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唐太子李建成》這本小說得到中華網及國外媒體很多讚許,認為該小說還原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真實歷史形象。 李建成是一位仁愛寬厚、文武雙全,雄才大略的太子,而李世民是一位心狠毒辣、無情無義、喪盡天良、泯滅人性的一介武夫,這本小說是根據真實歷史寫的嗎?
11
回覆列表
  • 1 # 長龍凱璇633

    首先謝謝題主的邀請,不過在我看來小說永遠是小說,與真正的歷史是肯定有一定偏駁的,首先你寫小說,肯定是想要有人看,一般作者的想法是有主線和副線的。這本小說我還特意去看了兩章,就個人觀點來說,人物情感表達的很好。不過為什麼要把李建成看成傻白甜,而李世民就成了一顆黑心蛋。其實對於權勢者來說,道德只是約束屬下的行事標準,對於權勢者自己來說,只要有權,其實什麼都無所謂。

    一開始就是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刀戎相見了,李世民還管老大李建成手裡拿的是木劍還是寶劍(你管他做甚)。李淵一夢到表兄隋文帝把黃鯉魚放生,自己夢到龍就立馬認為自己要當皇帝了(那麼仁厚的老闆,你不跟著。在隋朝滅亡後,整個唐朝的戶籍都沒有隋朝多,老天是瞎眼了吧)。其實這些都是為了當上皇帝的藉口而已(比如漢高祖劉邦斬白蛇,宋太祖看見天上兩個太陽)。

    其實最主要的是老李家根本不是漢家血統(祖上是五胡亂華的胡人,漢人也不可能像李世民那樣,把大哥殺了,還納哥哥的妃子為妻)。題外話說完了,我們回到正題。

    李建成是一位仁愛寬厚、文武雙全,雄才大略的太子嗎?

    我不這樣認為,首先我們說說文武雙全,起碼他的軍事才能要弱於李世民。否則玄武門之變就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槍桿子裡出政權。若是李淵和李建成手裡有兵,起碼在李建成死後,你們可以扶持李建成的兒子啊!為什麼一個兩個都要去投降啊?不要說李世民控制了皇宮,挾持了老爸,如果李建成的屬下還有軍事力量,那麼肯定不會那麼快就跳槽去李世民那裡的。至於雄才大略和仁愛寬厚,你那麼聰明,難道就沒有發現弟弟想弄死你嗎?仁愛的話會把稽胡俘虜幾千人都殺死嗎?(不要說對於這是對於敵方軍事力量的削弱,完全可以都入宮刑,然後分批安置)。

    其實為什麼大家都認為,史書是因為李世民改的。如果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沒有幹掉李建成,那麼李建成會留李世民一命嗎?然後史書又會怎麼寫,其實無非就是李世民想當皇帝,幹掉了擋位的哥哥。成王敗寇罷了!

  • 2 # 文史今安在

    但凡為人,無不優點和缺點並存,而小說中對李建成的描述,小節上完美無缺,可在重大問題上的行事處事,無論有沒有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能登基反倒不正常。小說中重要歷史事件的走向上,和歷史是高度吻合,但是在具體的細節上卻寫出完全顛倒的情節。

    無論這部小說還是歷史,李淵都是優柔寡斷,沒有遠見卓識,曾經李世民是李淵起兵造反的最大助力,而小說裡變成了李建成。可小說本身對李建成能有如此雄才大略都不能自圓其說。“年輕英俊、清秀文靜,笑容真誠而美麗。”沒錯,形容一個男人的笑容用的是美麗。還有用的最多的評價是“沉穩、寬厚、處事不驚。”

    唐朝的創立不是守成,是享受著隋朝的俸祿,私底下做造反的事,是要敢想、敢幹,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李建成這樣的個性,楞說成被李淵倚重,聽了他的話才下定決心起事。這可信度能有多少?就像球場上的後衛,助攻得分有可能,你非讓他在前鋒的位置,卡位、強點,在實力相當的對抗中,沒有經過長時間的訓練真是不行,會一次次地錯失良機。

    李建成在河東老家接到父親李淵已殺掉隋朝郎將,準備起兵的訊息,不立即動身逃走,還要安排吃過晚飯後離開。結果追兵即至,一路上狼狽逃跑,庶弟五郎智雲不見了。幼弟失散,趕到太原見到李淵,兩人都沒提這事,是五郎的母親萬夫人悲從中來,哭哭啼啼地說出此事,李淵才派李世民等帶兵出去尋找。這還是口口聲聲說自己愛民如子,對自家人最起碼的關心都顯得誠意不夠,值得部下去傾心追隨嗎?歷史上講李智雲是被大郎李建成和四郎李元吉嫌累贅丟下的,被隋兵捉住後不久即處死,年僅14歲。

    書中前面段落剛剛誇獎李建成“排兵佈陣中規中矩,軍需糧草排程齊備。”後面馬上有兵卒隨手摘老百姓的黃瓜解渴,一問之下是又餓又病。這麼明顯地前後矛盾,為了突出他的高大形象編點小故事情有可原,但生硬的拔高,整部小說還能有多少真實性可言。比如說“李建成拔出寶劍,冒著如蝗飛箭一馬當先,率先衝到城下。”這是攻城戰,沒聽說弓箭長著眼睛射不到主帥身上,這時候不論死傷不僅影響士氣,而且失去主帥誰來負責總的指揮和排程呢。這時候應該是大將身先士卒,如此描寫主帥李建成,是想說他的指揮能力和運籌能力都欠佳嗎。

    洛陽、虎牢之戰,李世民率50萬精兵,攻打不下,圍困近10個月之久,李建成助戰去了,結果小說裡安排他反客為主,周密籌劃、安排,生擒竇建德、王世充、單雄信,城破。兩軍交戰,太子親臨,作為特使也好,督戰也好,都正常可信。唯獨籌劃安排令人不信,他短短几日,如何瞭解每個將領的特點,如何瞭解對陣雙方的兵力部署,如何能指揮的動不是自己帶出來的帶兵之人?把一切都拼湊在一起,刻意地將功勞堆積在一個人的身上,只能給人一個感覺,不可信。

    小說裡提到李建成曾經結交的韋挺、王珪、馮立等人,這些都曾追隨在太子李建成左右,馮立甚至在玄武門之變時還率兵苦戰,但最後都得到太宗李世民的重用。韋挺歷任尚書右丞、御史大夫;王珪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封永寧郡公;馮立拜為廣州都督。幾個人不會都是貪生怕死之徒,他們的發展軌跡從另一個側面印證,小說裡簡單粗暴地給李世民貼標籤是多麼主觀武斷的做法。

    把所有的讚美之詞都強加在某個人身上,反倒失去最基本的合理性,就像沙灘上的城堡,海水一衝就坍塌消失了。歷史即使被稱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要合情合理才能讓人相信她的存在,這本小說的內容我是不信,不知道諸君有何感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素鈉與血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