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將噯福斯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沒有直接證據,只能合理推測。

    《三國志》中,沒有徐庶的傳記。這也不奇怪,那個時代英雄人物太多,關張趙馬黃尚且要合為一傳,更何況是徐庶。

    到了曹營之後,是不是真的沒有獻過一策?

    我們可以從他投奔和離開劉備的情形,以及在魏國的官職機遇,略窺一二。

    一、徐庶是主動離開劉備,進入曹營的。

    與三國演義不同,曹操並沒有費盡心機去,以徐庶老母相威脅,騙得徐庶前來效命。相反,可能曹操並不知道徐庶這個人。

    曹操南征荊州,在長坂坡追上劉備,一場混戰中,徐庶的母親被曹軍俘虜。一同被俘的還有十多萬百姓。由此可知,曹軍並不是衝著徐庶來的。可是徐庶受不了啊,抓了我的老母,這還了得,老媽不在了,我還活個什麼勁。於是向劉備告辭,徑自來到曹營,投靠了曹操。當時劉備丟盔棄甲,全軍覆沒,徐庶在這個時候投靠曹操,名義上是為老母盡孝,但在忠義大節上卻是有虧。

    那麼曹操呢?恐怕只當徐庶是個普通的學士,並不會太過重視。畢竟投靠他的人實在太多。官至更高、名頭更響的一抓一大把,又怎會在意一個小小的徐元直。接納他不過會表現海納百川、思賢若渴的態度,曹操手下謀士如雲,原本也不指望徐庶出什麼好點子。而且曹操生性多疑,恐怕內心還防著徐庶呢。

    二、從官職看,徐庶在曹魏長期不得志。

    《魏略》記載,徐庶在曹魏後最高的職務是:右中郎將、御史中丞。中郎將是由中郎演變而來。最開始設定中郎一職的秦朝,隨後在西漢時期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將以統領皇帝的侍衛,隸屬光祿勳。說起來,這中郎將原本是有實權的大官。

    漢朝武官的級別分: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由於將軍並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為中郎將,品秩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衛隊,屬光祿勳管轄。

    但是到三國時期,有軍功者越來越多,大量被封為將軍,中郎將反而成為了中下級軍官的職位。

    而御史中丞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官職,簡單說就是御史大夫的助手。御史大夫,我們都知道,就是彈劾百官的。沒什麼權力,又得罪人。偏偏徐庶還只是個助手。

    從徐庶在曹魏的官職就能看出來,他在魏國是沒有得到重用,鬱郁不得志。他的老朋友諸葛亮對他的遭遇十分同情,不禁感慨:“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二人,一個是是說好友石韜,一個就是徐庶。

    徐庶不被重用,我們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徐庶投奔曹操時機不對。

    雪中送炭遠勝錦上添花。徐庶投奔曹操之時,曹操已經佔據了整個北方,謀士如雲,已經形成了高效的參謀集團,多一個他不多,少一個不少,當然不會重視。

    二、徐庶可能遭到排擠。

    徐庶在荊州多年,與曹魏集團重臣素無往來,難保不會遭受排擠,鬱郁不得志。

    三、徐庶心念蜀漢,不願為曹魏效力。

    徐庶早年間曾做遊俠,為人仗義豪放。即便後來折節向學,心中的豪氣也許還在。自他投奔劉備之後,被尊為座上賓,言聽計從。這般恩遇,想來徐庶一直感念在心。投靠曹魏,心中依然覺得虧欠,不為曹魏做貢獻也算是報效劉備的一種方式吧。

  • 2 # 青言論史

    對於這個問題,史無所載;但我的看法是,獻了。

    有關徐庶這個人,有兩句膾炙人口的俗語:“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似乎看起來,他是對劉備忠心無二的。但是很可惜的是,歷史上的徐庶,和我們印象中的大不一樣。

    有關徐庶這個人,《三國志》裡面是沒有傳的,只能從其他人的傳裡面找。很幸運的是,作為諸葛亮的好基友,徐庶的生平,被裴松之在《諸葛亮傳》的註解裡,記錄得清清楚楚。

    有關徐庶離開劉備的原因,正史和《三國演義》裡記載得差不多:“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就是說徐庶他老媽被曹操抓了,徐庶就去找劉備,說自己老孃被抓了,自己方寸大亂,在劉備這幹不下去了,請求走人。劉備也就放他走了。

    但是徐庶他媽有沒有那麼剛硬的上吊自殺,史書上沒寫,但是大概是沒有。因為裴注裡這麼記載:

    “至黃初中,福(單福,徐庶本名)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庶後數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猶存焉。”

    徐庶在曹魏那裡做到了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還在彭城被立了碑,您要說他真的什麼話都沒說,我不太信。畢竟曹操和曹丕、曹睿又不是慈善家,也不欠他什麼,為什麼要平白無故地讓他升官還給他立碑呢?

  • 3 # 黃閏帝

    徐庶歸曹操後到底有沒有獻過一策就不得而知,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都沒有詳細記載。

    《三國演義》中對徐庶的描寫為智謀過人,是個孝子,最初跟隨劉備。又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筆墨不多卻生動的描述了,徐庶才智極高,有情有義的孝子。

    《三國志》中沒有徐庶篇,對徐庶的描寫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的兩段。一段是推薦諸葛亮。原文如下:

    一段則是曹操追上劉備,打敗劉抓住徐庶母親。徐庶是個孝子,辭別劉備的描寫。原文如下:

    徐庶入曹操後,個人理解應該是再未出過一策吧。有歇後語說: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古代的用詞都是很講究的,不會亂用歇後語。我也只能從這方面分析了。

  • 4 # 大李包啊

    三國演義雖說劇情精彩,但是好多故事都是羅貫中自己杜撰的,比如其中幾個精彩故事:

    華佗為關羽刮骨療傷(史實是華佗早就被曹操殺了)

    關羽溫酒斬華雄(史實是孫堅殺的)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史實是壓根就沒有)

    諸葛亮借東風(都快寫成科幻小說了)

    諸葛亮三氣周瑜(史實是倆人見都沒見過)

    諸葛亮草船借箭(史實是孫權為原型)

    假的,都是假的;迴歸正題,諺語說:徐庶入曹,一言不發。大體說的是徐庶在劉備那裡當謀士,屢屢獻計,然後曹操知道劉備身邊有這麼一位人才後,很想得到他,最後用徐庶老母親為質把徐庶挖了過來,徐庶告別劉備的時候說,我進入曹營後不會給他獻計;然後經過羅老師一番渲染後把這個故事描繪的有聲有色;然而史實是什麼樣的呢,其實這件事羅老師還是寫的挺靠譜的,確實是徐庶在劉備那裡屢屢獻計,確實是曹操用老母親為質把徐庶挖了過來,但是有一點不同,徐庶入曹後,軍事上雖說對曹操沒有獻一計,但他掌管後勤,在主管農田那方面做的有聲有色,一直做到相當於現在的農作物生產部部長級別;雖然三國演義裡好多都和史實不符,但不得不說羅老師是很厲害的,把三國寫的這麼棒,這麼有可讀性;如果要是把三國志拿給大家看,反而可讀性大大降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血檀能盤出小葉紫檀的顏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