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房思琪的棒棒糖

    我談談我的想法,正常人看恐怖片,喜歡刺激吧。我是一個心理疾病患者,會偶爾看看恐怖片,因為我本身已經很痛苦了,所以看看恐怖片或者更刺激的東西會讓我轉移注意力,暫時緩解我心理上的壓力,看完後會很輕鬆(因為一切都不是真的,看完後發現生活還是很美好的)。祝所有心理疾病患者早日康復,重拾美好

  • 2 # 李同歸

    喜歡驚悚片、恐怖片的人到底是什麼心理?

    儘管不是電影控,但對於看經典的恐怖片《午夜兇鈴(Ring)》時體驗到的那種心理上的驚悚感,和看完之後的放鬆感卻是記憶深刻。為什麼人們對於驚悚片、恐怖片趨之若鶩?許多答主從不同角度進行了闡述,這裡只是想從人際交往,也就是為什麼人們更多地願意跟異性朋友一起去看恐怖片。

    先請題主和各位讀者回想一下,當你看驚悚片、恐怖片的時候,你有什麼樣的生理反應?

    一定是這樣的:你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形成相應的恐懼之情。因為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也就是說,是個體在恐懼情緒下的自然生理反應。

    這種生理反應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呢?

    你在恐懼情緒下,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這個取決於你對自己的生理表現做出何種解釋!

    心理學關於情緒的研究,有一個著名的情緒二因素理論(two-factor theory of emotion)。這得從兩位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和辛格(1962)做的一項經典研究實驗說起。他們認為情緒是受環境影響、生理喚醒和認知過程三種因素所制約。

    實驗前告訴被試,要考察一種新維生素化合物對視敏度的影響效果。徵得被試同意後,為他們注射藥物。但實際上:

    控制組被試接受的是生理鹽水實驗組被試接受的是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能夠使被試出現心悸、顫抖、灼熱、血壓升高、呼吸加快等反應而處於典型的生理喚醒狀態)。藥物注射後,實驗組被分作三組:告知組:告訴被試藥物會導致心悸、顫抖、興奮等反應;未告知組:對被試說藥物是溫和的,不會有副作用;誤告知組:告訴被試藥物會導致全身麻木、發癢和頭痛。 人為地安排兩個實驗情境:"欣快"情境與"憤怒"情境。實驗組中一半被試進入"欣快"情境:看見一個人(實驗助手)在室內唱歌、跳舞、玩耍,表現得十分快樂,並邀請被試一同玩耍。實驗組中另一半被試進入"憤怒"情境:看見一個人(實驗助手)正對填寫著的一張調查表發怒、咒罵、跺腳,並最後撕毀調查表;被試也被要求填寫同樣的調查表,表上的題目帶有人身攻擊和侮辱性,並會引起人極大的憤怒。

    根據沙赫特和辛格(1962)的實驗結果,被試的主要表現如下:

    控制組和告知組被試在室內安靜地等待並鎮靜地進行他們的工作,毫不理會同伴的古怪行為;未告知組和誤告知組被試則傾向於追隨室內同伴的行為,變得欣快或憤怒。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主要原因是因為:控制組被試未經受生理喚醒,告知組被試能正確解釋自身的生理喚醒,他們都不被環境中同伴的情緒所影響,因此沒有任何情緒反應;未告知組和誤告知組被試對自身的生理喚醒沒有現成的解釋,從而受到環境中同伴行為的暗示,把生理喚醒與 "欣快"或"憤怒"情境聯絡起來並表現相應的情緒行為。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大致得出結論:

    生理喚醒是情緒啟用的必要條件,但真正的情緒體驗是由對喚醒狀態賦予的"標記"決定的。這種"標記"的賦予是一種認識過程,個體利用過去經驗中和當前環境的資訊對自身喚醒狀態作出合理的解釋,正是這種解釋決定著產生怎樣的情緒、所以,無論生理喚醒還是環境因素都不能單獨地決定情緒,情緒發生的關鍵取決於認知因素。

    在恐懼環境中,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反應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識到自己發生了哪種情緒都會經過兩個階段,首先我們會感受到自己的生理感受,如體溫升高、心跳加速等;接著,我們產生對它的一個認知評價,也就是根據周圍的環境,為自己的這個生理感受尋找一個合理的解釋。

    情緒二因素理論也可以解釋生活中或者影視中常常看到的場景:漂亮的女士處在危險中,英俊的男生英雄救美后與其喜結良緣;戀愛中的兩性在叢林中追來跑去,然後在角落裡的深情一吻;為了躲避危險一男一女攜手狂奔,然後是彼此情感的進一步昇華;玩完刺激無限的過山車,年輕愛侶們的心似乎更貼進了等。這所有的場景都有一致之處,首先是相應的場景引發了人們的生理喚醒,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然後其間的人們有意或無意中將這種反應看做了“我為他(她)而心跳”(雖然認識不一定正確),最終導致了更進一步的相親相愛。

    再舉個最熟悉不過的例子:

    如果在公車上,你感受到了體溫升高、心跳加速,......

    看看窗外,車子一點兒動的意思也沒有,你會覺得“我的情緒是煩躁的!”。如果當時你沒有看窗外而是一低頭,發現一個小偷正在拉開你的手提包的鏈子,你會覺得“真可怕,我好恐懼!”如果幸運的你沒有碰到上述兩種情況,而是一抬頭看到了一位大帥哥,你會覺得“上帝,我的白馬王子坐著公車來找我了!這就是愛情啊!”

    面對同樣的生理感受,我們感受到煩躁、恐懼和愛慕三種不同的情緒,原因就在於我們依據周圍環境所做出的評價和解釋不同。

    而驚悚片、恐怖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體驗生理喚醒的重要機遇,如果身邊有你喜歡的異性陪伴的時候,你會把這些生理上的喚醒歸因於:“我是遇到了真愛啊!”,因此,會增加彼此的吸引力。

    如果你真的傾心於某位異性,不妨約他(她)去看看恐怖電影、做做爬山運動……自己動手去製造一場由“誤擦”產生的愛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吳四大都督裡面誰最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