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吃熱狗早教育兒

    如果他說的“聽話”是指壓抑自己內心的想法, 違背自己的心意,去聽別人的話,按照別人的命令或者想法做事情,那麼抑鬱症確實與“聽話”有關係,越“聽話”的孩子,越容易積壓情緒,從而產生心理問題。

    但是,如果這裡的“聽話”是指懂事、明事理的話,那聽話的孩子不但不會得抑鬱症,而且還會過得很幸福。

    (一)什麼樣的人容易得抑鬱症?

    我想,可能包括以下幾種:

    (1)性格內向沉悶,不愛說話,什麼都藏在心裡,並且遇到大事小事,自己還容易鑽牛角尖、走不出來的人;

    (2)遭受過重大打擊的人,比如父母離婚/去世、高考失利;

    (3)因為身體上的生理缺陷帶來極度的自卑,導致心理不健全;

    (4)家族影響,父母或者祖父母有抑鬱症,也有可能引起兒童內心抑鬱;

    (5)生活環境壓抑,沒有可以溝通的人,一些心理話無處訴說。在學校得不到老師的認可和同學的喜愛,回到家裡父母也都是指責,尤其一些侮辱性的話語“你怎麼這麼笨/傻?”、“你怎麼不去死”、“真後悔生下你”,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致命的。

    (二)如何防止孩子得抑鬱症?

    2019年11月份,中國新聞網釋出了這樣一組資料:全球五分之一青少年受心理健康問題困擾。

    這個數字是很讓人心痛的。

    我們平時如何養育孩子,才能讓孩子遠離抑鬱症呢?

    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

    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的生命之源。一個家庭裡,笑語歡聲,互相關愛,偶爾爭吵,也能很快和解。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安全感非常充足,不但遠離抑鬱症,而且還會很自信,很Sunny,很有愛。

    (2)父母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情緒起伏是正常的。如果父母遇到氣憤或者煩躁之事時,能夠正向的面對,及時溝通合理表達,懂得疏導自己的情緒,積極尋找解決之道,那麼在父母這樣的示範下,孩子耳濡目染,定然也會具備一定的情緒管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強的孩子,遇到事情不會強迫自己壓抑積聚,而是會想辦法疏導,勇敢面對。

    同時,父母也要記得,無論自己情緒多糟糕,不要輕易拿孩子撒氣。在工作上不順,不要回來罵孩子;與伴侶吵架,不要用孩子置氣。這也是情緒管理能力之一:不遷怒他人。

    (3)幫孩子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三觀,既可以從生活中點滴小事做起,也可以通過閱讀偉人傳記的方式。在生活小事中,比如環衛工人、服務員也是值得我們尊重的;坐火車的時候要保持衛生;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譁……偉人傳記,可以讓孩子通過書籍看到更多有天賦、有特色、有豐功偉績之人,可以讓孩子看到更大更廣的世界,更豐富多彩的人生觀。精神世界豐富了,整個人就充實了。當價值感很高時,這個人的人生便會過得很有意義。

    (4)幫助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

    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是因為遭遇了他認為不能承受的挫折和傷痛,而變得抑鬱的。但是,到底什麼樣的事情是不能承受的?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標準。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要儘量放手讓孩子做更多的嘗試,適當的面對失敗,增強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當以後的人生路上,孩子遇到一些事情了,不會輕易被擊垮,更不會倒下。

    (三)孩子得了抑鬱症,或者有抑鬱傾向怎麼辦?

