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仰遊的魚

    強直性脊柱炎是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但早期容易漏診的疾病。現將園子裡相關的帖子整理了一下,做個小結。還請各位多多指教。

    概述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累及中軸骨關節病變為主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侵犯骶髂關節,然後逐漸向上或向下蔓延。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並可伴發關節外表現。嚴重者可發生脊柱畸形和關節僵直。

    流行病學特點

    中國的患病率約為0.3%。好發於15-30歲的男性,女性少見。有遺傳傾向。

    病因

    (一)、遺傳基礎 患者的直系親屬中50%具有HLA-B27,發病者為20%.本病的發病率明顯高於非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家屬。

    (二)、感染因子 感染可能是病的發生的因素之一,可能與克雷白桿菌感染有關。本病常合併前列腺炎,潰瘍性結腸炎的等。

    (三)、自身免疫 60%的患者血中補體增高,血中有免疫複合物,IgA,IgG、IgM和**水平均增高。

    病理基礎

    基本病理:以非特異性肉芽腫性滑膜炎及纖維素沉積為主,伴以纖維化和骨化、滑膜增厚,巨噬、淋巴和漿細胞浸潤,可出現滑膜炎症、軟組織水腫及骨質疏鬆。

    原發部位:韌帶和關節囊的附著部。

    病變發展:滑膜炎症及血管翳侵蝕破壞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以增殖性變化明顯,而滲出性變化較輕。明顯的纖維增殖後,出現軟骨化生及軟骨內化骨,從而導致關節骨性強直及關節囊鈣化。

    影像病理:

    a.韌帶附著部病變導致韌帶骨化形成,椎體方形變,椎骨終板破壞,跟腱炎和其他改變。

    b.韌帶、關節囊附著部的炎症使骨質破壞、缺損、被含有淋巴和漿細胞的結締組織取代,填充與修補的網狀骨在侵蝕的骨表面形成韌帶骨化。隨後,網狀骨再塑形。形成板狀骨。髂骨、b.股骨大粗隆、坐骨結節、髕骨表面等韌帶附著處均可發生同樣病變。

    c.椎間盤纖維環前外側外層纖維中形成的韌帶骨化不斷縱向延伸,最後成為相鄰兩個椎體的骨橋。

    d.炎症性變化易造成椎體尤其是前緣上下角骨質侵蝕、破壞。椎間盤纖維環外層形成的韌帶纖維贅及椎間盤的鈣化將相鄰椎體連線在以前形成竹節樣脊椎。

    e.隨病變進展和演變,關節和關節附件出現骨化傾向,早期韌帶、纖維環、椎間盤、骨膜和骨小梁為血管性和纖維性組織侵犯,被肉芽腫組織所取代,導致關節破壞和骨質硬化,修復後,最終發生關節纖維性和骨性強直,椎骨骨質疏鬆,肌肉萎縮,胸腰椎後凸畸形。椎骨的軟骨終板和椎間盤邊緣的炎症,最終引起區域性骨化。

    臨床症狀與體徵

    症狀:起病隱匿、緩慢。

    早期:主要表現下腰痛或骶髂部、不適、疼痛和/或發僵。也可表現為臀部、腹股溝痠痛或不適,症狀可向下肢放射。少數可以頸、胸痛首發。症狀在靜止、休息時加重,活動後緩解。半數患者以下肢大關節如髖、膝、踝關節炎症為首發症狀,常為非對稱性,反覆發作與緩解。

    隨病情進展 由腰椎向胸頸部脊椎發展,則出現相應部位的疼痛,活動受限或脊柱畸形。整個脊柱可自下而上發生強直,先是腰椎前凸消失,進而呈駝背畸形,頸椎活動受限、胸肋連線融合,胸廓應變,呼吸靠膈肌運動。

    晚期: 常伴骨質疏鬆,易發生骨折。

    關節外症狀:葡萄膜炎、結膜炎,肺上葉纖維化,升主動脈根和主動脈瓣病變,以及心傳導系統失常等。

    體徵:

    1、 腰部的後仰、側彎、前彎、轉動受限

    2、Scholber徵(+):從髂後上脊連線的中點向上、向下分別作一標記,令患者雙腿站直彎腰,如上下兩標記之間的間距著加少於4CM,即為(+).

    3、肋椎和肋橫突受累出現擴胸困難,胸圍活動度檢查(+):在第4肋間隙測量,深呼、吸之胸圍差<5cm,為陽性

    4、4字試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壺子季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