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勁博1977

    通俗意義上的上庸之地其實包括三個郡:上庸郡、房陵郡、西城郡,大概位置就是今天陝西、湖北、四川三省的交界處,包括湖北省十堰市下轄的房縣、竹山縣、保康縣,以及陝西的安康市一帶。

    上庸三郡在當時也是荊州、益州、司隸州三州的交界外,雖然是地處偏僻,但是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這裡也是春秋時期的晉、楚、秦三國交界處,戰國時期的秦、楚、韓三國交界處,這裡經常發生戰爭。

    上庸的南邊是荊州的南郡和益州的巴郡,上庸的北邊是關中,上庸的西邊是漢中,上庸 的東邊是襄陽和宛城,漢水(當時叫沔水)從漢中經上庸流向襄陽,然後再南下流到武漢江夏再匯入長江。

    而上庸存在真正意義,就在於劉備統一天下的雄心之下,上庸就是必取之地。

    劉備在漢中之戰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劉封、孟達攻佔上庸三郡,為什麼要奪上庸三郡?攤開地圖看一下,就會明白,劉備拿下了漢中,就佔領了漢水的上流,劉備又命令劉封和孟達攻佔了上庸,就佔領了漢水的中流,接下來關羽就發動了襄樊之戰,而漢水正是穿過襄樊將襄陽和樊城一分為二,襄陽在漢水南岸,樊城在漢水北岸。

    如果讓關羽再佔領襄樊,那麼整條漢水將成為蜀漢的內河,在漢水南邊不遠處,蜀漢已經有一條長江作為連通荊州與益州的大動脈,再加上劉備準備奪取的漢水流域,就能看出公元219年前後,蜀漢政權的戰略目的,就是打通漢水,作為北伐的前進基地。

    由此可以看出,劉備在稱漢中王之後,並沒有閒著,而是進行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目的就是打通漢水,而攻佔上庸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上庸三郡不止只有一條漢水,而且上庸更近靠近曹魏的核心區域。

    上庸的北邊有著關中平原最南端的一個關隘---武關,當年劉備在反秦戰爭中第一個進入關中平原就是從武關進入的,而東漢末年的呂布被李傕、郭汜擊敗,就是從武關逃走的,武關可以說是關中平原南端的屏障。

    當年劉邦之所以能順利的還定三秦,除了從漢中正面北伐之外,劉邦手下還有部分軍隊是從武關攻進關中的,現在劉備拿下了漢中及上庸,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下一步劉備一定是攻打關中,那麼上庸就是劉備攻打關中一顆極好的棋子。

    別看劉備稱漢中王這麼風光,其實他統一天下的戰略部署一直在進行之中,上庸除了能從武關攻進關中之外,還能跨過漢水,一路向東攻打曹魏的中部軍區的宛城和襄樊。

    宛城是洛陽的門戶,也是曹魏三大軍區之一的荊州軍分割槽的司令部所在地,宛城的南邊是與蜀漢交界的襄樊地區,再南邊就是關羽鎮守的荊州三郡,如果關羽北伐襄樊,那麼上庸三郡就能威脅襄樊的左翼安全。

    從上庸到襄樊有200公里左右,從上庸到宛城有280公里左右,從上庸到武關有300公里左右,從上庸到長安有450公里左右,如果以上庸為基地向這些地方進發,至少比漢中出發要近也方便得多,同時又能作為漢中的與襄樊的聯絡點存在。

    劉備讓劉封、孟達攻佔上庸三郡,其實也是為了之後更重要的統一之戰作準備了,也難怪劉封、孟達在接到關羽的請求出兵命令,居然拒絕了,劉封和孟達顯然更加不敢破壞劉備的大戰略,上庸之地可是劉備處心積慮想要進行統一之戰的橋頭堡。

    就連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也是在劉封、孟達攻佔上庸之後進行的軍事行動,襄樊之戰很明顯是一次呼應上庸之戰的延續之戰,也是劉備打通漢水大戰略之下的第三步,第一步是拿下漢中,第二步是拿下上庸,第三步是拿下襄樊,現在兩步都完成了,就差拿下襄樊了,劉備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所以襄樊之戰就是劉備命令關羽發動的一場打通漢水的最後一場戰役,與上庸之戰、漢中之戰遙相呼應,是劉備統一天下的前哨戰,可惜了,如果不是孫權偷襲荊州,導致關羽在襄樊前線潰敗,劉備很有成功的可能性。

    而上庸作為劉備打通漢水,統一天下前哨戰的第二戰,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關鍵是上庸三郡已成功被劉封、孟達收入囊中,劉備有了進行下一點的基礎,而上庸在整個戰略中起的作用就是承前啟後。

    所以上庸對劉備進行的統一之戰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劉備整體戰略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場戰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餃子的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