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小朵朵吖
-
2 # 溫讀
狀元、榜眼、探花這三者形成時間不定,就從這三者代表第一二三名說起。基本是南宋時期,這三者固定一二三名的代指。
狀元科舉是從隋唐開始的,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書寫習慣是從右往左看,從上往下讀。狀紙作為一年一次的檔案,是用絹帛等材料製成的卷軸。古人一般稱第一名為頭名,然後就稱第一名為狀頭,漸漸的也不知是誰覺得狀頭不好聽(聽著像“撞頭“)。
然後就改稱狀元,為什麼稱“狀元”呢?在古漢語中,元最多的意思就是:頭、首、始、大。又有天元之說,司馬貞言:‘言王者易姓而興,必當推本天之元氣行運所在’,天元之氣就執行與人大腦,所以也有斬首之刑(也稱斬天元,可能略顯玄幻,可在古人眼中,人之身體本就是玄幻之體,所以古代中國外科發展受限)。
榜眼宋代,狀元在中間,二三名都在狀元兩側,酷似雙眼,所以稱二三名為榜眼。最初榜眼還是有兩名,不是如今的特指第二名。到了南宋,為了以示區分就將2名榜眼分開,稱後者為探花。
探花探花最早是唐人的戲稱,唐代風氣開放,有走馬觀花的傳統,有科舉團隊組隊去青樓喝花酒,青樓女子便贈花或擲花相迎,同科舉才子們玩的不亦樂乎。好一個“人面桃花相映紅”,以祝喜慶便稱“探花郎”。唐代還十分鼓勵狎妓,因為當時不少都是官窯(犯官的家眷丫鬟等等)。
也有說法,說狀元的元就指天元,指人最接近天的部位,便是頭頂,(頭頂不易相見,古人皆長髮)額頭接過了第一名的擔子(人家也不想這樣,誰讓第一名醜“指頭頂”,只好我得第一名了)。
榜眼就是眼睛,額頭往下就是人類心靈之窗,眼睛就成了第二名。
探花,探花郎,指在走馬觀花,狎妓青樓時,耳朵上多數都會有桃花或者其他花朵夾在耳朵上,眼睛在正面,耳朵在側面,只好屈居第三。
古龍武俠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人物。
曾是朝廷殿試第三名「探花」,故人稱“小李探花”
一指李尋歡才氣縱橫,二指其瀟灑不羈,三指其美人環繞。
焦恩俊版《小李飛刀》真是百看不厭,喜歡的同學請舉手!
以上。
-
3 # 國病
這個問題其實經常說到,我的分析是這樣的。
第一、狀元。
狀元借用的是繡球文化裡接到繡球的狀元名號,所以古代故事會把中狀元與接到繡球結合在一起。由於沒人專門記錄一下接到繡球這個狀元名號,就使得經過滿清之後的現代人誤以為狀元是科舉產物。
狀元其實是壯員,指遠古最初選擇夫婿時的標準是強壯者。遠古有一個繡球事件,就是二郎神劈山救母后,七仙女族群女性被迫全部嫁給九黎牛郎。所以就採取了拋繡球選壯員的方式。英語裡強壯讀 斯壯 幾乎是一樣的。壯族也是把繡球文化作為重要文化基層的。拋繡球還產生了69兩個符號,以及數字。指繡球飛行軌跡,下面接繡球的是九黎牛郎,上面拋繡球的是七仙女族群女性。由於七仙女女性全部嫁給九黎,所以6就是剩下六支白種母系族群的意思。
第二、榜眼和探花。
榜眼為第二名與探花是一個邏輯,因為榜眼代表黃種老二支系,探花代表老三支系。
探花就是西域稱呼中國的桃花石,其實是陶唐氏和華婿氏兩個名稱之和,陶華氏。《詩經》有言,桃之夭夭,爍爍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家室。這段話就記錄了,陶寺人逃離家園,又記錄了其就是華婿氏,還記錄了其後人之一返回家園,這就是漢族。桃花石就是探花,可以是唐花,指帝堯後人。目前看,陶唐氏就是黃種老三苗蠻,就像皋陶是三苗。漢族就是陶寺後人北三苗的一支。就是說古代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的源流,我的發現是滿清過後才徹底不知道的。
榜眼其實指二郎神群體,也就是黃種老二群體沿海支的特點,縱目。因為他們在遠古進行萬物分配時被分配為看這個功能,男性生殖器文化。這樣就導致被帝堯集團擊敗時,閹割了部分人的生殖器,刺瞎了一隻眼。這也是古埃及神話裡荷魯斯的遭遇。所以剩下這隻眼就有了鷹眼和全視之眼的說法。就像古羅馬官銜凱撒朱莉葉其實是第二位的,但它的影響超過了第一位的奧古斯督。因為凱撒就是海薩九黎越,就是黃種老二支系,他們的自稱至今都是海薩,海薩客就是哈薩克。沿海百越後代也自稱海薩。
-
4 # 香港老片迷
在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成績最好的被稱為“狀元”我們看《西遊記》唐僧的父親進京趕考,至於它為什麼叫狀元,不叫別的呢?原來唐朝的科舉考試結束後,主考官將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皇上恩准,狀子裡的頭名當時叫“狀頭”本來是朝廷命官例行公事的專用術語,後來人們覺得“狀頭”不好聽就改成“狀元”榜眼
這個榜眼其實跟狀元一樣,是民間叫法並非官方朝廷用語,榜眼之名是源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當初第一名稱之為狀元,第二,三名稱之為“榜眼”意思就是第二名第三名。
探花
“探花”最早出現在唐朝,並非指進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種戲稱於名次不管,唐朝的新科進士放榜在每年的春天,這些新科進士為了慶祝自己中第,要舉行一場遊園盛會,挑選進士中兩名年輕英俊者稱之為“探花使”負責在圓子裡採摘鮮花,這個人被稱為“探花郎”也就是說唐朝的“探花”
-
5 # ZHANGRUPlNG
題主:狀元、榜眼和探花名稱的由來?
