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25149745139

    中國的榫卯結構是一種很普遍使用的木鑿技術,起源非常早。距今約7000年多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這裡就發掘出大量的結合完好的多種式樣的榫卯結構遺物,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榫卯結構。

    從出土的遺物看,這些榫卯結構主要應用在河姆渡幹欄式的房屋建造上,有凸型方榫、圓榫、雙層凸榫、燕尾榫以及企口榫等,這表明新石器時代中國的木作技術就已經有非常突出的成就了。

    而榫卯結構最早從建築沿用到傢俱則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傳說是魯班發明了傢俱中的榫卯結構和建築中的斗拱結構。在明代《魯班經》裡就有魯班發明榫卯斗拱結構的記載,到了清代的《四庫全書》裡面,更詳細地介紹了榫卯斗拱結構的各種原理、製造方法,以及在建築當中的應用,在中國的古代建築中隨處可以看到榫卯斗拱結構。

    中國傳統傢俱的榫卯結構是在明代達到高峰。據說,當時海外性堅質細的硬木因鄭和下西洋得以不斷進入中國,使木匠們對於硬木操作積累了豐富經驗,把複雜而巧妙的榫卯結構按照他們的意圖製造出來。構件之間,完全不用金屬釘子,全憑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細斜直連接合理,面面俱到。

    同時,榫卯結構也長時期的歷史演繹中深刻影響華人的思想。《楚辭》有語:方枘圓鑿。意思是人們在用木料製作器具時,鑿出的卯眼叫作鑿,削成的榫頭叫作枘,鑿和枘的大小形狀必須完全一致才能合適的裝配起來,後用來比如雙方意見不合,不能相容。

    如今,8000多年多去了,榫卯結構作為一種最古老、最傳統的工藝還在傢俱、建築等多個領域廣泛運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