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山話史

    關於漢匈白登山之戰,史學界長期以來存在兩個非常錯誤的觀點:第一,認為漢軍32萬大軍全部被圍困於白登山;第二,認為白登山解圍,主要是陳平利用閼氏的枕頭風。

    第一點與題目無關,我不詳細說,只說第二點。史書上把白登解圍歸功於陳平的計謀,具體說,就是他派人潛入敵營,向匈奴閼氏(相當於皇后)賄賂,並謊稱漢帝國將獻上美女以求和。閼氏擔心冒頓單于得到漢地美女後影響自己的地位,遂向單于吹枕邊風,勸他罷兵回國。後來,冒頓單于果然撤圍讓劉邦得以率著殘兵敗將離開白登山。

    然而,這果真是陳平的功勞嗎?果真是閼氏的枕邊風起了作用嗎?

    我來分析一下:

    匈奴冒頓單于是不是那種能夠被女人左右的男人?只要瞭解一代梟雄冒頓的生平,就知道絕無可能。他曾兩次犧牲自己最心愛的女人,以換取最大的利益。

    第一次,他為了殺父奪權,秘密訓練一支魔鬼兵團。他發明鳴鏑,鳴鏑射向哪裡,士兵的箭必須飛向那裡,否則殺無赦。為了考驗士兵的忠誠,他竟出乎所有人意料,以鳴鏑射向愛妾,士兵們的飛箭立即將愛妾射為刺蝟,不射者處死。

    第二次,強大的鄰國東胡前來挑釁,點名要得到冒頓的寵妾。冒頓為了示弱於敵,二話不說,馬上把心愛的女人送給敵人。直到敵人覺得他軟弱可欺時,他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勢,出兵滅掉東胡。

    看到沒有,冒頓是個什麼樣的人,女人對他只是工具罷了,沒被他坑死就算幸運,還能吹枕頭風影響他的決定麼?

    如果冒頓單于不是受枕頭風影響,那麼他為什麼要撤圍呢?

    這裡就要明確一件事,被圍困在白登山的不是漢軍的全部,而只是一部分。另一部分去哪了呢?請看看《漢書》的《周勃傳》:“(周勃)後擊韓信軍於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還攻樓煩三城,因擊胡騎平城下。”原來這支部隊在周勃的指揮下,去追擊和匈奴的韓王信,追擊八十里,並攻破樓煩三城。注意最後一句:因擊胡騎平城下。白登山就是在平城地界,在得知劉邦被圍後,周勃已經率主力部隊殺到平城,與匈奴騎兵幹上了。

    在《資治通鑑》這一句非常重要的話:“(高帝)至平城,漢大軍亦至,胡騎遂解去。”在冒頓主動撤圍後,“漢大軍”也同時抵達平城,注意“大軍”這兩個字,清楚地表明周勃的這支軍隊,才是“大軍”,才是主力部隊。而劉邦被包圍的部隊,絕對不是32萬的總兵力。再看“胡騎遂解去”中的“遂”字,這裡有一個因果關係,是周勃的部隊及時趕到,冒頓單于沒有取勝的把握,這才是撤圍的最根本原因。請大家記住,冒頓單于乃是心狠手辣之人,連老爹、弟弟、寵妾都殺的人,他絕不會無緣無故起了仁慈之心放走劉邦的。

  • 2 # 蘇綻

    不是。或者說不是真正原因,只能是表面看上去的原因。或者是漢匈雙方下臺階的一個說法。

    史載,漢高祖劉邦北伐匈奴,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危急之下,陳平繪漢地美女送給單于閼氏,閼氏收得好處同時醋意作祟,說得單于放劉邦迴歸漢地。

    實際上,白登之圍能解,主要是劉邦其實是孤軍冒進,才被圍困在白登山。而漢軍的主力,還在後面。如果單于冒然發起與劉邦前軍的衝鋒,則必然會面臨腹背受敵的狀態。且就算可以消滅劉邦前軍,也必然被後面的漢軍包餃子。這不符合單于的意圖,所以,單于才會主動退軍。

    其二,單于這一次勝利來得太突然,以前都是劫掠為主,還沒有做好南下與漢朝爭鋒的準備。況且當時漢軍剛經歷完楚漢之爭,單純軍事實力還比較強悍。匈奴沒有完勝漢朝的信心,因此撈到一定好處退兵,並定立盟誓,成了最佳選擇。