    雖然抑鬱症是有一定自限性的疾病,不加干預也可能痊癒,但自然病程長,而且複發率相當高,所以一旦發現孩子異常,還是要今早干預。

    如果孩子只是有抑鬱傾向,沉默寡言,悶悶不樂。我們就要提起重視,給孩子提供輕鬆安全的環境,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把積壓在心裡的事情說出了。生氣就發洩出來,傷心就哭出來。情緒得到宣洩了,孩子才會感覺到輕鬆,便能慢慢恢復如初了。

    如果我們無法讓孩子開啟心扉,要及時找到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心理諮詢與治療。切不可大意,拖得時間久了重了,就更難恢復。

    如果已經確診為抑鬱症的,就要儘快帶孩子去專業機構進行系統規範化的診斷和治療,嚴格遵照醫囑。如果孩子有消極言行時,還要密切觀察患者,嚴防消極自殺及自傷行為。統計發現,抑鬱症患者50%~70%都有自殺企圖,15%最終會自殺身亡。因此,一定要及早就醫,正規治療。

    (四)結束語

    預防遠勝於治療。

    提供孩子安全輕鬆的家庭環境,多給孩子溝通表達的機會,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抗挫折能力,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三觀,如此,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才能讓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2 # 心理醫生楊白勞

    所謂“內歸因”,也就是習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內歸因”型別本身談不上好壞,甚至可以說會帶來好處。很多成功的人都屬於“內歸因”型別,因為習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能夠不斷提高自身,而不是怨天尤人,整天活在抱怨中。“內歸因”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會付諸行動去改變,而不是等著環境改變,行動中會更積極主動!

    抑鬱症患者幾乎所有消極事情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難以客觀看待,很多事情,也有著環境,有他人的原因,甚至有些事情,主要是由環境,由他人的原因佔主導作用。

    比如,可能有一個脾氣暴躁的爸爸,因為打麻將輸了錢,回家對孩子一頓罵:你作業怎麼還沒寫完?你個豬腦子,養你這麼一個廢物,浪費糧食!實際上,孩子可能回家才10分鐘,當然不是因為孩子的原因,作業沒寫完,而是這個爸爸脾氣暴躁。

    但是,聽話的孩子不會去想是爸爸脾氣暴躁,他可能會真的認為像爸爸說的那樣,是自己太笨了。

    孩子聽話聽誰的話?當然是別人!特別乖的孩子,意味著特別聽話,基本上別人說的都會去做!

    為什麼?乖孩子即是“內歸因”型別的孩子,不會認為別人有不對的地方,所以別人說的話都是對的,都應該聽,都應該遵從!自己不該反對,自己的想法、感受不重要。

    乖孩子通常成長在父母有一方特別嚴厲,並且易發脾氣——也有可能父母雙方都特別嚴厲,易發脾氣的家庭!而且嚴厲的父母一方,一定是在家中屬於強勢地位的父母一方。

    為什麼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孩子會變得特別乖?

    因為如果導致孩子遭受懲罰——這種懲罰包括打罵、忽視、冷漠等——的來源在父母,孩子沒辦法改變父母,讓自己避免可能突然出現的懲罰。可如果孩子認為受懲罰的原因在自己身上,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如果自己改變,做得更好些,更聽話些,就不會受懲罰了!

    當孩子改變方式,變得聽從父母,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不斷改變自己,發現確實有助於減少懲罰——因為如果當孩子被批評時反駁父母,可能激怒父母,遭來更嚴厲的懲罰。現在變成聽從父母,至少父母的情緒不會升高,嚴厲程度不會升級。

    聽話的行為帶來減少懲罰的好處,並且我們的教育環境實際上更喜歡聽話的孩子——誇孩子乖,不喜歡太鬧騰的,不聽話的孩子。聽話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鼓勵和表揚,更加增加孩子出現乖行為。

    平時Sunny,無過激行為,是因為孩子壓抑了自己的想法感受,特別是負面想法和感受。當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特別是不願意聽從的想法時,不會讓自己表現出來,因為孩子學習到聽話,乖,服從。但不表現不代表不存在!

    這些想法會壓抑到人的潛意識,越積越多,多到無法承受之時,便是爆發失控或是成為嚴重的症狀的時候!

    抑鬱症存在在一個核心特徵是自我價值感的缺乏!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也缺行動的動力,乃至生存的動力——因為覺得沒價值,沒意義啊!

