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臥聽風雨和

    學習茶文化的目的,是要知其根源。要撥開表面看實質。泡茶既可幹泡也可溼泡,紫砂壺淋壺一般出現在溼泡的情況中。通常分為兩個時段,第一時段是還未使用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開壺。

    第二個時段是正式使用階段,將茶葉置入壺中之後,注水、泡茶、然後淋壺。開壺中的淋壺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紫砂在窯內經過高溫燒製,氣孔結構完全開啟,特別是快燒結的時候,窯灰不僅會附在壺體外部,還很有可能會堵住氣孔,淋壺通常在開壺的後幾步,起到了消毒的作用。

    而在正式沖泡時,放好茶葉,衝入茶水浸泡時,茶末和泡沫會隨著茶水流出來,淋壺的動作是為了將粘連在壺身上的碎末沖掉,保持壺身潔淨。無論是哪個時段最開始淋壺的目的皆是為了衛生。

    而現在淋壺的目的變多了,有人是為了提高溫度,與壺身與壺內都保持恆溫,迫使茶的滋味更加明顯。還有人的目的是“養壺”,將茶水倒入壺的表面,為求紫砂壺包漿越來越明顯,殊不知這樣用茶湯去淋壺,方法不當養出來的壺很容易導致色澤不均勻,不用茶湯淋壺,使用久了,紫砂壺也能由內向外透出光澤,而且不僅是外表,泡出來的茶湯也會更好喝。

    其次,還有透過淋壺來判斷紫砂的品質,認為透氣性強水淋到壺上會很容易被吸收,水乾的快慢涉及的原因非常多,首先與泥料目數有關、其次與壺的形狀也有關係、甚至淋壺的高低、水的溫度、壺表面積都會影響水乾的快慢。

    這個想法實在是高估了淋壺這個動作。至於有沒有必要,要看個人的目的是什麼了。 若是為了清潔茶具,淋壺是可以的,若是形而上的想法,就需要多加思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轎車過不平路面都會咚咚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