    以上兩點,才是白登之圍解開的主要原因。

  • 3 # 徐思三國

    說道這段歷史呢,就要區分一下,在同一個時期出現的兩個韓信,一個是窮苦出身的淮陰侯,兵仙韓信,另一個呢,就是破落貴族,韓宣王的孫子韓信。為了區別這兩人物,後世就把這個孫子韓信呢稱之為韓王信。

    在劉邦一統天下以後呢,為了解決一些政治上的不穩定因素,開始大批清理異性王爺,不論是韓信還是韓王信,都在清剿之列。

    韓王信的封地——潁川,如今的河南許昌,由於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劉邦呢,就給他改封到了山西北部一代,這個時候呢,正巧碰到匈奴崛起,而韓王信也就成為了正面抵禦匈奴的第一人。

    這個時候的匈奴,可是歷史上最強橫的時候,韓王信確實打不過,打不過怎麼辦,和談吧,而這樣做呢,卻引起了劉邦的猜忌,還專門派人去質問韓王信這是怎麼回事。韓王信怕劉邦對其下黑手,於是呢,一不做二不休,投靠到了匈奴的陣營,與漢朝為敵,最終呢,在與漢軍的交鋒中呢,陣亡......

    簡單說了一下韓王信之後呢,咱們就可以聊一聊“白登之圍”了。

    在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在山西大同勾結匈奴造反了,於是劉邦大怒,親提三十二萬大軍征討不臣。在公元前200年的時候,冒著暴雪艱苦而戰的漢軍,已經把匈奴趕出了晉陽,而匈奴冒(mo)頓(du)單于也已率領精兵,埋伏在了代谷,和劉邦的漢軍,相距不到百里。

    這個時候呢,我們就要看一下,在白登山戰役之前,中原與匈奴交戰歷史,即使是秦始皇時代的匈奴,也不過是幾個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罷了,而這個時候的匈奴,已經是統一了大草原,擁有四十萬騎兵的強大遊牧汗國!

    所以劉邦在戰略上判斷失誤了,本想著一口吃掉這個搗亂的遊牧民族,畢其功於一役,為大漢王朝換來持久的和平,而這個時候匈奴的實力與胃口已經大大的超出了劉邦的想象。

    冒著風雪的劉邦,進入了代谷,在白登山上剛剛建立了指揮所,看到的便是數十萬鐵流,給他包了餃子,於是漢匈戰爭史上最為兇險的白登山戰役打響了。

    單憑這場戰爭打了七天七夜,您就能看出此戰的激烈了,這時候匈奴打不進去,劉邦打不出來,兩邊都為難了,劉邦這邊馬上要斷糧了,能堅持幾天自己心裡也沒底了。

    而冒頓呢,眼見肥肉就在眼前,就是啃不下來,而周勃率領的二十萬大漢精兵,已經把他的搭檔韓王信剿滅,正朝這邊趕來,在拿不下劉邦,就等於被別人返包圍了。

    正在這冒頓單于犯愁之際,劉邦大臣陳平,關鍵時刻做了關鍵的事情,他呢,臨危受命,找到了冒頓單于的妻子,閼(e)氏,透過它去勸說冒頓單于,開啟包圍圈,這個時候冒頓單于也是就坡下驢,順水推舟,在包圍圈的西南方向,打開了缺口,所以才有了“劉邦靠枕頭風”逃命的說法。

