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阻擋明軍弩箭射擊?
8
回覆列表
  • 1 # 一枚明粉

    清軍攻城作戰主要受作戰目標、軍事裝備、作戰規模影響。我就從有時間斷跨越的幾個案例來談談吧。

    1、努爾哈赤的草創時期

    1584年9月,努爾哈赤率領五百士兵征討甕郭落。甕郭落部首領收兵入城。

    努爾哈赤在圍城後,燒了城外的村莊房屋,也放火燒城。這時候女真各部都修建的木城,放火燒很正常。努爾哈赤在一個房子上面,向城中射箭。而城中的鄂爾果尼,一箭射中努爾哈赤頭部,直接貫冑,一指深。拔箭,繼續戰。甕郭落有叫羅科的勇士,在濃煙中隱蔽前進,突發一箭,射中努爾哈赤脖子,直接穿鎖子甲護項。這次拔箭,流血不少,沒法再戰。退兵了。

    (很是驍勇,注重單打獨鬥的時代)

    看這個場景,你感覺在看歐洲中世紀電影,幾百人的隊伍,在放火後,穿著多重甲冑的重步兵射箭,然後格鬥。努爾哈赤就是如此,木寨在秋末最容易放火,自己穿著鎖子甲、綿甲,防護很完全,在一些戰鬥中射箭後直接衝上砍殺,“破冑裂甲”。

    這就是這時期清軍的攻城戰術。

    2、遼東戰爭初期的攻城戰術

    明軍一般在城外會防禦部隊,與城上的部隊共同防禦。我們就以努爾哈赤攻擊大城市鐵嶺為例。

    1619年7月25日,努爾哈赤率諸貝勒,統領兵馬圍明鐵嶺城。明軍也有準備,提前就堅壁清野,各堡臺軍退入城內死守。

    城北面城池低矮,後金軍在這面在楯車掩護下,接近城牆。明軍槍炮矢石交下。後金軍弓箭手反擊,然後登雲梯,破壞垛口,直接突入。明軍士氣不如人,格鬥能力不如人,直接潰散。

    (那個雲梯是帶有棚的)

    後來的瀋陽、遼陽都是如此被攻破。寧遠遇到了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楯車很容易被摧毀,抵進城牆代價太大。

    3、皇太極時代的攻城戰

    寧錦會戰後,皇太極痛定思痛,努力加大火器自(明)主(朝)研(偷)發(師),終於在1631年紅衣大炮研發出來。

    在1639年初皇太極率領清軍大軍圍困松山,展開三次攻城戰。其中挖地道啥的都有。最典型的是“炮兵轟完—步兵衝”。

    耿仲明所攻處,馬光遠以本旗兵協攻,城門用紅衣炮九位,東南隅用紅衣炮二位,城隅中間用紅衣炮一位攻擊;尚可喜所攻處,石廷柱以本旗兵協攻;城南門用紅衣炮八位,西南隅用紅衣炮二位,城隅中間用紅衣炮一位攻擊。又馬光遠石廷柱兩旗,各移紅衣炮二位攻取城西南隅臺,破臺後,仍移四位紅衣炮於各分汛地。

    部署完畢,計劃25日早四鼓炮行動,五鼓攻擊,到城堞壞掉,城上沒有掩護的時候。滿洲兵豎梯登城。到下午兩點已經“城堞盡毀,止餘城垣”。由於擔心天黑,漢軍繼續轟擊,八旗就不登城了。ps:我一直覺得這是代善背鍋的,而且陰曆二月底,陽曆已經四月了,下午七點才天黑哈,距離還遠著。我估計是皇太極真沒辦法了。

    26日早,皇太極繼續到松山南部山崗上指揮。命令士兵登城,親軍真特等20多人死在城上,只能撤兵。石廷柱的侄兒達爾漢也受重創。

    (松山堡圖)

    可能對清朝記載傷亡沒有概念。永定門殲滅滿桂四萬人,說自己無一傷亡;打下皮島戰況慘烈,說陣亡20人;多鐸被祖大壽攻擊,傷亡挺大的,缺九人。這裡說陣亡親軍20人,知道意味著什麼了吧。第一、親軍精銳攻堅了;第二、親軍陣亡二十人;第三、親軍在城頭陣亡二十人。可以說戰況慘烈、傷亡慘重。

    雖然此次松山攻堅失敗。但1631年大淩河,1636年攻破昌平,後來攻擊松山、杏山、塔山、中前所、中後所。入關後攻擊太原、潼關、揚州,都是如此戰術。

    總結:

    這大體就是清軍攻城戰術變化的幾個階段。可以看出戰爭改變了戰術,戰術也改變了戰爭。

  • 2 # 彼得堡的肥天鵝

    清軍(八旗軍)當年攻城時,曾使用過一種利器——楯車,這是一種安放盾牌並配備遠端攻擊武器(如鳥槍和弓箭)的可移動戰車。這種防禦力強大的攻城器械由明朝軍隊所創。曾在中國東南沿海痛擊過倭寇的兩位名將——俞大猷和戚繼光在鎮守大明北疆時,為了對付蒙古輕騎兵的襲擾,創造出了這種與歐洲“胡斯戰爭”時的車壘有異曲同工之效的軍事裝備,這種楯車搭配火器並連成一線的戰法便是車營戰法。

    戚繼光甚至把自己對車營戰法的心得寫進了自己的專著《練兵實紀》。雖然文化水平不高,只接觸過《三國演義》、《水滸傳》這類通俗小說的努爾哈赤不太可能看過戚繼光的這本軍事理論專著,但是曾經短暫給遼東總兵李成梁當過親衛的他,肯定早就見識過“楯車”的威力。

    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努爾哈赤在進攻地勢險要的瑪爾墩城時,首次使用了楯車,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戰果。此後,他便“愛上”了這種軍事裝備,並且下令部下對它進行改進完善。

    根據明朝人範景文撰寫的《戰守全書》記載,八旗的楯車上的盾牌由厚木板包裹牛皮和鐵皮製成。這樣的楯車“小磚石擊之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可謂是防禦力強大。

    在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爆發的薩爾許之戰中,明軍大量裝備的火門槍和火繩槍都無法擊穿後金軍的利器——楯車,甚至連弗朗機等輕型火炮都對它們無可奈何。

    明天啟元年(1621年),在努爾哈赤率軍攻佔瀋陽的戰鬥過程中,八旗軍除了在攻城中大量使用楯車外,在與前來支援的明軍陳策部的野戰中也大量使用了楯車。結果將裝備了內襯鐵片棉甲和大量火器的陳策部一舉殲滅。

    另外八旗軍在與明軍的攻伐過程中,也繳獲並掌握了火炮和火繩槍的使用方法,這也是其攻城的一大利器。後來在與俄華人圍繞雅克薩城的爭奪戰中就大量使用了火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黃金投資者一直盯盤,這樣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