也許平鋪直敘太累,打油詩說一說吧。
狀 元
唐朝科舉生員眾,主考官員責任擔。
魁首一名留檔案,要被錄取謝龍顏。
途經相府門下省,呈報恩准投名狀。
進士第一名狀頭,說來有些不隨便。
貞觀元年附其“元”,不如就稱做狀元。
榜 眼
龍顏大悅放皇榜,幾百號人壁上觀。
九六O陳橋兵變,五載杯酒釋兵權。
北宋太宗趙光義,太祖駕崩皇位扛。
太平興國恰五年,九八O年榜眼傳。
清人趙翼把書著,狀元榜眼探花郎。
《陔餘叢考》書中言,狀元左右兩個伴,
眼必有二左右邊,第二第三名榜眼。
至於後面探花郎,五代唐宋極少見。
探 花
人人羨慕探花郎,英俊瀟灑紅遍天。
不是梨園和桃園,非為常人把花戀。
大約傳至明朝時,探花謂之杏園宴。
與那前三名無關,只要能上得皇榜。
天下多少痴情漢,卻飲恨名落孫山。
清代有居士柳泉,《聊齋志異》鬼連篇。
明朝四大才子幸,唐伯虎來點秋香,
解解解元之渴乎,文徵明找祝枝山。
大明天子乃皇上,眾人圍觀杏園宴。
一眾進士誰年少,找出兩位探花郎。
都城皇宮喜洋洋,國士聚大雄寶殿。
清人趙翼考證了,殿試進士前三名,
甲等頭名稱狀元,甲等次名謂榜眼,
甲等第三名探花,一甲進士得頭銜。
心存疑問是解元,榜眼別稱有名堂。
明清皇榜官方發,名稱由來民間傳。
注:解解元是解縉。文中如有不妥請指正。
-
6 # 老蛇正宗
關於狀元、榜眼、探花的叫法,和現在的冠軍,亞軍、季軍是一樣的。是京殿試,前三名最優秀者。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讀書是寒門子弟通向官場的唯一通道,是封建社會中最積極進步的一項制度,真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值得推崇。
清朝殿試三年一期(恩科除外)分一甲、二甲和三甲。一甲前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約錄取一百多名,賜進士出身。三甲錄取二百多名稱同進士出身。透過科舉制度,天下讀書人就有了鯉魚跳龍門的念想,所以好學之風盛行。
-
7 # 自在瞭然1
實在抱欠,因為其他朋友都把起因,歷史全部都描述的清清楚楚,我就不作重複,而且我也比他們文化水平低,介紹起來就更怕牛頭不對馬嘴。按歷史沿革,其中不僅有文狀元,還有武狀元,分別稱文,武狀元,這些都是從文,武秀才中比賽優勝者再選抜文,武舉人,再選出到京城應試,參加全國選抜賽的狀元名次,除前三名有單獨稱號榮譽外,都是排名,比如第幾名,一甲,二甲,三甲,XX幾甲進士,未取得進士功名以前稱貢士。不知對與不對,其實在隨朝以前就有諸如此類選抜賽,只是說法,名稱不同而已,早在三皇五帝時代朝庭就注重幹部人才培養,選抜,考察,堯,舜,禹時就開始注重最高領導的品德培養,成為數千年百姓紀念尊敬,祟拜的祖先典範。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絲路說有準確回答,請看:
眾所周知,科舉考試的前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是天下讀書人所夢寐以求的。那麼這三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唐武則天時,試貢舉之士立於殿前,門下省長官奏狀,名次最高者置於最前,被稱為狀頭,因“元”有“頭一個、第一”的意思,所以狀頭也叫做狀元。
到宋代時,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稱為狀元,狀頭雖然也是指狀元,但已不算正式名稱了。
在唐朝時並沒有“榜眼”、“探花”之說,此時的“探花郎”甚至只是個宴遊活動中的戲稱。
唐代新進士榜公佈後,榜上有名計程車子會相約舉行盛大的宴遊活動,此時是春季百花開放之際。新科進士們要選出兩名最年輕者當“探花郎”,騎馬在長安的街、園中採摘各種早春鮮花。
到了宋代初期,有了“榜眼”一說,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進士為榜眼。因為填進士榜時,狀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則分列其左右,在進士榜上的位置有點兒像人面部的兩隻眼睛,所以稱做榜眼。
到了南宋,“探花”正式成為第三名進士的專名,而榜眼也成了第二名的專名。
因此可以說,科舉考試的“狀元”、“榜眼”、“探花”作為三鼎甲的三個專稱,最終形成於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