    聽話的乖孩子,總是聽從別人,否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會形成認為自己不重要,沒價值的自我認知!因為如果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重要,為什麼爸媽不聽?一定是我的想法和感受不重要!孩子的認知有限,難以客觀看待事情,當遭遇嚴厲、暴躁的父母,同時也是他必須依賴而得以生存的父母,他很難認識到爸媽這樣的權威也可能存在不對的方面,可能是爸媽的原因,孩子只會認為是自己的原因——因為孩子的思維還比較自我中心,側重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很難客觀看待到環境、他人的原因。

    當孩子不斷認為自己的感受、想法不重要時,便會認為自己是沒價值,不重要的,也容易產生抑鬱症!

  • 3 # 雁過無痕2020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躁狂症、雙向情感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等所有所謂心理、精神疾病的真相

    心理和精神問題是當前非常嚴重的一個社會現象,尤其是在孩子中越來越多,讓人痛心疾首。多少人痛苦到絕望,多少家庭瀕臨崩潰,而大多數人還矇在鼓裡,不知道真相和出路,真是太可怕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所有所謂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無論什麼型別,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症狀多麼複雜,其實根本都不存在。這些所謂心理疾病為什麼很難治癒?是因為我們一直在解決一個本身並不存在的問題,這怎麼可能解決呢?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造成更多更嚴重的問題。道理一說都明白,所有負面情緒本來就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緒,就像呼吸一樣。大家如果非要去解決的話,只能把生命解決掉,這就是很多人最終選擇走向絕路的原因。一般的人遇到負面情緒很快就放下了,但我們不行,非要解決它,哪怕魚死網破,結果越來越嚴重。殊不知,不去解決問題,轉而放下問題就不需要解決的。無論生活中多麼艱難,沒有什麼放不下的。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

    人生就是一場戲,何苦這麼認真,何苦與自己過不去。

    其實,現實中比你情況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沒有當回事,沒有拿起來,咱們不但拿了起來,還不願放下。只要放下了就沒有痛苦了。要說放不下,誰也沒有辦法。但痛苦有辦法,痛夠了自然就放下了,話糙理不糙。

    我要告訴大家,選擇結束生命是一個極其錯誤的選擇。結束生命這並不是痛苦的結束,而恰恰是另一個沒有盡頭的無盡痛苦的開始。生命永遠不會結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義。

    言歸正傳,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本質和真相又是什麼呢?如果如果我們弄明白了這個,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因為實際上它本身並不存在,當然也就沒什麼要解決的。

    有人說,怎麼會不存在呢?我們內心煎熬的痛苦多麼真實,我們現實面臨的問題實實在在,我們就是睡不著覺,我們身上的症狀和疾病也是真實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說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嗎?

    是的,對你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我想說的是,這些所謂真實情況都只是結果而已,並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現象,並非本質。它們並非一成不變。我們要解決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必須從根源上入手。大家無論通過心理諮詢還是藥物治療,都是在用現象解決現象,用問題解決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不斷加重問題。

    所有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無論什麼樣的負面情緒,都會表現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頭腦思維,想個不停,吃不下,睡不著,身心疲憊,就想去想明白,結果越想越多,惡性迴圈,無法控制,直至崩潰。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能量會逐漸被耗盡,就越來越失去了對自己思維的控制能力,最後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棄,那是低能量狀態的幻想。在那種能量狀態下,就是一個芝麻都變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壓垮。

    這種情況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變。這個能量,不光是吃飯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負能量(負面思維)的侵蝕,不斷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須打破惡性迴圈,停止思考(你是永遠想不完,也永遠想不出結果的),並轉向正向思維,積聚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維,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過去那些困擾你的問題就由西瓜變成了芝麻。

    那麼,如何停止頭腦思維呢?我們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實,控制不了頭腦就是因為負能量(表現為所有負面情緒)太強大了,我們被負能量所控制了。由於不同人負能量所表現的負面情緒不一樣,軀體症狀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種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病名,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只要抓住了本質,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決,因為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無論你是什麼情況,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現實問題多麼真實和難以解決,無論軀體上有任何嚴重,哪怕得了絕症,根源都只有一個,解決辦法也只有一個。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問題都是肥皂泡。