  • 4 # 沙中土大溪水

    白登之圍發生在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秦始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病逝於沙丘;第二年公元前209年既爆發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然後六國隨並起,是時燕國、齊國、趙國、魏國均已自立為王,公元前208年立楚王的後代楚懷王的時候,就只有韓因為沒有留下嫡系後嗣,所以才立了南韓諸公子中的橫陽君韓成為韓王。定陶之戰章邯破項梁軍之戰後,楚分兵兩路,一路項羽北上救趙,一路劉邦西進伐秦。到公元前207年劉邦和項羽鴻門宴時,秦已滅亡。此時項羽在霸下分封諸侯後,開始了(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長達四年多的楚漢相爭。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十二月)垓下之戰後算是結束了楚漢爭霸,漢朝算是建立穩定了。 但在這四年中,不僅僅是楚漢相爭,中間還夾雜著楚漢和各地諸侯以及六國貴族的戰亂,楚霸王其實在打仗層面是戰無不勝的,但在戰後安撫上,可以說也就政治層面上不及格。最後敗亡也是在劉邦先後收復魏、趙、燕、代、齊等國後,對項羽戰略上已成壓倒之勢,烏江自刎也是突圍後發現自己已無可用之兵,只能如此。 說了這些看似和白登之圍無關的事情,其實是想說明這其中的時間線。從中可以看出楚漢爭霸僅僅兩年後就爆發了白登之圍。 在這之中還有一個與白登之圍有關的關鍵人物就是韓王韓信,但大家注意不要和淮陰侯韓信混淆,這是兩個人物。公元前206年(漢元年)四月,項羽大封諸侯時,封橫陽君韓成為韓王;後因南韓司徒張良降漢,項羽就將韓成留在彭城,不久後就把他殺了。公元前206年(漢元年)八月,項羽又立鄭昌為原南韓地方的韓王,以抵禦漢軍。但劉邦平定三秦後,公元前205年(漢二年)派韓信(這個不是淮陰侯)攻取原韓地,鄭昌投降。在楚漢爭霸期間,韓王信一直跟隨著劉邦。楚漢爭霸後漢五年(公元前202年)一月,漢王和韓信剖符為信,正式封他為韓王,封地在潁川郡,都陽翟。但第二年劉邦就反悔了,以韓王信封地戰略位置險要,放潁川不合適;並且雄壯勇武(韓王信據考證有近兩米高),就命韓王韓信的封地改到山西的太原靠北地區以防備匈奴,建都晉陽(太原)。估計韓王信心裡有氣,又不得不服從命令;你不是讓我防備匈奴嗎,那我不建都晉陽了,乾脆更北些得了,我建都馬邑得了。劉邦一看那更好就答應了。

    大家可以看看潁川郡在哪裡,潁川郡的陽翟,即今河南省禹州市, 潁川郡也就是洛陽的東南方向一帶。潁川郡是個好地方啊,直到現在潮汕民間還有不少陳姓家族稱“潁川舊家”,指的就是這個潁川郡。看一下地圖就知道,可以看出這個地方威脅和著洛陽,進出關中另一個道路的關隘武關也是在其威脅範圍內。劉邦進關中時,攻洛陽不克,就是繞道從武關進入關中的。所以,一開始劉邦就對此不放心,剛楚漢爭霸後,趁韓王信立國還不久,就開始對個封國動手,這是必須的。 其實當時天下初定,為防止再次出現春秋戰國的混戰情況。楚漢爭霸剛已結束,劉邦就開始準備消各個異姓王,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漢朝的四百年。公元前201年,就以包庇鍾離眛為由消去韓信楚王的名號,改淮陰侯;這個就是那個多多益善的韓信,然後把他軟禁在洛陽。

  • 5 # 優己

    假的!這是歷代文人不懂戰略,相輕遊牧少數民族的一個以訛傳訛。我們從這個枕頭風故事裡可以找到一個細節,那就是漢帝隨便在宮裡找一個宮女,然後假冒漢朝公主就給嫁出去了。這一點上賣,明顯就是在諷刺匈奴單于低人一等。可是,事實上有麼?匈奴單于真有那麼蠢怎麼可能把漢帝國打得滿地找牙。按著現代說法,這就是典型的手撕鬼子!

    按著當時的史實還原就是劉敬這個說客在起關鍵作用。劉敬當時給匈奴單于提了一個建議,劉敬告訴匈奴單于,現在漢朝窮得叮噹響,就算打下了漢朝也沒有多少財貨可以收。倒不如放掉劉邦讓他去搞生產,等著每年糧米豐收的時候匈奴人再來搶。這劉敬的說法像賣國賊,但確實一個十分厲害的外交家。這提案讓冒頓單于聽了很舒服,這個“漢奸”的說法確實很符合匈奴的利益。所以,冒頓單于認同了劉敬的說法。

