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5213537977
-
2 # 閒看秋風999
中原地區有個湖北省,湖北省有個地級市叫做“孝感”,孝感得名東漢人董勇“賣身葬父”的故事。
董勇的孝行感動了天地,該地因此得名“孝感”。
南北朝時期人任昉的《述異記》裡有這麼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
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歲月流逝,後人們將“牛郎織女”的故事與“孝感動天” 的董勇拉扯到了一起。
再後來就有了《天仙配》的故事。 比如湖北地方戲楚劇《百日緣》、江西地方戲婺劇《槐蔭樹》以及 明 傳奇《織錦記》都屬同一題材。
特別是後來的黃梅戲《天仙配》被拍成電影后,影響力、輻射範圍更大,各種文藝晚會都少不了其中的對唱,“夫妻雙雙把家還”。
因此,董勇、孝感、天仙配、七夕中國情人節都是源自於中原文化的典型。也是中國四大愛情傳說之一。
-
3 # 釣魚倌
中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原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就中原千百年來主流文化來講,可分為三個版塊的典型代表。
第一版塊:節日文化。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等重大節日。中原各地節日文化的傳統模式大致相同,如春節包餃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等。但在具體的文化表現形式上地方之間因地域傳統文化的不同還是稍微有些差異。
第二版塊:美食文化。中原地處東南西北之交通要衝,因交通的四通八達使人口遷徙流動頻繁,這也使中原和外地的飲食文化得到了廣泛的交流和互相影響,中原菜系受外地菜系的吸收和利用,已經沒有突出有名的地方招牌菜餚了,但白酒文化卻一直不受任何影響,獨具地方特色,成為中國酒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第三版塊:民俗文化。中原民俗文化雖受人口遷移的影響融合了多種特色,但古老、傳統的民俗文化還是保留下來並光大發揚,中原的傳統民俗文化有::豫劇、剪紙、捏麵人、吹糖人、畫糖畫、大鼓等。
中原,中國農耕文化和飲食文化的發祥地,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有著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
-
4 # 詩詞聯謎
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地大物博,江山錦繡。中原漢地是中華文化之源和主幹,典型代表就太多了,這裡只能掛一漏萬,擇其要者點了幾個方面的例子:
1.共同的祖先和圖騰。一提到“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每一個華人都會熱血沸騰,充滿自豪啊,這是維繫以中原漢族為主體的全體華人一個精神紐帶。
2.漢字漢語漢家節日。自從秦朝書同文之後,漢字漢語流傳至今,共同的語言文字共通了人心。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等等這些共同的傳統節日,是中原文化的代表。
3.長江黃河母親河,三山五嶽很中國。中原文化由黃河長江兩條母親河所哺育,五嶽和黃山廬山等名山也都有非常強的漢文化底蘊,並像中原文明一樣,相容幷包,開放吸收外來文明,形成儒釋道和諧並存的現象。名山大川中體現的最為明顯。
4.先師孔子,觀音菩薩,太上老君都是大家的信仰和膜拜對像。祭祀孔子、參拜觀世音、供奉道家神仙,各有信眾有互相滲透互相借鑑,這是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一個原因。
5.萬里長城、千里運河、千年古都都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和文化象徵,即是物質上的寶貝,更是文化上不可替代的基因血脈。
6.國畫、中醫、京劇、武術、詩詞等是我們獨有的文化瑰寶,愛之,護之,發揚光大,世代傳承!
回覆列表
收藏了很久,一直不知道怎麼回答,想了一下,還是按類給大家劃分出來。
服裝類:漢服、旗袍、中山裝、唐裝、繡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CROWN、皇后的鳳冠、木屐、翹頭履以及其他少數民族服飾。
文字類:中國書法 、 篆刻印章 、木版水印、甲骨文、鐘鼎文、漢代竹簡、唐詩、宋詞。
戲曲類:京戲臉譜、皮影、黃梅戲、花鼓燈、快板、相聲。
手工藝品類: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金元寶、如意、燭臺、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玉佩、鷲、千層底、刺繡、絲綢、簷、文房四寶(硯臺、毛筆、宣紙、徽墨)、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宗教類: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太極圖。
樂器類: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古代兵器類:盔甲、劍、青銅器、鼎 ,斧、鉞、鉤、叉等。
習俗類: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花卉類: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動物類:大熊貓、鯉魚、龍。
建築類:天安門、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鐘、古塔、廟宇、亭、井、秦磚漢瓦等。
書籍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等。
另外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永遠列舉不完的。作為後人,希望我們能繼承和發揚老祖宗留下來“寶藏”,切莫在我們這代人手裡丟失一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