    根源是什麼呢?根源在於錯誤的三觀,追求了錯誤的價值。當前,可以說世界上99%的人追求的是錯誤的。追求物質,各種慾望,色情,不孝,不珍惜生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奉獻而非索取、壓力大(非要追求一個特定的目標或要求)。由於這些錯誤的三觀,導致我們心裡每一個念頭、所說、所行都是衝著慾望和索取去的。大家每一個負面情緒後面都一定有一個慾望。還有很多家長自己還把這些錯誤觀念強加給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還怨天尤人,還埋怨孩子。我們所有的慾望和負面情緒都是負能量,都會不斷糾纏與放大,最終正能量越來越少,甚至發展到我們以負能量為榮,以正能量為恥。這不就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嗎?為什麼大多數人活得很痛苦?這就是總根源。每個人表現不一樣,有的身體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災難等等。

    你活在夢境裡,唯有醒來。誰能把夢境解決了?醒來就是,有啥好解決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明白自己錯在哪了,要明白沒有誰在懲罰你,都是自己的錯。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你錯了還能快樂,那才真是沒天理了。其實,外面誰都沒有錯,都是你自己的錯,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麼原生家庭理論,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論。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做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和藉口。不要以為是家庭環境原因、是別人欺負你你害你、是人際關係緊張、沒有錢、壓力大、身體疾病等等一切現實問題造成的。錯了,這些問題也都是現象,都是錯誤三觀的結果,和你的心理和精神問題一樣都是同一根源的結果,都是表象,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的根。即便這些問題被解決,你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照樣存在,而且還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來提醒你。

    每一個痛苦,都是來提醒你錯了,讓你趕快回頭。一旦回頭,痛苦就失去了存在價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一天不回頭,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每一個痛苦的背後,都有一個執著,都有一個慾望。唯有放下執著,放下慾望。過去的已經過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沒有人傷害過你,也沒有人能夠傷害到你,坦然接受自己當前面對的一切,這是自己過去所做的果實,已經無法改變。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知錯改錯,從當下開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語言、和行為,不再傳播和釋負能量,包括家裡和網際網路上,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家務做起,幫助他人,奉獻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慾望,放下物慾執著,孝敬父母,愛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這些本來就是人生的真諦,迴歸人的本性,這些正能量越來越多,你的未來自然就會改變,幸福快樂就已經上路了。哪裡還會有什麼心理和精神問題?哪裡還有什麼人生問題需要解決?哪裡還有痛苦?哪裡還有不平?

    還有,孩子有問題的父母,求您放過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教育,還孩子自由,別給孩子過多壓力。網際網路一代,少接觸電子遊戲和色情網站等成癮東西,也別再用藥物殘害孩子了!!!

    認為自己存在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並想辦法去解決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開始,隨著解決的過程,痛苦越來越大。這就是正常人與所謂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區別。人生中所有現實問題都一樣如此,不解決是最好的解決。無為而無不為。大多數人活反了,所以痛苦。

    很多人都說放不下,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時候都的放下,沒有誰能把它帶走。不放下就得繼續揹著,繼續痛苦,沒有選擇,也沒人能幫你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納,接納別人和自己經歷的一切,接納一切可能的發生!

  • 4 # 暖暖淺淺

    孩子聽話不哭不鬧,不反抗,

    容易讓家長忽視孩子的症狀。

    抑鬱症的表現有哪些

    不愛說,不愛笑;不愛玩,很煩躁;

    身體乏,體重掉;吃不下,睡不著;

    無助無望信心凋;自卑自責自蕭條;

