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產電影已經渡過了艱難的起步和摸索階段,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從近期幾部電影來看,不論是題材的豐富性、內容的厚重度、角色的創新性,還是特效的細膩程度,都已經有了突破性發展。相信在這樣的發展氛圍下,中國產奇幻電影定會有所突破。
徐克的腦洞一向很大。在新片《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中,這個怪老頭又狠狠地秀了一把。
作為“狄仁傑”系列的第三部影片,該片的故事和內容都承接上一部《神都龍王》,但內容更為新奇,特效也更加成熟。電影首映當日,票房便超過1億,被譽為徐氏武俠奇幻的巔峰之作。
事實上,“狄仁傑”這一IP古已有之,各個版本的電影電視劇亦不在少數。而真正讓其家喻戶曉的,卻是徐克的這三部系列影片。
在徐克的電影裡,狄仁傑不再只是個一本正經的唐朝宰相,而是一個會讀唇語、會點穴、心魔纏身的神探;孤寂寥落的古寺上空,遊蕩著靈動的金魚;朝堂大柱上的金色盤龍,分分鐘就幻化成真……
金鑾殿柱巨龍活化飛天
而說到視覺形象創新以及對視覺特效的應用,國內的導演更是無人能出其右。跟徐克合作多年的編劇張家魯就曾感嘆說,跟徐克聊天、談創作,常會恍惚覺得他“不是地球人”。
《四大天王》就可以證明張家魯的這一說法。片中的龍、怒目金剛和白猿等生物,都是徐克親自創造的。而在更早的電影中,徐克的這一特質就已經有了鮮明的體現。比如早在1982年,他就已經開始嘗試為武俠電影增加奇幻特效,並與《星球大戰》的特效團隊合作,創造出了第一部中國傳統文化色彩濃厚的武俠奇幻片。
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電影票房前十名中有7部奇幻型別片,中國電影票房前十名中有5部奇幻型別片。
的確,近幾年奇幻類影片已經迅速成長為很多影迷的心頭好。2015年,《捉妖記》上映58天便以24.3億元的票房成績超過好萊塢電影《速度與激情7》,成為年度中國產電影票房冠軍。再加上《九層妖塔》《馴龍訣》等影片的接連上映,一股奇幻電影熱潮在國內迅速掀起。
《捉妖記》
這一現象的產生不難理解,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是受眾群體的成熟。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尹鴻院長指出,網際網路發展20餘年來,培養了一大批思維開放或者說極具跳躍性的觀眾。如今,這批人已經成長為觀影主力,他們的喜好已逐漸成為票房高低的決定性力量。
與此同時,國外奇幻電影的成熟,亦勾起了國內觀眾對未知的探索慾望,拓展了國內觀眾的想象空間,因此培養了一批固定的奇幻電影觀影人群。
奇幻電影與日俱增的票房資料背後,便是人們對這一型別影片的無限期待。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豐富的奇幻元素,為中國奇幻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
中華民族漫長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形成了無數個家喻戶曉的IP人物。比如在民間傳說中以打鬼驅邪聞名的鐘馗、中國神話故事中補天的女媧,以及《山海經》《聊齋志異》等古典神話志怪小說中的美女蛇等經典形象。
《鍾馗伏魔:雪妖魔靈》中陳坤飾演的斬妖士鍾馗
這些經典形象,是中國奇幻電影發展的 “原料”,亦為中國的奇幻電影添加了獨特的民族文化色彩。
然而,儘管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和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加持,中國的奇幻電影卻鮮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佳作。
一方面,這與中國產奇幻電影的票房優先理念有關。
與國外奇幻電影一樣,中國產奇幻電影也多依賴於文學作品所塑造的大IP,比如《哈利波特》電影系列改編自J·K·羅琳的《哈利波特》小說;比如《盜墓筆記》電影改編自南派三叔的同名小說等。
《盜墓筆記》中的蛇母老巢大戰
不難發現,我們身邊從來不缺因為看了《哈利波特》《指環王》等電影而去閱讀原著的影迷。這些奇幻或者說魔幻電影,雖然依託於一個已有的大IP,卻透過電影特有的表現形式進一步拓展了這一IP的知名度。
而反觀國內的奇幻電影,則多傾向於花大價錢買大IP、請流量高的熱門演員,透過蹭熱度來獲取高票房。不僅故事內容散亂,而且到處充斥著視覺暴力。
比如2017年上映的《鮫珠傳》,就由於人設的龐雜不統一,被列為主題不清、內容雜糅的突出代表。
《鮫珠傳》
而《妖貓傳》中的大唐盛世,也以其高飽和度的配色和完全與唐朝無關的佈景,讓影迷們頻頻齣戲。
《妖貓傳》中的大唐盛世
另一方面,中國產奇幻電影過多依賴傳統文化資源,價值觀輸出方面薄弱。
不論是《鋼鐵俠》《指環王》還是《美國隊長》,這些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奇幻片雖然腦洞大開,卻始終在傳達著一種西方的生活方式,以及西方所倡導的個人英雄主義價值觀。
而國內的奇幻電影,雖多在新奇上做文章,卻鮮少有強勢的價值觀輸出。
事實上,奇幻電影在中國依然是一個較為新鮮的影片門類,以徐克為代表的導演們,也處在不斷的摸索和成長階段。好在新上映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產奇幻電影的成長與突破。歷經8年多的發展,“狄仁傑”系列已經構建出了一個獨特的電影世界。
創造狄仁傑世界的徐克
相信不久的將來,數量上不斷飆升的中國產奇幻電影,也將在厚度上進入振奮人心的爆發期。
