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馬上就是清明瞭大家很熟悉,寒食節現在還有過的嗎?有沒有特別的習俗
2
回覆列表
  • 1 # 亞洲食學論壇

    清明節大家都知道,在它前一兩日就是寒食節了,準確計算是夏曆冬至後105日。唐代詩人盧象《寒食》詩歌:“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 所寫就是寒食節的來歷 “子推綿山焚身”的故事: 介子推和晉文公重耳一起流亡,子推割大腿肉給文公充飢餓,後來文公復國,子推不求功名利祿和母親歸隱綿山。文公焚燒了山林想逼迫他們出山,但是子推堅決不出,抱樹而亡,所以文公下令厚葬,這一天都要禁火禁食,以表達哀思,逐漸變成了節日習俗,並延續了兩千多年。

    寒食節飲食風俗?這是漢族傳統節日裡唯一一個以飲食風俗來命名節日,但卻不準使用煙火(古時候做飯都是生火),所以美食有限,特點就是冷食。 一般持續一天,山西少數地方仍然習慣三天。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麵、涼糕等,晉北地區以炒奇(將糕面或白麵蒸熟後切成方塊,曬乾後用土炒黃)作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區全家都吃炒麵(就是把五穀雜糧炒熟,拌各種乾果,磨成面)。

    涼粥

    涼皮

    涼糕

    雞絲涼麵

    在後來的發展中,吃了冷食外,增加了其他專案,祭掃、踏青、鞦韆、蹴鞠、賜宴、賞花、鬥雞、放風箏等風俗。宋代李清照的詞《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海燕未來人鬥草… 黃昏疏雨溼鞦韆。”記載的便是鬥草(二人持葉柄相勾,捏住互相拉拽,葉斷者為輸)和盪鞦韆。

    寒食節 專案

    現在很多人其實不清楚寒食節的,或者乾脆把這個和清明節一起過,主要就是祭掃、踏青,江浙地區吃青團(艾蒿團)比較多,北方蒸發面棗糕,廈門泉州有吃“潤菜餅”的習俗。

    文/GSN

  • 2 # 開啟養生智慧

    清明飲食習俗,不同食材的養生功能。

    中國地大物博,東西南北飲食文化差異很大,清明飲食世俗也不盡相同。隨著旅遊資源的開發,地方飲食世俗包括清明飲食風俗,正在被挖掘整理。估計很快就能呈現給全國熱衷飲食的網友們。清明的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由於寒食節與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是臨鄰,所以近代的人們就將寒食節與清明節等同起來,在同一天過。寒食節有兩種解釋,一是紀念介子推忠孝與高風亮節,二是官方的律令。編還是認為前者是可靠的。

    寒食節有“禁菸冷食”的習俗。寒食節北方飲食習俗有吃雞蛋、饊子、寒食麵、寒食粥等。如山西涼麵、涼糕、涼粉、炒奇及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豆兒、雞蛋等;山東膠東地區吃雞蛋與冷餑餑,冷高粱米飯,槓子頭,蛤蜊,蟶子等。

    南方清明飲食習俗有江浙的清明粑、烏飯饃餈、青餅、青團、青精飯;西南地區主要是貴州的清明粑;臺灣粿、米糕、糕餅;上海的蒸糕餅、桃花粥等。

    有關寒食節的食品大多已經失傳,若是有人認真地研究一下,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穫呢!不同地區所吃的習俗食物也有著不同的作用。以下是飲食習俗所用食材的功效。

    1.雞蛋:具有健腦益智,保護肝臟,補益氣血,延緩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效。現在吃雞蛋很容易,很久以前,難得吃上雞蛋,的確有上述作用。

    2.麥面:尤其是全麥麵粉可降低膽固醇,能有效地預防動脈硬化,脂肪肝等病症。普通麵粉也有養心健脾的作用。現在的作用不明顯,原因是天天吃,用的過量了。

    3. 大米:具有補脾,和胃,清肺的功能,是補充營養的基礎食物。糯米具有補中益氣,緩解尿頻,改善產後體虛,補充營養的作用。

    4.蛤蜊:富含蛋白質,遊離氨基酸,牛磺酸,鈣質,具有滋陰生津,軟堅散結,利小便的作用。脾胃虛寒,腹瀉便溏,寒性胃痛人群少食,慎食。

    5.青精飯:具有明目烏髮,健脾益腎的功效;做烏米飯的輔料是烏飯樹葉,具有益精氣、強筋骨、明目等功效。適用於神經痛、貧血衰弱、視力減退、血虛風痺、腰腳無力痠痛、頭髮早白、多睡嗜睡等病症患者食用。

    6.烏飯麻餈:周身沾滿金黃的香噴噴的松花粉,裡面裹著豆沙,糯糯的,甜甜的。久食能輕身明目,黑髮駐顏,益氣力而延年不衰。

    7.清明粑:用的輔料是清明菜,也叫棉絮頭、寒食菜、鼠麴草、燕子花;清明菜具有抗菌消炎、降壓止痛、擴張毛細血管的作。對治療高血壓、消化道潰瘍、風溼性疼痛等,均具有較好療效。

    8.青團:有的採用漿麥草,有的採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漿麥草的主要功效為清心敗火;艾草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溼止癢,消炎殺菌的作用。

    9.桃花粥:具有消腫滿,下惡氣,利宿水,消痰飲積滯的功效,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腸胃燥熱便秘,不宜久服,月經期間應暫停。

  • 3 # 拉呱誌異

    當地寒食節的演變。

    當地的寒食節是清明的前一天,據說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這一天要禁菸火、喝冷稀飯、插柳枝。因為寒食節與清明挨著,慢慢當地人就跟清明一起過了,禁菸火、吃冷飯的習俗也沒了。以至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寒食節,但是老人們還是以寒食稱呼清明。

    當地寒食節的飲食。

    寒食節這天,也就是清明的前一天。下午的時候,婦女們會包水餃,包完後先下一些乘好,準備好筷子、酒壺、酒杯等,再用錢壓一下火紙,由男人們帶著去給祖先上墳。上完墳回來,晚上全家吃水餃。

    寒食節的後一天,也就是清明節。早上起來男人們會在門窗上插柳枝,老人們的說法是,“清明不插柳,來世變黃狗”。女人們會煮雞蛋、鴨蛋、鵝蛋。這一天的主食多是吃煮蛋、荷包蛋、醬包蛋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橡皮樹如何扦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