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蜀蜀不帥
-
2 # 蜀蜀不帥
該畫以後期立體主義語言表現了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鞭韃了法西斯。
《格爾尼卡》是西班牙北部把斯克省的一個小鎮,在1937年4月26日,德國戰機應西班牙國民軍政府的要求,向巴斯克城市格爾尼卡猛烈轟炸,造成嚴重傷亡。這就是畢卡索創作這幅畫的背景。
1936年,畢卡索擔任共和政府任命的PRADO美術館名譽館長期間,為保護藝術珍品,作出了自己的貢獻。1937年初,他創作了蝕刻畫“佛朗哥的夢和謊言”。這是一組連環漫畫式的版畫,共有18個畫面,另加一首隱晦的,醜化佛朗哥的題詩。
畫家通過出售這組畫的複製品將售款捐作共和政府的救濟金。就在創作這組作品時,發生了“4月26日事件”。因此,這組畫中的最後4個畫面,與日後創作的“格爾尼卡”有關密切的聯絡。組畫中的公牛在最後的畫面中,抵傷了象徵佛朗哥的馬形怪物。該組畫被複制後,法國當局作為宣傳品,用飛機將其散發到了佛朗哥佔領區。
在此前不久,畢卡索曾受委託為PRADO美術館創作一幅大型壁畫,作為該年夏季在巴黎召開的萬國博覽會中西班牙館的裝飾畫。在他還未構思的時候,發生了駭人聽聞的“4月26日事件”。這就是德國法西斯的空軍,悍然轟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鎮格爾尼卡,造成了和平居民的傷亡。
當這一訊息傳到巴黎後,憤怒的畢卡索懷著“對那把西班牙沈浸在痛苦與死亡的海洋中的好戰集團的厭惡和鄙視”,立即以這一事件為題材,只用了6個星期的時間,於6月5日創作完成了長776.6釐米,高349.3釐米的巨幅壁畫“格爾尼卡”。
該畫以後期立體主義語言表現了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鞭韃了法西斯。該畫在巴黎亮相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1938年,它還在挪威,英國,美國等進行了巡迴展出。在德國佔領法國期間,畢卡索不向德國法西斯低頭,不為利誘所動,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表示以自己的繪畫作為“抵抗和打擊敵人的戰鬥”。
這巨幅油畫佔滿了當時西班牙展館的一面大牆,畫並沒描繪飛機轟炸的殘酷場面,也沒有正面出現法西斯的猙獰面目。畫由七組符號化的形象組成,兩個動物和和六個人物,雖然寥寥數筆,卻寓意深邃;表面互不相關,其實水乳交融,且隱藏著深奧的含義,不少人為破譯這些密碼般的影象,絞盡了腦汁。這壁畫成了在現代藝術中被研究最多的作品,
有人希望畢卡索“解釋”,他堅決地拒絕了,他認為這是藝術品,如果你希望一切都一目瞭然的話,那不如給你一個政治宣言。畢卡索似乎早已預料到了這將是一幅極其重要的歷史巨畫,留下了45幅分解的草圖,又讓他當時的情人朵拉馬爾,一位剛結識不久的藝術家兼攝影師,在製作此畫的不同階段拍了八張照片,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畢卡索並不想表現當時格爾尼卡的悽慘恐怖情景,畫主要部份是一位伸張手臂的婦人,牛及重傷的馬。他也畫了多次修改的素描才開始在畫布上繪製,就在繪製時也做無數次的更改。他說:“一幅畫並不事先有定稿,而是在製作時因個人的思潮的改變,畫也不斷的更改。就算是畫成之後,畫也隨著觀者的思想而轉變。”
回覆列表
該畫以後期立體主義語言表現了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鞭韃了法西斯。
《格爾尼卡》是西班牙北部把斯克省的一個小鎮,在1937年4月26日,德國戰機應西班牙國民軍政府的要求,向巴斯克城市格爾尼卡猛烈轟炸,造成嚴重傷亡。這就是畢卡索創作這幅畫的背景。
1936年,畢卡索擔任共和政府任命的PRADO美術館名譽館長期間,為保護藝術珍品,作出了自己的貢獻。1937年初,他創作了蝕刻畫“佛朗哥的夢和謊言”。這是一組連環漫畫式的版畫,共有18個畫面,另加一首隱晦的,醜化佛朗哥的題詩。
畫家通過出售這組畫的複製品將售款捐作共和政府的救濟金。就在創作這組作品時,發生了“4月26日事件”。因此,這組畫中的最後4個畫面,與日後創作的“格爾尼卡”有關密切的聯絡。組畫中的公牛在最後的畫面中,抵傷了象徵佛朗哥的馬形怪物。該組畫被複制後,法國當局作為宣傳品,用飛機將其散發到了佛朗哥佔領區。
在此前不久,畢卡索曾受委託為PRADO美術館創作一幅大型壁畫,作為該年夏季在巴黎召開的萬國博覽會中西班牙館的裝飾畫。在他還未構思的時候,發生了駭人聽聞的“4月26日事件”。這就是德國法西斯的空軍,悍然轟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鎮格爾尼卡,造成了和平居民的傷亡。
當這一訊息傳到巴黎後,憤怒的畢卡索懷著“對那把西班牙沈浸在痛苦與死亡的海洋中的好戰集團的厭惡和鄙視”,立即以這一事件為題材,只用了6個星期的時間,於6月5日創作完成了長776.6釐米,高349.3釐米的巨幅壁畫“格爾尼卡”。
該畫以後期立體主義語言表現了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鞭韃了法西斯。該畫在巴黎亮相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1938年,它還在挪威,英國,美國等進行了巡迴展出。在德國佔領法國期間,畢卡索不向德國法西斯低頭,不為利誘所動,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表示以自己的繪畫作為“抵抗和打擊敵人的戰鬥”。
這巨幅油畫佔滿了當時西班牙展館的一面大牆,畫並沒描繪飛機轟炸的殘酷場面,也沒有正面出現法西斯的猙獰面目。畫由七組符號化的形象組成,兩個動物和和六個人物,雖然寥寥數筆,卻寓意深邃;表面互不相關,其實水乳交融,且隱藏著深奧的含義,不少人為破譯這些密碼般的影象,絞盡了腦汁。這壁畫成了在現代藝術中被研究最多的作品,
有人希望畢卡索“解釋”,他堅決地拒絕了,他認為這是藝術品,如果你希望一切都一目瞭然的話,那不如給你一個政治宣言。畢卡索似乎早已預料到了這將是一幅極其重要的歷史巨畫,留下了45幅分解的草圖,又讓他當時的情人朵拉馬爾,一位剛結識不久的藝術家兼攝影師,在製作此畫的不同階段拍了八張照片,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畢卡索並不想表現當時格爾尼卡的悽慘恐怖情景,畫主要部份是一位伸張手臂的婦人,牛及重傷的馬。他也畫了多次修改的素描才開始在畫布上繪製,就在繪製時也做無數次的更改。他說:“一幅畫並不事先有定稿,而是在製作時因個人的思潮的改變,畫也不斷的更改。就算是畫成之後,畫也隨著觀者的思想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