如今,中國產電影已經渡過了艱難的起步和摸索階段,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從近期幾部電影來看,不論是題材的豐富性、內容的厚重度、角色的創新性,還是特效的細膩程度,都已經有了突破性發展。相信在這樣的發展氛圍下,中國產奇幻電影定會有所突破。
徐克的腦洞一向很大。在新片《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中,這個怪老頭又狠狠地秀了一把。
作為“狄仁傑”系列的第三部影片,該片的故事和內容都承接上一部《神都龍王》,但內容更為新奇,特效也更加成熟。電影首映當日,票房便超過1億,被譽為徐氏武俠奇幻的巔峰之作。
事實上,“狄仁傑”這一IP古已有之,各個版本的電影電視劇亦不在少數。而真正讓其家喻戶曉的,卻是徐克的這三部系列影片。
在徐克的電影裡,狄仁傑不再只是個一本正經的唐朝宰相,而是一個會讀唇語、會點穴、心魔纏身的神探;孤寂寥落的古寺上空,遊蕩著靈動的金魚;朝堂大柱上的金色盤龍,分分鐘就幻化成真……
金鑾殿柱巨龍活化飛天
而說到視覺形象創新以及對視覺特效的應用,國內的導演更是無人能出其右。跟徐克合作多年的編劇張家魯就曾感嘆說,跟徐克聊天、談創作,常會恍惚覺得他“不是地球人”。
《四大天王》就可以證明張家魯的這一說法。片中的龍、怒目金剛和白猿等生物,都是徐克親自創造的。而在更早的電影中,徐克的這一特質就已經有了鮮明的體現。比如早在1982年,他就已經開始嘗試為武俠電影增加奇幻特效,並與《星球大戰》的特效團隊合作,創造出了第一部中國傳統文化色彩濃厚的武俠奇幻片。
奇幻電影的崛起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電影票房前十名中有7部奇幻型別片,中國電影票房前十名中有5部奇幻型別片。
的確,近幾年奇幻類影片已經迅速成長為很多影迷的心頭好。2015年,《捉妖記》上映58天便以24.3億元的票房成績超過好萊塢電影《速度與激情7》,成為年度中國產電影票房冠軍。再加上《九層妖塔》《馴龍訣》等影片的接連上映,一股奇幻電影熱潮在國內迅速掀起。
《捉妖記》
這一現象的產生不難理解,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是受眾群體的成熟。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尹鴻院長指出,網際網路發展20餘年來,培養了一大批思維開放或者說極具跳躍性的觀眾。如今,這批人已經成長為觀影主力,他們的喜好已逐漸成為票房高低的決定性力量。
與此同時,國外奇幻電影的成熟,亦勾起了國內觀眾對未知的探索慾望,拓展了國內觀眾的想象空間,因此培養了一批固定的奇幻電影觀影人群。
奇幻電影與日俱增的票房資料背後,便是人們對這一型別影片的無限期待。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豐富的奇幻元素,為中國奇幻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
中華民族漫長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形成了無數個家喻戶曉的IP人物。比如在民間傳說中以打鬼驅邪聞名的鐘馗、中國神話故事中補天的女媧,以及《山海經》《聊齋志異》等古典神話志怪小說中的美女蛇等經典形象。
《鍾馗伏魔:雪妖魔靈》中陳坤飾演的斬妖士鍾馗
這些經典形象,是中國奇幻電影發展的 “原料”,亦為中國的奇幻電影添加了獨特的民族文化色彩。
處在及格邊緣的中國奇幻電影然而,儘管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和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加持,中國的奇幻電影卻鮮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佳作。
一方面,這與中國產奇幻電影的票房優先理念有關。
與國外奇幻電影一樣,中國產奇幻電影也多依賴於文學作品所塑造的大IP,比如《哈利波特》電影系列改編自J·K·羅琳的《哈利波特》小說;比如《盜墓筆記》電影改編自南派三叔的同名小說等。
《盜墓筆記》中的蛇母老巢大戰
不難發現,我們身邊從來不缺因為看了《哈利波特》《指環王》等電影而去閱讀原著的影迷。這些奇幻或者說魔幻電影,雖然依託於一個已有的大IP,卻透過電影特有的表現形式進一步拓展了這一IP的知名度。
而反觀國內的奇幻電影,則多傾向於花大價錢買大IP、請流量高的熱門演員,透過蹭熱度來獲取高票房。不僅故事內容散亂,而且到處充斥著視覺暴力。
比如2017年上映的《鮫珠傳》,就由於人設的龐雜不統一,被列為主題不清、內容雜糅的突出代表。
《鮫珠傳》
而《妖貓傳》中的大唐盛世,也以其高飽和度的配色和完全與唐朝無關的佈景,讓影迷們頻頻齣戲。
《妖貓傳》中的大唐盛世
另一方面,中國產奇幻電影過多依賴傳統文化資源,價值觀輸出方面薄弱。
不論是《鋼鐵俠》《指環王》還是《美國隊長》,這些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奇幻片雖然腦洞大開,卻始終在傳達著一種西方的生活方式,以及西方所倡導的個人英雄主義價值觀。
而國內的奇幻電影,雖多在新奇上做文章,卻鮮少有強勢的價值觀輸出。
事實上,奇幻電影在中國依然是一個較為新鮮的影片門類,以徐克為代表的導演們,也處在不斷的摸索和成長階段。好在新上映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產奇幻電影的成長與突破。歷經8年多的發展,“狄仁傑”系列已經構建出了一個獨特的電影世界。
創造狄仁傑世界的徐克
相信不久的將來,數量上不斷飆升的中國產奇幻電影,也將在厚度上進入振奮人心的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