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蔥往事
-
2 # 鴻斷
這是實情,但也不盡然。
現役中國產後衛攻防能力偏弱,這是國內聯賽CBA的環境造成的。
一直以來CBA為了提高聯賽水平,各隊都引進了高水平的外援。這些外援包打天下,CBA各隊的成績大多取決於外援的實力,戰略戰術大多圍繞外援來制定和實行,也就是說球大多都在外援的手上,國內球員尤其是需要有球在手的後衛就失去了鍛鍊機會,而在防守時他們又面對對方的外援,防守起來就顯得吃力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先天的了,華人先天的肌肉型別、爆發力、力量對抗都和歐美人有差距。
但是這些年來局面有所改觀,長時間的受虐,國內的後衛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身體的先天差距也透過努力訓練得到加強,慢慢的也有優秀的控衛湧現,比如遼寧隊的郭艾倫和廣東隊的趙睿。
-
3 # Nick171109
一個問題就是國內球員基本功差還不好好訓練,擼串喝啤酒這些都會影響一個人的能力,想要打好球飲食自控率是最主要的。
-
4 # 羅掌櫃體育
這麼些年來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取得的最好成績便是第八名無論是世錦賽還是奧運會,始終無法突破第八名這一步我認為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缺少一名世界級的後衛,有著很強的攻擊能力並且有著很強的串聯球隊的能力,中國男籃從前鋒到中鋒都曾有過獨當一面的人物,姚明,易建聯,王治郅這都是在NBA闖蕩過並能打上球的人在世界賽場上同樣證明過自己。鋒線位置上還有著朱芳雨,王仕鵬這樣的球員,包括孫悅,天賦異稟接近兩米的身高打後衛優勢十分明顯,也曾隨湖人隊拿下過NBA的總冠軍戒指。
但是這麼多年能夠撐起後衛線的人卻寥寥無幾從開始的劉偉,陳江華,到現在的趙繼偉,郭艾倫。只能說是表現中規中矩劉偉,陳江華現在已經一個到了生涯末期,一個已經成為了教練組成員,而趙繼偉雖然大局觀出眾但是個人攻擊能力較弱,郭艾倫個人能力雖強但是作為一名控球后衛投籃能力不夠穩定組織能力有待更進一步的提高,如果中國男籃有一個攻防能力俱佳能力極強的後衛,在世界賽場上取得突破指日可待。
-
5 # 麥蒂小胖子
與其說說現在的後衛攻防能力弱,倒不如說是都變強了,只是沒別人走的快,要是把現在的後衛往前放15年,絕對不差,別說基本功,中國隊的後衛的基本功很多人還是不錯的。把當年後衛放到現在,估計也就那樣。根本原因是因為,當年中國在亞洲獨一擋的存在,也就南韓黎巴嫩能扛下,所以在亞洲沒什麼對手,到國際上也就奧運會錦標賽打打,也是大比分輸也就那樣吧,也沒什麼競爭力,導致進步慢,其他的強了,就顯著自己弱了。96年幹掉阿根廷,2000年跟法國死磕,說明中國還是很有實力的,只是身邊一群羊,狼的戰鬥力就會差很多,如果狼的身邊是一群猛虎,狼終究會強大自己的,這就是為啥歐洲籃球發展的快,之前也就蘇聯一家,後來解體後很多運動員走了機會,大家實力都差不多,競爭也強,所以發展很快。現在中國紅藍兩隊讓很多球員有了機會,很多人冒了出來,現在中國實力絕對有了大的進步。澳洲進入亞洲版圖,對亞洲也是一個刺激,讓中國隊也會洗心革面,努力提高自己。
為什麼CBA的國產後衛,攻防能力都很弱,而且資料也不高,我覺得作為一名合格的後衛,場均必須要拿岀25分以上,像郭艾倫,趙睿,陳林堅,吳前,這些球員關鍵時刻,攻防能力還是太差,還是跟科比,韋德,有很大差距,像科比,韋德關鍵時刻能裡突外投,能蓋帽,誰防守,這才是合格的後衛,為什麼CBA沒這樣的後衛?
回覆列表
外援對後衛能力影響大,本土球員獲得機會太少
二十一輪比賽過後,CBA技術統計榜單上一共只有王哲林、郭艾倫以及易建聯這三位本土球員場均得分達到20+,可以說並不算特別出彩,但是這已經算是過去幾個賽季裡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而這三位球員中,只有王哲林一人的場均得分在25分之上,而這三人中只有郭艾倫一人是後衛球員。
大部分的CBA後衛球員在個人的得分資料都是顯得比較不那麼出彩,而反觀NBA聯賽,目前得分榜的前幾名基本都是後衛球員。
所以為什麼本土後衛的差距和NBA後衛的差距這麼大?多方面因素導致的。
第一,CBA聯盟的核心還是外援無論是強隊還是弱隊,CBA聯盟的核心其實都是外援,所以球隊得分的任務,大部分其實都是由外援來承擔的,可以說任何一支球隊他們的雙外援場均得分都至少在40分之上。
如果外援得分太少,那麼這位外援肯定會被球隊更換。
也因為如此,大量的出手機會被外援所佔據,這也導致國內球員的出手機會很少,出手機會少得分自然就很少了。
長期這樣的累計也會導致國內球員在個人進攻上的能力退化,關鍵球能力相對比較弱。
第二,CBA聯盟還是以內線為主除了外援之外,CBA聯賽和NBA聯賽還有一個顯著的差別,那就是,目前的NBA聯賽很多球隊都是以外線為進攻核心和發起點,他們的戰術並不一定是需要圍繞內線來展開。
而CBA聯賽不同,基本上每一支球隊的戰術都是從內線球員發起,而教練的戰術更多的還是給內線球員製造得分機會。
所以相對而言,在CBA聯賽中,內線球員比外線球員更容易拿下高分。
第三,觀念問題對於中國籃球而言,培養後衛有一個慣性思維,那就是後衛就是為了傳好球,個人進攻只是不得已為之的最後選擇。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中國產後衛都變得不那麼注重個人進攻,有時候有機會也總是會習慣性的壓低節奏不會選擇自己進攻。
長期這樣的觀念灌輸會讓球員養成非常不好的習慣,等到了職業聯賽中,這樣的習慣也就成為了定式,想要改變就很難了。
如果熟悉郭艾倫,應該清楚,當時很多國內球迷都噴郭艾倫打球太獨,不愛傳球,其實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後衛的職責早就不是傳球這麼簡單,能不能得分同樣是衡量後衛的一項重要標準。
所以,想要改變男籃的後衛,難度其實非常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