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檬小醬r
-
2 # 淑莉大百科
19世紀後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了向帝國主義階段的轉變,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必然引起對殖民地更加激烈地爭奪。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援。列強默許或縱容的態度,成為日本實施侵略計劃的有利條件。
清政府,經過數十年的洋務運動,初見成效,開始得意輕敵。認為海軍以很強大,不懂得海軍需要不斷投入、持續更新,大大緊縮開支
擴充套件資料:
戰爭影響
甲午戰爭失敗標誌著清朝歷時三十餘年的洋務運動的失敗,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為烏有,打破了近代以來華人民對民族復興的追求。割地賠款,主權淪喪,便利列強對出資本,掀起瓜分狂潮,標誌著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中國的國際地位急劇下降。
甲午戰爭直接導致華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漲,資產階級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華人民自發反抗侵略的鬥爭高漲,如義和團運動。
中日甲午戰爭的背景如下:
1、中日甲午戰爭是發生在1894年的中日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戰爭的結果是中國戰敗,被近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
2、甲午戰爭前,日本透過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由於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本身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國內各種勢力矛盾尖銳,因此日本製定侵略中國為最終目的擴張計劃。
3、而同時期的清朝政府,在被侵略中開始了新一輪的洋務運動,妄求師夷長技以制夷。開辦學堂、輕重工業、並於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師,由於清朝並未像日本那樣變革政治制度以釋放生產力,因此並未能使中國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
4、日本和中國開戰前,先透過侵佔附屬國琉球、中國臺灣、北韓、以期一步步達到分解的目的。迫使清政府就範。而當時同為侵略者的各國列強,要麼作壁上觀,另一方面也想趁火打劫,再從清政府處撈點好處,對日本的行為採取預設縱容的態度。
5、在北韓戰爭中,清政府及李鴻章一味寄希望於美、英、俄等歐美列強調停,讓日本撤兵。由於美、英、俄只是對日本表示“譴責”而已,並未採取強硬措施,加之日本靈活的外交策略,列強最後都採取了觀望態度,於是調停均告失敗,使日本人放心的為甲午戰爭中的黃海海戰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