    其次,冒頓單于也是一名雄主,他還有自己的打算。匈奴帝國當時在中亞打仗,如果跟漢朝講和,不僅可以騰出軍力去中亞打仗,而且還有漢朝進貢的財貨支援。他的算盤也打得很精的,並不是因為他聽了枕頭風!一個人可以弒殺親生父親的人怎麼可能會被女人所左右。

  • 6 # 老衲侃春秋

    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並勾結了匈奴聯合作戰。這時的劉邦,已經有幾年沒有領兵打仗了,後宮內的偎紅倚翠也有些膩歪了,想到外面來鬆鬆筋骨,於是就親率32萬大軍,前來迎擊匈奴。

    前面幾仗打下來,取得一些小勝。此時的劉邦同志,有些飄飄然起來。心說,匈奴怎麼這麼熊,比項羽可軟多了。隨後是銅輥告捷,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一帶。

    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可能覺得戰況太順利了,劉邦有些輕敵。他不顧手下將領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誤中圈套。

    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一進入包圍圈,匈奴的大軍兵分四路,迅速進行了合圍:西面的是清一色白馬,東面是一色青馬,北面是一色黑馬,南面是一色紅馬。

    雖然實際情況可能不會有這麼多清一色的馬匹,這段敘述估計是司馬遷為了渲染戰場氣氛才做的文學描述。但已經說明場面的壯觀和宏大。

    大軍合圍上來後,把他們死死的圍困在平城白登山,完全和後續的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絡。此時的漢軍是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不能相救。經過幾次激烈戰鬥,都被打了回來。

    此時正值隆冬季節,氣候嚴寒,漢軍士兵不習慣北方生活,凍傷很多人,其中凍掉手指頭的就有十之二、三。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惡劣氣候,漢軍是遭老鼻子罪了。

    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漢軍一直堅守著。但是他們是快速突擊,所帶給養很少,如果這麼繼續圍困下去,不用匈奴打,自己就不戰自潰了,要儘快想辦法才行。

    正在一籌莫展之時,陳平獻上一計。過去他也獻過奇謀,但都過於陰損,也就是說上不了桌面。

    當年劉邦在滎陽之戰中,被項羽的大軍圍困,已經成為甕中之鱉的劉邦無計可施,正是陳平給他出了一計,先是用金錢賄賂楚將,離間了范增,又讓長相酷似劉邦的紀信假扮自己,領2000女子從滎陽東門出來,向項羽玩假投降。劉邦則來到西門,趁亂逃脫。這一戰是犧牲了一員戰將和2000名妙齡女子,才救了劉邦一命。

    實踐證明這是一條屢試不爽的好計策,今天陳平依然還是這個計策,用金錢美女開路,來助劉邦脫困。

    他們派遣使臣,乘霧下山向冒頓的妻子閼氏,獻上了許多的金銀珠寶。並且許諾迴歸以後要獻上幾名絕色美女。金銀財寶是閼氏的最愛,高高興興的收下了,至於美女嗎。你們大漢自己留著用吧,獻來以後和我爭寵嗎?

    閼氏就對冒頓單于說:“軍中得到訊息說,漢朝的幾十萬大軍明天就會趕來救援了。”

    單于問:“有這樣的事?”

    閼氏回答說:“漢、匈兩主不應該互相逼迫得太厲害,現在漢朝皇帝被困在山上,漢人怎麼肯就此罷休?自然會拼命相救的。就算你打敗了漢人,奪取了他們的城地,也可能會因水土不服,無法長住。萬一滅不了漢帝,等救兵一到,內外夾攻,那樣我們就不能共享安樂了。”

    冒頓單于問:“那怎麼辦呢?”

    閼氏說:“漢帝被圍了七天,軍中沒有什麼慌亂,想必是有神靈在相助,雖有危險但最終會平安無事的。你又何必違背天命,非得將他趕盡殺絕呢?不如放他一條生路,以免以後有什麼災難降臨到咱們頭上。”

    冒頓單于聽了閼氏的話,終於網開一面。

    現在我們分析一下,果真是陳平的奇謀之功,閼氏的枕邊風起了作用嗎?

