輩分,現在農村往往都是家族裡的長者商議制定。我們家族制定了十個字(輩分),到我這,才第七個。算祖上(遷過來)跟他的兒子(未排輩分),也才過了9代。聽管族譜的二爺說,我們家族新排出來的二十個字是特意跑到山西的,讓那些大輩的人給排下來的。。以上僅我真實知道的古代輩分排字,無非就是就是家族制定,上級恩賜(多是皇帝恩賜大姓)。內容多祈求祝福,寓意美好。家族制定例如
輩分,現在農村往往都是家族裡的長者商議制定。我們家族制定了十個字(輩分),到我這,才第七個。算祖上(遷過來)跟他的兒子(未排輩分),也才過了9代。聽管族譜的二爺說,我們家族新排出來的二十個字是特意跑到山西的,讓那些大輩的人給排下來的。。以上僅我真實知道的古代輩分排字,無非就是就是家族制定,上級恩賜(多是皇帝恩賜大姓)。內容多祈求祝福,寓意美好。家族制定例如
松柏枝鴻春,文來守世,朝於明廷,道全德備,承紹維雍或如成錫光衍慶思裡,傳家文章華國或如本昌宗存道,志長繼光明,而思昭致德,其心孝太清,三多遇景運,九世樂昇平,禮教信廣傳,定有元功皇帝恩賜例如明初朱元璋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供起名用。後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學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訥先後襲封衍聖公。這樣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為十個字,即:希、言、公、彥、承,弘……以下是延伸…………說道朱元璋,有個很有意思的事。朱元璋其實喜歡有秩序,禁止流民;制定衣服品相顏色;規定帽子;把人們的衣食住行規定的井井有條,他希望人們按照他制定的走,這樣大明朝就會千秋萬代了,打住,再說就偏了。他給自己的子孫制定了許許多多繁瑣的規定,單從名字輩分上就值得人們好好思考一番。朱元璋又規定,從孫子輩開始,每一輩的第一個名字使用輩分表中的字,第二個名字必須帶有一個五行的偏旁或組成部分,並且以火土金水木為順序依次迴圈。後來皇帝傳到崇禎帝,由於崇禎自縊,太子被殺,導致南明小朝廷帝王們的出身非常複雜,既有帝系的福王(朱由崧)、桂王(朱由榔),也有唐王家的朱聿(金粵)(括號內為一個字,左金右粵)、朱聿鍵(二人也稱唐王),還有魯王家的監國朱以海。在這種時候就能看出老朱的數字編碼的優勢了:是不是帝系,關係親疏遠近,輩分高低,從名字上就一目瞭然,真正是“所見即所得”。說的有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