    晨來憂慮最心焦;欲往輕生尋逍遙。

    如果存在上述大部分的情況,

    並且已經持續存在兩週,

    需儘快去醫院就診。

    因為此時大腦內部已經發生了變化,

    靠自我調節已經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了,

    需要服用藥物,

    來調節大腦內部化學物質的平衡。

    很多人因為遺傳或者外部環境

    會出現心情壓抑的情況

    請千萬不要忽視

    要及時進行心理調節

    如果心情陰鬱持續時間長

    就要尋求心理援助

    走過生活的晴雨

    走向幸福的彼岸

    抑鬱症是一種比較嚴重且普遍的精神類綜合症心理疾病。

    2014年中國抑鬱焦慮患者已達9000萬人,發病率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

    但是抑鬱症就醫率不足10%。

    大部分沒有得到重視。

    抑鬱症只是精神層面的疾病並不會直接導致死亡,只是抑鬱症的人群對生活沒有念頭。

    但並不是所有得了抑鬱症的人最後都會選擇輕生。

    患者的人格特點和患病的嚴重程度都與其息息相關。

  • 5 # 喜陽羊

    孩子聽話與抑鬱症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以下情況可以排除抑鬱症的可能性:

    1、孩子身體健康,沒有殘疾或慢性、重大疾病。

    2、父母親均無抑鬱症,或者同卵雙生子沒有抑鬱症。

    3、孩子性格天生的樂觀、活潑、溫順,肯講話,善於表達真情實感。

    4、成長環境寬鬆,學校老師和藹、同學友善;家庭氣氛和諧輕鬆,家長和氣、恩愛,善於平等溝通、傾心交流。

    如果上述4項全部存在,恭喜你,不必擔心。

    以下情況,則存在抑鬱風險:

    1、孩子存在身體缺陷,或先天殘疾、意外致殘,或有漫性、重大疾病。

    2、父親或母親患過抑鬱症,或者同卵雙生子患過抑鬱症。

    3、孩子性格天生的拘謹、膽怯、焦慮、孤僻、不多言,很少主動與家長溝通交流。

    4、成長環境不良甚至惡劣,學校老師偏見、嘲諷、貶損甚至體罰,同學歧視、疏離、孤立甚至霸凌;家庭氣氛沉悶緊張,父母不和、家暴、離異,壓制孩子言論自由、逼迫其聽話,很少與孩子交心,經常貶低、喝斥甚至體罰孩子。

    如果存在上述任一情況,孩子就有抑鬱風險;如果存在二至三項情況,就有抑鬱高風險或者已出現抑鬱苗頭;如果4項情況全部存在,非常遺憾,孩子可能已經患上抑鬱症了。

    綜上所述,越聽話的孩子並不一定是乖孩子、好孩子,在各種不利因素刺激下,越聽話只是表象,越抑鬱才是真相,越聽話的孩子可能就是越抑鬱的孩子。若家長髮現孩子越來越聽話,須警惕這不一定是好現象,這或許是抑鬱前兆或已陷抑鬱中。

    建議家長比照上述正反各4項情況進行排查,有則改之,無則加冕,讓孩子在輕鬆、愉悅中成長。

  • 6 # 槿汐看世界

    現實生活中,聽話的孩子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天生性格溫順乖巧,善解人意,處處懂得為別人考慮,讓父母省心。這樣的孩子容易得到周圍的人的讚賞,很少受到批評。因為這樣孩子的日常行為都是對別人有利的,而周圍的人站在自己立場考慮問題,對自己有利的行為是要多多益善的,批評一個聽話的孩子,周圍的人會覺得你不講道理,而且如果聽話的孩子一旦接受你的批評,聽從你的建議,就會減少利他的行為,這對於批評自己的人來說,顯然以後沒那麼多便宜可站,所以批評聽話的孩子等於是損人不利己。就這樣,聽話的孩子由於長期得不到批評,也就是待在心理的舒適區域,以後走上社會,心理抗挫能力不如以前常被批評的孩子,在職場也走不遠,是中年危機的主力軍。

    另一方面,聽話的孩子走上社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時,由於長期習慣滿足別人的期待,即使遇到渣男也不懂拒絕,所以容易收到傷害,也就是眾人眼裡的傻白甜,具體危害我在這裡就不用說了。

