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增喜3

    玉米的價格隨市場的需求在變化,今年便宜不等於明年也一樣。就像是豬的價格,說變就變。當初豬價低的時候,你嫌便宜不賺錢不養了,哪有豬價高了的時候賺錢多呢,那你可就真是虧了。幹一件事有時真的堅持就是勝利,半途而廢永遠不會有好的結果。

    就我們地區,今年的玉米又獲大豐收。目前的玉米價格比去年同時期還是略微高點,農民們有的現收穫現賣了溼玉米穗,算一算收入還是可以的,當然誰也想趕個好時機賣價高點,畢竟收入多點生活就的過得舒心點。即使是今年的玉米行情不高,農民們依然嚮往著以後會好一點,就是這麼今年盼明年,明年盼後年,年復一年耕耘著希望,才讓農民的勤勞奮鬥在農業第一線,生活中有苦有累也有歡樂。

    不管今年的玉米價怎麼樣,我明年依然種我那十五畝地,並且全部種植的仍然是玉米,因為我和土地、玉米結了很深的緣。我愛我的家,我愛我的地,為了我家的幸福,我愛在土地上種植更好品質的玉米。

  • 2 # 微塵微視界
    一、在振興中國產大豆的影響下,主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將繼續減少

    2019年在東北地區,實行中國產大豆振興方案,主要的方式是透過調整大豆、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受此影響,中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明顯增加,增長面積至少在1000萬畝以上,這類調增的面積主要是透過調減玉米種植面積而來的。實際上在2018年,就有這方面的傾向,大豆生產者補貼明顯高於玉米的,比如說黑龍江地區,大豆的標準為320元/畝,而玉米的只有25元/畝。2019年部分地區的標準已經發出,依然是大豆的標準明顯高於玉米,目前大的方向是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同時調增大豆種植面積,明年必然會有部分種植戶不再種玉米,改種大豆。

    二、在玉米產區,農民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依然會習慣性種植玉米

    在玉米主產區,很多農民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就是種植玉米,就跟南方很多農民習慣性種植水稻一樣,儘管水稻價格不高,畝產值在1500元以內,但大部分農民還是會種植水稻。玉米也是類似的情況,很多農民種植玉米並沒有考慮太多,只是一直以來都是這麼種的,種植玉米可以估算到大概的收益,農民心裡有數,在沒有找到更好的選擇之前,種植玉米無疑是比較穩妥的方式。很多時候,種植習慣是難以一下子就改變過來的,就像前幾年不斷地宣傳調減“鐮刀灣”地區玉米種植面積,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也有不小阻力,很多農民不太理解。

    三、有玉米飼料需求的,明年同樣會種植玉米

    在農村,很多時候農民種植玉米,並沒有指望賣玉米粒,有一部分是因為自家有養豬,種玉米只不過是想減少購買飼料的費用,同時提高豬肉品質。如果是這種情況的,玉米價格的高低,實際上影響不大,更多的是希望種植成本能夠下降,這樣實際的利潤空間會更大。今年生豬價格創下歷史新高,超過三分之二的地區生豬價格突破30元/公斤,高價地區已突破40元/公斤,在後期較長時間,豬價將維持高位執行,出欄一頭豬淨利潤超過2000元的地區有不少,如果種植玉米準備用來當飼料的,相信明年還會繼續種植,有的甚至會擴大種植面積。

    四、一旦有經濟效益更高的替代品,明年不會繼續種植玉米

    在2018年時,貴州地區大面積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把一些不適合種植玉米的地區直接調減,引導農民種植一些經濟效益更好的作物,比如中藥材、瓜果蔬菜等,還有的發展鄉村旅遊。就像我們村裡,原來種植玉米、大豆等比較多,幾乎家家戶戶會種些,而如今種植瓜蔞較多,特別是這兩年瓜蔞收購價還可以,大粒得達到19元/斤,正常年份畝產值可在5000元以上。這樣的收益比種植玉米、水稻等要高很多,只要瓜蔞收購價沒有明顯的下跌,相信種植戶不會棄瓜蔞而改種玉米,實際上很多農民也想提高畝產收益,一旦找到了合適的專案,來年基本上不會種玉米。

    總之,今年的玉米價格很難有大的變化,特別是目前集中售糧現象較為突出,農民惜售心理不再那麼強烈,而需求端並沒有明顯增加,使得今年新季玉米價格有“高開低走”的趨勢。對於種植戶來說,要考慮的是玉米價格偏低,畝產值難達到1500元,而種植成本卻不斷上升,部分種植戶會算經濟賬,畢竟長時間的支出大於收入是難持續的。如果是自家有明確用途,不寄希望於出售玉米粒的,相信來年還會繼續種植玉米;如果有更好的經濟收益了,那就可能用其他的經濟作物來替代玉米。

  • 3 # 小心兒的生活

    糧食不管價格便宜或是價格高老百姓都會種的,不會讓地撂荒的。因為民以食為天,農民不種地就相當於工人不幹活,不幹活就沒錢,農民不種地就沒飯吃!在說農民都節儉土地就是他們的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射箭是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