    其實那是小看冒頓單于了。

    女人在冒頓的眼中,有那麼重的分量嗎?在他的創業階段,曾為了自己,三次犧牲了最心愛的女人。

    第一次,在從月氏逃亡歸來的途中愛妻死亡,他則順利的逃回月氏。

    第二次,他為了殺父奪權,秘密訓練一支魔鬼兵團。他發明鳴鏑,鳴鏑射向哪裡,士兵的箭必須飛向那裡,否則殺無赦。為了考驗士兵的忠誠,他竟出乎所有人意料,以鳴鏑射向愛妾,士兵們的飛箭立即將愛妾射為刺蝟,不射者處死。

    於是冒頓知道他左右的人都是可以用的人。他跟隨單于頭曼去打獵,用響箭射擊頭曼的頭,他左右的人也都跟隨響箭射死了單于頭曼。

    殺了父親以後,把他的後母及弟弟和不服從的大臣全部殺死。冒頓自己立自己為單于。

    第三次,強大的鄰國東胡前來挑釁,點名要得到冒頓的寵妾。冒頓為了示弱於敵,二話不說,馬上把心愛的女人送給敵人。直到敵人覺得他軟弱可欺時,他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勢,出兵滅掉東胡。

    從以上就能看出,冒頓既兇殘又冷酷。對父親,弟弟殘酷,對自己的女人呢?說白了只是被利用的工具罷了。在這樣的人面前,枕頭風管用嗎?

    所以說,仔細一分析,事情並不那麼簡單。劉邦的僥倖逃脫,應該是以下相關因素:

    第一、這次決戰,冒頓已經呼叫了匈奴全國的力量,匈奴的40萬大軍幾乎囊括了各個部落所有可以征戰的青壯男子,這是他們的全部家底,他們絕承受不起哪怕一次的失敗。

    反觀劉邦這邊,漢朝地大物博,完全承受得起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這讓冒頓單于不得不慎重對待。

    第二、冒頓和韓王信部下王黃、趙利等人,約定好前來助戰,可是他們沒有來,冒頓懷疑這兩個人和漢軍有陰謀。這樣此消彼長,自己的實力已經大打折扣。

    第三、此時他們雖然完成了包圍了,但並不佔據絕對優勢。當時漢朝大軍的實力儲存完好,攻不下白登山,而他們的大軍,此時又被外圍的漢軍圍上了,形成包圍與反包圍,戰役形成膠著狀態。 僵持下來,如果漢軍來一箇中心開花,內外夾擊,冒頓其實也很危險的。

    第四、匈奴南下中原的目的,並不是要攻城略地,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衝著金銀財Bora的。中原的土地、城池對他們的誘惑力遠遠沒有黃金大。

    佔領城池、圍殺皇帝,都只是匈奴人的手段而已,目的還是搶錢、搶糧食、搶布匹。

    劉邦的安危,對大漢朝廷來說,是天大的事情。但是在冒頓的眼中,不過就是能夠在勒索時加碼的條件而已。活劉邦值錢,死劉邦一文不值。殺掉劉邦,漢朝馬上就能再推舉出一個新皇帝來。

    第五、天時和地利的因素。白登山是山地特點,正好適合劉邦步兵的行動,而匈奴的騎兵無法發揮快速突襲的特長,有勁使不出來。所以他們才能這麼堅持下去。

    當時和冒頓談判完以後,匈奴軍隊讓開了一路,此時正好趕上天降大霧,對面看不清人。趁這個時機,漢軍弓箭手在強弩上掛上兩支箭,拉滿弦,箭頭衝外,護衛著劉邦等人,心驚膽戰地脫離了包圍圈,逃回平城。

    綜上所述,劉邦一眾人,最後是有驚無險的突圍出來了。但由於這麼狼狽,給匈奴又是送金錢,又是許諾美女,後續還要和親。這事提起來實在丟人,所以當事人事後罕見的選擇了集體閉嘴。

    這樣後人在修史時加上了自己的臆想,說閼氏對冒頓一番話起了作用,從而誤導了後來的讀者。

    個人的看法:我們如果在仔細研讀一下史記,就能找出蛛絲馬跡來。

    “居七日,胡騎稍引去。時天大霧,漢使人往來,胡不覺。”《史記·韓王信》

    這句話敘述的耐人尋味。漢朝的使者進進出出,胡人都沒有覺察,這說明那幾天對於使者的進出,匈奴都習以為常了。

    所以,在漢使的來往穿梭過程中,劉邦其實早已喬裝打扮,混入使者隊伍中神不知鬼不覺的溜出來了。等冒頓覺察到大魚已經逃脫,再圍困這支部隊也沒有實際意義了。

    所以真實的情況是白登之圍不戰自解。

  • 7 # 汜水之陽

    我就很好奇,司馬遷在史記裡記載的是“事甚秘,世人莫得知”而關於陳平賄賂單于的大闕之這件事則是出現在東漢時期一本類似於戲劇故事裡的書裡面。司馬遷都不知道五六十年前發生了什麼事,兩三百年後的東漢人居然描繪的如同身臨其境一般,真是怪哉!