    第二種情況是,由於父母偏心,不寵愛自己,為了讓父母發現自己的好,只好聽話乖巧,想辦法用自己的優點,比如勤快,學孔融去讓梨,學習成績好,等辦法去贏得父母的好感。像這樣做的孩子懂得隱瞞自己由於父母偏心而感受到的傷心落寞,卻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表達出來等於是批評父母,告訴父母他們有錯,父母原本都不愛自己,還這樣說,他們肯定會惱羞成怒,所以,其實被比懂事的孩子其實什麼都懂,只是不會也不敢表達出來而已。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齡就憂慮重重,當然不會快樂了。

  • 7 # 向日葵李林

    這話雖然聽起來有些籠統,不過也確實言重一些要點,大家都明白每個人的思想,靈魂,頭腦,性格,都是獨立的,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人,所以一個人不可能完全去要求另外一個獨立的人去按照自己的思想,習慣,去生活,也不可能去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改變什麼,要想讓一個人做出外在的改變必須要有能讓之在乎的東西去打動他,金錢,權利,地位,美色,慾望,如果在一個家庭孩子特別的聽話,請要明白,孩子絕對不是被父母雙方所謂的王八之氣或者人格魅力所懾服,那是因為孩子多溫馨家庭生活環境的依賴罷了,孩子之所以聽話那是不想破壞溫馨的家庭氣氛罷了,很多父母從來都沒有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她們總以為孩子聽話就是好孩子,孩子聽話就是說明孩子自己也是很開心快樂的,其實這不過是表面現象罷了,所以請家長朋友們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小就可以大聲呵斥,或者訓斥,請記住,孩子不是你發洩的物件,從小的來說,孩子是父母的孩子,但是從大的來講,孩子也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獨立性格,獨立習慣的人,他跟父母一樣,會傷心,會難過,也會有情緒低落不開心的時候,之所以在大人面前那麼的聽話只不過是在苦苦的壓制自己的獨立人格罷了,人都是習慣性動物,一旦孩子養成處處壓制自己獨立性格的習慣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孩子會變得,自卑,不自信,膽怯,性格扭曲,壞脾氣等等,,,抑鬱症焦慮症,狂躁症,驚恐症,疑病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等一系列的神經系統疾病的出現都是每個人長期以來各種各樣的不良生活習慣所照成的,遇到某個臨界點之後再經外界的刺激後就會全面爆發,,,,各種神經系統疾病也隨之產生了,,,

  • 8 # 一格一至

    只能說越聽話的孩子內心抑鬱的概率更大一些。聽話意味著不會表達自我的真實感受,這說明什麼:

    首先,很聽話的孩子勢必很在意媽媽(或爸爸、奶奶等主要撫養者)的感受,為了讓媽媽開心為了讓媽媽覺著她是個好孩子,她會抑制自己的真實想法而選擇順從服從媽媽的想法、決定,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失去自我表達的願望和能力,也會失去主動作為的願望和能力,換句話說:她忘了自己其實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遇到任何事她都會依賴媽媽幫她做決定,很多媽媽很享受這份“親密感”,可是,久而久之,犧牲了孩子的主體感,讓孩子成了媽媽意志的延伸和體現。

    其次,聽話的孩子之所以聽話,很多時候是因為媽媽的那句話:“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媽媽最喜歡聽話的孩子。”這句話讓她把對自己的判定建立在媽媽的感受和評價上,這樣長大的孩子,她對自我價值的認定就會完全建立在外部世界的評價上,她的內心沒有穩定的價值感。因為媽媽愛孩子,所以媽媽多數時候會給孩子表揚和鼓勵,可是離開媽媽獨立生活之後呢?我們知道外部評價不會是持續穩定的友好和尊重,那這個孩子怎麼去承受這些外部評價的挑戰?她有穩定的內心秩序去面對非議嗎?一旦內心失序,就會增加抑鬱的概率吧。

    最後,表達真實的自我,才能身心舒暢健康Sunny,試想一個總是壓抑內心想法的孩子怎麼獲得的健全的人格?怎麼Sunny健康?她失去了健康成長的路徑。

    所以,為了孩子Sunny健康成長,還是希望媽媽們儘量少說那一句:“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我們可以改為:“寶貝,你怎麼想?你想怎麼做?”

