈文,當時他在丁內艱連小官章也換了藍色。孔庸之不願意令人難堪,只告訴官務署署長張福運說:「遜清官場,逢到丁憂必是開缺回籍服喪守制,等到服闋再行出仕,守制期間私人函件改用藍色印章,表示自己是不祥之人。有些人家辦喜慶事,用紅帖子,怕人家忌諱,姓名旁邊要跨上『從吉』二字,至於行文上當然更不能把不吉的顏色印在官書上了。我絲毫沒有責備他的意思,請你轉告他,只是讓他明白這是個道理就是了。」他這種長者諄諄之言,實在令部下沒話可說。
筆者看過古今名人字畫,少說也在萬件以上,至於任伯年在自己畫上蓋上藍色印章,還是第一次聽說(還沒見過),此間不乏畫壇碩彥,究竟古代畫家有哪幾位蓋過藍印章在字畫上,如果有,必定有所說詞,希望知道的名家有以教我就無任心感啦。
與福相迎匾額
從上文可以看出,用藍色的印章是代表丁憂守制的意思。那麼藍色的匾文呢?也是代表守制嗎?答案是肯定的。原來,在清中期,西六宮之一的鹹福宮是皇帝居喪守孝的地方,嘉慶、道光、咸豐三位皇帝都曾在此居住,為先皇守孝。古人父母去世,子女要守孝三年,官員要報丁憂,回原籍守制。皇帝因有諸多國家大事等著他處理,不能長時間守孝,但也要象徵性地守孝一百天。在守孝期間,皇帝不剃鬚發,不入黃色琉璃瓦覆頂的後宮,住在臨時搭起的氈房內。氈房內不設床鋪,只是在地上鋪白色的氈子,起居就在氈子上面,這樣的守喪方式,叫做「苫次」。克敬居匾額就是咸豐在鹹福宮守孝期間製作的。另外,在國喪期間,國家公文上也有蓋藍印章的習慣。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豐皇帝駕崩於避暑山莊。《鄧華熙日記》八月二十一日記載:「進署(鄧時任刑部員外郎),取藍印結五張。」此時正在咸豐的服喪期內,故用印結上用藍印章。
含和履中匾額
克敬居匾額上的「克敬」一詞,出自《尚書·太甲中》:「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意思是人對於天來說,並沒有親疏之別,只有懂得尊敬天,才能成為它的親人,才能得到天的眷顧與青睞。道光剛剛過世,咸豐製作此匾,就是要表明他要繼承父皇遺志,遵循「敬天法祖」治國理念的決心。按照唐先生的說法,丁憂守孝的人,在私人信函或檔案上多使用藍印泥。咸豐此匾字型全用藍漆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匾文全用藍色,為了不讓色彩過於沉鬱,上方的印章採用了金色,與藍色的匾文冷暖搭配,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效果。在製作此匾的同時,咸豐還製作了一枚田黃石質的「克敬居」印章,藉此來表達對道光的哀思。
清咸豐 田黃石克敬居印章 故宮博物院藏
無獨有偶,在養心殿後體順堂西暖閣中,還有一塊蓋著藍色印章的匾額。這塊匾紅地墨書,上書「永天慶」三個大字,由慈禧太后題寫,匾額上方正中鈐藍色「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印章。慈禧皇太后是葉赫那拉氏最早的徽號,上於同治剛剛登基的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年)九月。慈禧為什麼用藍色的印章呢?是因為在紅色質地上蓋紅色的印章,沒有色差,怕看不清楚嗎?顯然不是,體順堂中的「含和履中」與「與福相迎」二匾,就是在紅色質地上鈐蓋的朱文印章,到今日已過百年,依然看得很清楚。既然用藍印章不是追求色彩對比,那麼就只能用守孝來解釋了。
永慶天匾額
可匾文為「永天慶」,含有喜慶之意,匾地又用大紅色,與守孝的初衷相悖,又實在解釋不通。即使真的是表示守孝哀思之意,身為皇太后的慈禧,又在為誰「守制」呢?考慮到體順堂改建於光緒初年,慈禧用藍印章表示哀思的物件,最有可能是兒子同治皇帝。另外,兩宮垂簾時,慈安太后曾在體順堂居住過,她於光緒七年(一八八一年)去世,慈禧用藍印章也可能是為了哀思慈安。到底誰是慈禧哀思的物件,在沒有更多的證據之前,還真的不好下結論。希望隨著清宮檔案的逐步出版,有一天能在其中找到解開這一謎團的答案。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