  • 8 # 劉一千五

    劉邦建立漢朝後,把地處中原地區的南韓連根撥起,遷徙到太原(今大同附近))重建南韓。以此藩國遏制匈奴人的瘋狂掠奪。

    這是由於匈奴人乘秦末中原內亂,秦軍長城軍團南下鉅鹿會戰,北方防線大門洞開,匈奴人捲土重來奪取了河套地區,把勢力擴充套件到長城以內,陰山以北。又在楚漢逐鹿時,勢力到達鼎盛,常年擁有精良騎兵三十餘萬,肆意掠奪漢王朝北方邊境官民。

    韓王信初到太原地區,調研後認為太原距邊塞較遠,機動性差,就上書朝廷請求把新南韓都城再往北遷到馬邑,這樣在邊境建防線。漢王朝同意,允許建新都馬邑城。馬邑城還沒有建好,匈奴人就來進攻。韓王信作為一方諸侯,為了自己的南韓有休養生息的時間,就在陳稀叛亂殘餘的誘惑下,揹著中央政府與敵國匈奴和談。漢王朝一聽到有這種無視朝廷的地方獨斷,就派特使去訊問韓王信。韓王信害怕步淮陰侯韓信,彭越,鯨布等人之後塵。於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並派人連絡陳希殘餘的王黃,趙利,白丘曼等人,外連匈奴共同作戰。此時劉邦在國內平叛,節節勝利,他不顧年老,又不放心別人。他就親率32萬大軍,迎著凜冽的北風,想一舉擊敗匈奴。

    漢軍一出擊,匈奴人就望風而逃。一連串的坑,都被漢軍踏平了。漢高祖劉邦就飄然起來,匈奴人也不過如此,比項羽軟多了,他把劉敬的忠告棄之腦後,一路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一帶。天寒地凍的隆冬天氣,冷風如刃,大雪肆虐。漢高祖劉邦全然不顧,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白登山,結果被匈奴的大兵四面截住退路,匈奴人迅速進行了合圍:(東青西白,北黑南赤)——西面的是白馬,東面是青馬,北面是黑馬,南面是紅馬(史書上這麼寫,顯然是為了壯匈奴人聲威)。把他們死死的圍困在平城白登山,完全和殿後的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絡。此時的漢軍是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不能相救。經過幾次激烈戰鬥,都被打了回來。是時正值隆冬季節,氣候嚴寒,漢軍士兵多是南方人凍傷很多人,凍掉手指頭的十個裡面伏二、三。顯然與拿破崙和希特勒在寒冷的莫斯科城外有一拚。

    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漢軍一直堅守著。但是他們是快速突擊,所帶給養很少,如果這麼繼續圍困下去,不用匈奴打,自己就不戰自潰了,要儘快想辦法才行。

    陳平是個戰術家,專門解燃眉之急的人才,陳平的鬼把戲數不清,這會兒他站出來了。他給皇帝一說,劉邦馬上催他去辦。陳平就找了個軍中膽大又貪財的當地士兵,許諾把事辦成後,給同樣多的財物。這傢伙就帶去了幾馬車財物和一軸漢朝公主圖,找了個機會獻給單于老婆閼氏。

    閼氏收了財物,問圖上美人是誰?回答說是漢朝公主,要送給單于做閼氏的。你還不知道,漢朝皇帝軍中有許多更美的女人,一旦單于捉了漢皇帝,這些女人也就跟上單于了,你想想到那時還有你的地位嗎?放了漢朝皇帝,那些女人就跟著走了。他們說了,只要回到南方,以後還有更多的好東西給你。女人高興了,說美人圖你帶回去,我勸單于放了漢朝皇帝,就是不準送美人來,要不,辦不成!使者連忙答應。到了晚上,北風呼嘯,震天動地。牙帳內,燈光搖曳。閼氏就對冒頓單于說:“我聽訊息說,有幾個部落的軍兵受不了寒泠,又說你沒給先前說好的食物財寶,明天就要散去,你還能控制得了嗎?再說漢朝的幾十萬大軍正在趕來,最遲明天就會趕到了。”

    單于吃了一驚問道:“你從那裡聽到的這些訊息?”

