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驛路奇奇
-
2 # 我是編劇界的小學生
小說,每一本小說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觀,在作者的世界觀裡面,找到現實生活裡的真實感受。
科幻小說,是在虛構的世界觀裡講述現實身邊的故事,只要看進去,你就會找到自己身邊的故事,這就是共鳴。
武俠小說,是在一個作者夢中的世界觀裡生活,行俠仗義,在現實生活中不敢做的事,做不好的事,武俠世界裡都會做到極致。
-
3 # 蛟潭岸樹
我認為,共鳴不是尋找來的,而是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從沒有聽說過,主動從小說中去尋找共鳴的。
如果你是主動去尋找的,那往往會令你失望。你為了共鳴而去閱讀小說,帶著主觀願望,怎麼會有共鳴呢?,你知道哪本小說書,什麼人物形象,什麼內容能和你共鳴嗎?如果你事先知道什麼東西能和你共鳴的話,我想,你看了小說也就不會有共鳴了。
共鳴是有條件的,當你閱讀小說的時候,常常會被小說潛移默化,被小說的情節感動,為人物的命運擔憂,很自然的就會與小說產生互動,感動、互動的過程就是共鳴。
為什麼會產生共鳴呢?
首先,是你所閱讀的小說中的、形象化的情感描寫,觸動了你的情感神經,切合了你的實際,引起了你的共鳴。
無論外國名著,還是中國小說;無論歷史鉅著,還是現代精品,都離不開對人性的描寫。儘管書中的人物生活的地域不同,環境不同,時代不同,經歷不同,但人性卻是共性,人類的感情是相通的,所以一些名著,寫透了人性,真實地描寫了人的感情,很容易感染你,從而產生共鳴。
比如,我們看雨果的《悲慘世界》會同情冉.阿讓的遭遇,對他的善良和博愛產生共鳴。
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你會被孫少平、孫少安面對困難,不屈不撓,毫不妥協的奮鬥精神所感染,從而產生共鳴。
其次,是你的經歷、思想感情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接近,在讀小說的過程中,自然地就跟書中的人物互動起來,與書中人物同喜共悲,好像書中的人物經歷就是你的經歷;所思所想正是你的思想,好像書中說出了你的心裡話似的,這就是產生了共鳴。
比如,讀路遙名著《人生》,有人罵高加林沒良心,而我經歷過《人生》中的生活,見識過許多高加林式的生活原型,非常理解並同情高加林,並在讀懂高加林的同時,產生共鳴。
最後,是產生共鳴,與讀者的性格有很大關係。有的人天生敏感,屬於“看三國掉淚,替古人擔憂”型別的性格,讀小說是最容易動情,併產生共鳴的。
比如,有的人多愁善感,讀《紅樓夢》就很容易與林黛玉產生共鳴。陳曉旭的林黛玉空前絕後,陳曉旭的人生一直沒走出林黛玉的陰影。是林黛玉影響了陳曉旭呢?還是陳曉旭的性格天生就是林黛玉式的呢?不得而知。
其實,我們讀優秀小說,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你讀後覺得好併產生了共鳴;一種是別人讀後產生了共鳴,推薦給你。你產生了共鳴的小說,是真正適合你口味的好書;別人推薦給你的好書,你讀後,不一定能產生共鳴。
再則,小說書寫得真實,情節,特別是細節描寫感人,才能感染你,引起共鳴。所以,要讀好書,讀經過時間檢驗的名著,讀你感興趣的小說。描寫你熟悉的生活的優秀小說,是最能感動你,從而令你產生共鳴的。
-
4 # 立水
我認為“共鳴”不是可以去尋找的,它是你在接受這部作品進入高潮階段的一個標誌。
與一部作品產生共鳴大致上可分為以下三種:
形象共鳴:當你閱讀某一部小說時,裡面的人物,或劇情跟你似曾相識,這稱之為形象共鳴,是與作品的形象內容達成了一致,從中獲得感觸。
思想共鳴:當你閱讀某一部小說時,裡面所形容的事件,進入你內心,形成一種強烈的心理感應,所引發感觸,這稱之為思想共鳴,也是閱讀達到高潮的一種標誌。
共識:這種可以稱”共識“,也是共鳴的一種形式,那就是你和你的朋友或者其他閱讀過同一作品的人,產生了同一種思想感悟,審美趨同的現象。
所以,我認為”共鳴“是沒有辦法刻意尋找過來的,而是在閱讀中,不經意產生的一種精神形態。
-
5 # 君玖渦
小說中共鳴,就是讓自己有一種代入感,也就是你把自己當成喜歡的那個人物,用心去感受ta的一切,情緒,包括做事什麼的,還有種高深些的共鳴就是靈魂的共鳴,那麼就是有某些相似之處,最簡單的就是覺得你就是ta,ta呢就是你,但是容易情到深處,走火入魔!有些地方,能打動你的心,那就是共鳴!
回覆列表
所謂共鳴,是由作者的情緒帶動了讀者的情緒,進而產生了一系列關於聯想和想象的連鎖反應,實際上這是和閱讀人的親身經歷分不開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應該是刻意尋找共鳴,而應該是在閱讀時產生一種不期而遇的美好之感。換句話說,你是先有了某些經驗,再讀書中的某些情節時才會有深切的體會,深刻的共鳴。否則,終歸是隔靴搔癢,飲鴆止渴,畫餅充飢,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而且,因為每個人都有認知盲點,有些時候在在初讀之時沒有產生共鳴是很正常的。舉例來說,傳說宋代大文豪蘇軾,曾經改錯過王安石的詩,原句是:“明月枝頭叫,黃狗臥花心”,他覺得不符合常理,改成了:“明月當空照,黃狗臥花蔭。”後來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一群孩子在花叢中玩,聽他們喊明月、黃狗,才知道有一種鳥叫明月,有一種蟲叫黃狗,這才知道自己當初的失誤。
且不論這個故事的真偽,世間之大,無奇不有。我們沒辦法窮盡所有的經歷,也就沒辦法對所有的事都產生共鳴。然而,有些印象深刻的橋段,可以先記下來,日後有感觸時,自能有所共鳴。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