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
2 # 服清白以逍遙
具體多少我啊知道,但是看見有人把^古代^當做一個時間點來給出價值,我就知道他說的錯了。漢隋唐宋元明清,每個朝代銀子的購買力是不一樣的,同一個朝代不同時期,銀子購買力也不一樣,甚至同一個朝代同一個時期不同地區的銀子購買力也不一樣。而且各朝代度量標準也不盡相同。所以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太難了。
具體多少我啊知道,但是看見有人把^古代^當做一個時間點來給出價值,我就知道他說的錯了。漢隋唐宋元明清,每個朝代銀子的購買力是不一樣的,同一個朝代不同時期,銀子購買力也不一樣,甚至同一個朝代同一個時期不同地區的銀子購買力也不一樣。而且各朝代度量標準也不盡相同。所以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太難了。
影視劇裡經常有古人花銀子的場景,那麼一兩銀子值今天多少錢呢?我們來具體算算。
古代的度量衡與今天不一樣,明清時的一兩大約合37克。今天純銀的價格每克約3.5元,僅從銀子價格考慮,一兩銀子大約值今天的130元。然而,這種單純用銀價來衡量的方式是不能反映古代銀子的價值的。白銀的開採難度古今差距很大,市場投放量和稀有程度也不一樣。我們應該衡量的是古代銀子在當時作為貨幣的購買力,而不是單純的白銀價格。衡量購買力,可以找一些古今都有的商品作為衡量中介。
先看看宋朝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宋朝市場上流通的主要是銅錢,一貫銅錢等於一兩銀子。一枚銅錢為一文,一千文為一貫。因為古人用繩子貫穿一千枚銅錢的中孔後拴在一起,所以叫一貫錢。因此古人用成語“腰纏萬貫”形容富有。然而宋朝的一貫錢經常“缺斤短兩”,因為一千文太多了,使用時很少有人當面清點。這就使貪婪者有空子可鑽,事先偷偷在一貫錢裡拿出來一些,以少充多。後來,大家為了避免吃虧,也都跟著這麼幹。時間長了,就慢慢形成了定製,一貫只剩下七八百文,這就是宋朝的“省陌制”。省陌制的問題學界也在爭論,沒有定論,咱們姑且還是按照一貫一千文來計算。
宋仁宗時期,米價是六七百文一石。今天我們吃的普通散裝大米,超市的價格是三四塊錢一斤。宋代的一石約合今天的118.4市斤,一石米在今天值450元左右。也就是說,宋朝的“六七百文”相當於今天的“450元”,算下來一文錢差不多是0.7元,一兩銀子差不多合700元。
我們再找幾個衡量中介來檢驗一下。《東京夢華錄》是一部記錄北宋都城東京汴梁社會生活的文獻,書裡說東京汴梁的夜市賣一種叫“炒肺”的小吃,一份不過二十文。這個炒肺,應該類似於今天的羊雜湯或滷煮之類的小吃。今天北京街頭大排檔的這種小吃價格,應該在15元左右。算下來,一兩銀子合750元左右。這個結果,跟剛才用米價衡量的結果差不多。
宋朝筆記小說《青瑣高議》記載:慶曆年間,“都下(都城)馬吉以殺雞為業,每殺一雞,得佣錢十文,日有數百錢”。由此可知當時市場上殺一隻雞需要十文錢,今天市場上幫人殺雞大約是8元錢,這樣算下來一兩銀子合今天800元。
綜合以上的計算,宋朝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合今天的七八百元。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明朝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明朝萬曆年間,米價維持在半兩銀子一石。明朝一石等於十鬥,考古工作者曾測量出明朝成化年間的銅鬥容量為9635毫升,1000毫升米的重量為1.5市斤左右,算下來一石米約為145斤。今天145斤大米500多元,可知明朝一兩銀子買兩石米,相當於今天的1000元多一點。
成書於明朝中後期的小說《金瓶梅》記載,西門慶聘請溫秀才做秘書,每月工資是三兩銀子。如果按照前面說的“一兩銀子合今天1000元略多”來計算,三兩銀子就是3000多元錢。秀才在古代的考取難度,類似今天的大學畢業生。西門慶所生活的地方是個縣城,今天在縣城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月薪也就是三四千元。可見,這個計算結果比較靠譜。
最後我們算算清朝時銀子的購買力。清朝乾隆年間,湖廣、江西地區一石米的價格在一兩半與二兩銀子之間。清朝的一石和明朝大致相當,大約合今天145斤。按照今天的米價作為衡量中介計算,清朝的一兩銀子大約合今天350元。
歷史學者戴逸在《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民卷》中指出:乾隆時期的中等農戶,年收入約三十二兩銀子。我們再來看看今天一戶農民家庭的年均收入有多少。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7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 432元。如果按照一家兩個大人計算,2017年一戶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在27 000元左右。如果清朝的三十二兩銀子與今天的27 000元相當,那清朝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大約合今天的850元。
這兩種計算方法所得出的結果出現了一個較大的差距:用米價衡量,清朝一兩銀子合今天350元,用農民平均家庭收入來衡量則是850元。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距?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清朝中期人口爆炸,農村人口劇增,而生產力水平又沒有質的飛越,人多地少導致米價上漲,農民生活處於貧困狀態。所以,乾隆時期農民的財富遠不如今天,不能將二者簡單等同計算。歷史學者張宏傑認為:清朝的乾隆盛世,是一個民眾“飢餓的盛世”,人均糧食佔有量是秦始皇以來的歷代最低水平。康熙年間,米價才0.7兩一石,到乾隆年間至少漲了一倍,相當於民眾的財富縮水了一半,銀子購買力就下降了一半。顯然,上面兩種計算方式,以米價計算出的“一兩銀子合今天350元”比較貼近乾隆朝的真實情況。也就是說,清朝一兩銀子的購買力,隨著時代的不同變化較大,在康熙時值700元,到乾隆時就僅值350元了。
以上就是透過購買力換算古代一兩銀子相當於今天多少錢,宋朝一兩銀子合700~800元,明朝一兩銀子合1000元,清朝一兩銀子合350~700元。
最後咱們得說明一下,用商品作為衡量中介來換算古代銀子購買力,並不是十分科學嚴謹的做法。因為古代的生產力水平和今天差距很大,古今的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也大不相同,收入水平和貧富差距狀況更不可同日而語。另外,以米價作為中介,只能衡量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段內的購買力,因為古代的米價波動很大,可能會受糧食豐收或歉收的影響,還可能受自然災害和戰亂等影響。所以,我們的計算只能作為一個參照,管窺古代的物價水平,更多則是滿足一下我們的好奇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