    閼氏說:“漢、匈兩主不相厄。就算你打敗了漢人,奪取了他們的城地,也可能會因水土不服,無法長住。萬一滅不了漢朝皇帝,等救兵一到,內外夾攻,那樣我們就不能共享安樂了。漢帝被圍了七天,軍中沒有什麼慌亂,想必是有神靈在相助,雖有危險但最終會平安無事的。你又何必違背天命,非得將他趕盡殺絕呢?不如放他一條生路,以免以後有什麼災難降臨到咱們頭上。”

    冒頓單于聽了閼氏的話,終於網開一面。冒頓不怕漢軍,他怕他的三十萬人馬被天氣損害。天氣對雙方應該不偏心。漢軍被困,動彈不得。匈奴人要圍,圍著沒仗打,就搶不了財物。已經幾天了這樣立在雪中,也實耗不起。他們打仗的目的目的還是搶女人、搶糧食、搶絲帛。

    漢朝後來派使者和冒頓談判,表示以後給財物,布帛,糧食……就說明了匈奴人的本性就是在乎這些東西。平城之圍談和之後,匈奴軍隊就讓開了一路,默許漢軍出圍,漢軍弓箭手在強弩上掛上兩支箭,拉滿弦,箭頭衝外,護衛著漢高祖君臣,心驚膽戰地脫離了包圍圈,逃出平城,狠狽回到邯鄲市,一肚子窩囊氣潑在女婿趙王張敖身上,引發"柏人事件"。

    自此之後,數年間不提匈奴事。

  • 9 # 南方鵬

    在南邊的農耕民族統一成漢王朝時,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也在冒頓單于的努力下提前一步統一,當兩個不同民族屬性的國家碰上時,激烈的爭鬥便不可避免。事情緣起於南韓韓王信,南韓由於原有地理位置重要,佔據中原腹地,是關東關中的重要通道,劉邦在分封異姓王時就把韓王信的南韓遷移到北邊,定都馬邑,這一舉動實在失了考慮,以異姓王守邊,而匈奴畜牧有閒便組團到南邊搶掠打秋風,一來兩去韓王信頂不住了,便與他們訂立密約。

    冒頓下令把白登山四面圍住,據史記說,四方圍兵各有十萬,分乘白青黑紅四色馬共四十萬。而劉邦的先頭部隊,應該是總兵力三十二萬的三分之一,約十一二萬騎兵為主。以四圍一,兵力恰好夠用,而匈奴兵善騎射,每次漢軍突圍,都被亂箭射回。之前又考慮不周,天氣寒冷,士兵因天氣被凍傷墮指的有二三成人。這一圍就是七天。這時陳平與劉邦在山頂看到冒頓與閼氏騎馬觀戰,十分恩愛,便想出一計。派出使者帶著黃金等物賄賂閼氏,請她向冒頓美言放漢軍一條生路,又用美人計激將,閼氏怕漢朝送美女給冒頓與她爭寵,便答應了,晚上大吹枕頭風,第二天冒頓便網開一面,讓漢軍離開。這是史書說的一方面,但仔細分析發現真相未必如此。

    冒頓撤圍,有他的戰略考慮,首先,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土地不感興趣,生活方式導致他們沒有攻滅漢帝國的意圖;其二,匈奴騎兵雖多,但只是初期簡單的騎射,輔助物及馬蹬等還沒大量投入應用,騎兵主要功能是遊走騎射,連正面衝擊步兵這個高危動作還不敢多做,這種戰法,決定匈奴騎兵無法打攻堅戰,白登山圍得住打不下;其三,原與冒頓約定合圍的王黃等軍無法按期到來,冒頓懷疑他們已失利,孤掌難鳴。並且,漢軍後援也正陸續趕來,在談判桌上謀取利益及時撤退是明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洪川大師的“神品”是怎樣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