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88278237573

    大家比較熟知的有盲點以及視網膜上的成像是反的這些。

    盲點:

    眼球后部視網膜上,視神經進入眼球處的一個凹陷點。此處無視覺細胞,因此無感光能力。物體的影像落在此點上不能引起視覺,故稱“盲點”。

    閉上或遮住左眼,右眼盯著圓形看,在某一個點上會看不見十字,這就是盲點;同理把圖翻轉一下,能找到左眼的盲點。

    視網膜成像:

    視網膜成像的原理與凸透鏡成像類似,因此景象在經過晶狀體成像時是倒立的,最後是由大腦處理才得到的正立的景象。

    但是呢,今天要講的主角不是這個。

    而是大腦皮質的軀體運動中樞。

    學過解剖或者對此有所瞭解的同學都知道,大腦皮層中的軀體運動中樞功能是管理身體大部分對側骨骼肌的隨意運動(主要為上下肢)。

    簡單來說,左側身體的大部分運動是由右腦控制的,而右側身體的大部分運動是由左腦控制的。

    舉個例子,當一個人左側大腦半球的軀體運動中樞受損傷時,喪失運動功能的是軀體的右側。

    而神經訊號的傳導是有速度的,也就是說,其傳輸的距離越短,到達目的地的所需要的時間就越短。

    說白了,左側大腦控制左側軀體的運動,右側大腦控制右側軀體的運動,可以讓人反應變得更快。(雖然差距很小,但如果是體現在體育頂尖水平比如奧運會中的話可能就比較明顯了)

    而且最關鍵的是,有一部分椎體束是不發生椎體交叉的,這就讓人想不通了,為什麼不全都不交叉呢?

    很多科學家都對此有所猜測,有說是為了防止左右側身體不協調的,也有說會出現兩側身體感知不一樣的。

    但是眾所周知,胼胝體的存在就是為了連線兩側大腦,使大腦在功能上成為一個整體,對於兩半球間的協調活動有重要作用。

    有了胼胝體的存在,其實是不需要擔心左右腦的分工問題的。(但也是因為胼胝體的存在,使得正常人無法一手畫圓一手畫方,可以看看這個問題,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其難度在哪裡?原理是什麼?)

    因此,椎體交叉的發生至今沒有一個比較公認的解釋,只能認為是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

    PS:關於胼胝體,還有著名的裂腦人試驗,大家有興趣可以搜尋看看,就不放上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賽季如果阿里扎還在,火箭是不是就能淘汰勇士,進入總決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