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於自然界的一大群體形微小、結構簡單、肉眼直接看不見,必須藉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我們要認識、研究和利用各種微生物資源也必須對它們進行分類。生物名稱分兩類,一類是區域性的俗名(vernacular name);另一類是國際上統一使用的名稱,即學名(scientific name)。俗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使用的普通名稱,如我們把引起人結核病的細菌叫“結核桿菌”,俗名的優點是在一定的區域內通俗易懂便於記憶,但俗名有侷限性,尤其是不便於國際間的交流。目前,學術界取樣國際命名法命名,即採用林奈氏 (Linnaeus) 所創立的“雙名法”,由二個拉丁字或希臘字或拉丁化了的其它文字組成,一般用斜體表示:如Bacillus subtilis。若所分離的菌株只鑑定到屬,而未鑑定到種,可用sp來表示,例如Bacillus sp。1.分類單元的命名
所有正式分類單元(包括亞種和亞種以上等級的分類單元)的學名,必須用拉丁詞或其他詞源經拉丁化的詞名。
⑴ 屬名 屬名用一個單數主格名詞或當作名詞用的形容詞來表示,可以是陽性、陰性或中性,首字母要大寫。
⑵ 種名 和其他生物一樣,細菌的種名也用雙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命名,即種的學名由屬名和種名加詞兩部分組合而成。第一個次為屬名,首字母要大寫;第二個詞為種名加詞,常用形容詞(要與屬名性別一致),也可以用人名、地名、病名或其他名詞(名詞用主格或所屬格形式),種名加詞首字母不大寫。
⑶ 亞種名亞種名為三元式組合,即由屬名、種名加詞和亞種名加詞構成。
⑷ 屬級以上分類單元的名稱 亞科、科以上分類單元的名稱,是用拉丁或其他詞源拉丁化的陰性複數名詞(或當作名詞用的形容詞)命名,首字母都要大寫。其中細菌目、亞目、科、亞科、族和亞族等級的分類單元名稱都有固定的詞尾(字尾)。 此外,在分類單元名稱的後面還可以附上命名人的姓名和命名年號。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於自然界的一大群體形微小、結構簡單、肉眼直接看不見,必須藉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我們要認識、研究和利用各種微生物資源也必須對它們進行分類。生物名稱分兩類,一類是區域性的俗名(vernacular name);另一類是國際上統一使用的名稱,即學名(scientific name)。俗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使用的普通名稱,如我們把引起人結核病的細菌叫“結核桿菌”,俗名的優點是在一定的區域內通俗易懂便於記憶,但俗名有侷限性,尤其是不便於國際間的交流。目前,學術界取樣國際命名法命名,即採用林奈氏 (Linnaeus) 所創立的“雙名法”,由二個拉丁字或希臘字或拉丁化了的其它文字組成,一般用斜體表示:如Bacillus subtilis。若所分離的菌株只鑑定到屬,而未鑑定到種,可用sp來表示,例如Bacillus sp。1.分類單元的命名
所有正式分類單元(包括亞種和亞種以上等級的分類單元)的學名,必須用拉丁詞或其他詞源經拉丁化的詞名。
⑴ 屬名 屬名用一個單數主格名詞或當作名詞用的形容詞來表示,可以是陽性、陰性或中性,首字母要大寫。
⑵ 種名 和其他生物一樣,細菌的種名也用雙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命名,即種的學名由屬名和種名加詞兩部分組合而成。第一個次為屬名,首字母要大寫;第二個詞為種名加詞,常用形容詞(要與屬名性別一致),也可以用人名、地名、病名或其他名詞(名詞用主格或所屬格形式),種名加詞首字母不大寫。
⑶ 亞種名亞種名為三元式組合,即由屬名、種名加詞和亞種名加詞構成。
⑷ 屬級以上分類單元的名稱 亞科、科以上分類單元的名稱,是用拉丁或其他詞源拉丁化的陰性複數名詞(或當作名詞用的形容詞)命名,首字母都要大寫。其中細菌目、亞目、科、亞科、族和亞族等級的分類單元名稱都有固定的詞尾(字尾)。 此外,在分類單元名稱的後面還可以附上命名人的姓名和命名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