  • 9 # 愛悠然愛南山

    部分聽話的孩子是由於長期壓抑自己內心的需求,形成討好型人格,而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內心敏感脆弱,有同理心,總能敏銳的察覺出或「自以為察覺」出別人內心的想法。

    2、很難拒絕別人,即便知道對方的要求不合理也會習慣性的硬著頭皮滿足對方的需求。

    3、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傾向於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4、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因此很少會表達自己的真正需求,總是試圖在別人面前營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沒有攻擊性」的好形象

    5、在社交中表現得很「神經質」,因總會擔心自己會給對方造成什麼樣的印象、說哪些話合不合適、為對方考慮太多等,使其在社交過程中無法坦然的表現自己,反而會令其與別人的社交總會充滿了「不自然」的狀態。

    6、大多數行為的動機往往是為了迎合別人的期望,獲得別人的認可。

    7、缺乏底線和原則,非常能夠容忍或者說是意識不到別人在客觀上對他的“逾規”行為。

    長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釋放和滿足,確實是容易引起抑鬱情緒,如果無法及時排解,久而久之便會導致抑鬱症。

  • 10 # 羅桂田心理諮詢

    在現實生活中,真正聽話的孩子,得抑鬱症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低的。反而是不聽話的孩子得抑鬱症是比例高的多。

    聽話的孩子,遇到問題,聽別人的話,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聽話,學習成長改變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的障礙就會相對少一些。抑鬱情緒(抑鬱症)就可以少發生。

    而不聽話的孩子,遇到問題,不聽別人的解釋,不去尋求他人的幫助,解決不了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增大,碰壁的可能性就會多,產生抑鬱情緒(抑鬱症)的比例就會大增。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多元化的文化因素,給當代的青少年帶來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強烈的衝擊。這批青少年在物質世界極大豐富的環境中成長,在這個功利時代的壓力與誘惑面前,在日常生活需求上出現享樂主義、金錢為王、娛樂至上的思想,因缺乏偉大的理想作為支撐,容易迷失人生的方向。這些都會讓青少年抑鬱症、精神疾病(心理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

    “有志者事竟成”這句古人哲言,相信是伴隨著很多人成長過程的一句名言警句。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取一番成就,就一定要立志。沒有志向,人生就像無舵的船隻一樣在大海里漂流而迷茫,很難到達理想的彼岸。尤其對於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塑造完備的青少年而言,“立志教育”更是至關重要。勵志教育、立志教育的欠缺都會讓青少年抑鬱症、精神疾病(心理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

    根據我們的工作經驗,如下即是:

    1:從嬰幼兒開始到青年時期,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缺父缺母,家庭中父母或者親人(一起生活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嚴重程度精神疾病(心理問題),導致的家庭教育狀態惡劣,這樣的青少年容易得抑鬱症、精神疾病(心理問題)。

    2: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固執”“執著”的性格特質。不能聽從其他人的話和規勸。這樣的青少年容易得抑鬱症、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心理問題)。

    以上這2種情況的青少年極易產生心理問題或者得心理疾病、抑鬱症,精神病。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的大腦裡是空白的,以後形成的認知、思想、習慣、性格,都是在逐步長大的過程中,由自己的父母、親人、朋友、老師、社會逐步訓練、學習形成的。

    認知、思想指導一個人的行為。

    行為的結果養成了習慣。

    習慣成自然變成了一個人的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從嬰幼兒開始到青年養成的習慣性格,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如果從嬰幼兒開始到青年養成的不良習慣性格,需要用一生一世的時間去糾正,有的人一輩子都不能糾正過來。直至影響這個人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哪些人最易得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