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豪發

    “戰國紅瑪瑙”對一種縞瑪瑙型別的稱呼。一般特指一種擁有紅黃色縞帶的,接近於春秋戰國時出土的”紅縞瑪瑙器物“的瑪瑙。因該瑪瑙與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所出土瑪瑙類似,且非常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觀點(紅為貴,黃為尊,色多而不雜謂之君臣分明曰“忠”,縞曰“道”,絲曰“和”,華光內斂,華而不膩謂之“君子”。)多稱之為“戰國紅瑪瑙”。它是一種文玩,但不是一種古董。更不能簡單的理解為紅瑪瑙或縞瑪瑙。

    戰國紅瑪瑙以紅黃縞為主,偶有黑縞,白縞等,以顏色豔麗,通透,三維動絲為上品。因戰國紅產量較少,大料較為難道,故製品最多的是珠子,吊墜,偶有把件,雕件等價值不菲。珠子的形狀有橄欖形,瓜稜形,扁圓形。其實,玩家所稱“戰國紅瑪瑙”不是瑪瑙分類的科學名稱,不是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紅瑪瑙,也不是普通的紅瑪瑙,因其形同戰國時期出土的紅縞瑪瑙,後被稱為戰國紅瑪瑙。任何書籍、文獻資料都沒有“戰國紅瑪瑙”這種稱呼。

  • 2 # 玉友奇石

    其實一件老的紅縞珠環,如果悟性好,路子正,真品看久了,新老的鑑別其實就在上手的一眼間。但這份感覺的培養很重要,相當於一個秤桿的準星,這個標準找對了,鑑定也隨之迎刃而解。這裡特別提下紅縞珠子,要額外留心,最近看過一批新仿,殺傷力較強。

    要點:料、形制、包漿、孔道、打磨;更多細節的鑑定可以放到前者熟知的前提下再研究。

    1、給自己最初的標尺要準,初學儘量只看真品,研究仿品是在心中已有真品標尺一段時間後方可進行。

    2、老的縞瑪瑙油潤,非高光類珠環盤玩時,會有反生現象;新料乾澀,多帶石皮、黃色縞絲。老的珠、環上帶黃色縞絲的極少,且珍貴,所以碰到帶黃色縞絲和石皮的要首先引起警惕。

    3、 由於古代工具的限制,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它的唯一性,紅縞也不例外,沒有一顆形制相同的珠子、環子(水晶也是如此,這個作為下一個課題),反之真品有真品的形制特徵,初學者不可一味追求品相,要記住真品珠子、環子的形制,記住那種古拙、神韻、味道。

    4、戰國瑪瑙珠環距今2000多年的使用痕跡、氧化層是今天造假者唯一無法攻克的,光澤凝重柔和、上手油潤光滑,即使是打磨精良、即使是裸露在外的破損面,都沒有棘手的感覺。

    5、以前珠子的孔道多以光亮乾澀來識別新老,而今天則要以孔道的光亮度來辨別新老;新的孔道亮度呈膠狀,不自然,或亮的發賊,作新瓷狀。老的孔道光亮似水波粼粼,生美者可用棉籤輕輕拭之,寶光即現。6、磨砂狀打磨、連貫打磨痕跡是仿品的身份證;老的打磨不連貫、不接刀,似牛毛紋狀,是由多條短線來回反覆,琢磨而成;這裡多提示一點,老的打磨多用獸皮類,手工作業僅限短線打磨,而今天則屬大面積拋光打磨,仔細觀察,每個打磨面後的拋光痕跡呈凹凸不平狀,多折射線。 額外提一個與鑑定有關的重要知識:戰國紅縞瑪瑙環有幾個打磨面?你知道嗎?(明白了這個道理,鑑定紅縞環子你就成功一半了) 紅縞瑪瑙相關知識的普及:紅縞,這個稱謂並非一個科學上的概念,而是後天古玩意義上的約定俗成,瑪瑙的古籍考據研究的難就在於通常以紅瑪瑙統稱,紋帶呈"縞"狀稱"縞瑪瑙",其中有紅色紋帶者最珍貴,稱為"紅縞瑪瑙"。紅縞瑪瑙又稱雞血瑪瑙或鴿血瑪瑙,著名的戰國中山國(河北)就曾經出土過幾千枚的紅縞管,珠。紅縞的縞絲視覺上是重疊形成,如同油畫顏料無數次塗抹而成,實際也類似這個過程,只是並非人力使用顏料,而是大自然使用岩漿。和紅縞有類似之處的品種是一種同樣較為罕見的紅雞肝瑪瑙。但是紅雞肝瑪瑙的視覺結構更類似於水草瑪瑙,或者壽山石中的硃砂。 紅縞具有和血一樣的特性,第一眼看到它,就會感覺它的顏色和血的殷紅是如此的相似,低調卻很吸引眼球,真正血的殷紅色,讓人感覺高貴到寂寞,寂寞到孤獨,孤獨到冷靜,冷靜到似乎不屬於這個世界。從西周開始,我們在零星的組配中可以發現一些紅縞的珠子,不過數量的比例非常微小,更類似於一種無意所為。是作為MAXIMA的一種替代品存在的。 春秋到戰國晚期的500多年中,紅縞似乎成為了整個社會高階審美追求體現的重要載體之一,在整個中國北方都湧現了諸多的紅縞珠和紅縞環,並且在考古記錄的統計中,出土墓葬檔次都很高。 戰國晚期到秦漢時期,紅縞的用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類珠、環類紅縞製品似乎一夜之間就消失了。紅縞不再作為純裝飾品與其他玉器類製品配合使用,而更多的使用在裝飾和實用並行的劍飾上,並且單獨使用。這是瑪瑙真正獨立作為玉器一個品種的重要的里程碑,自此以降,瑪瑙與和田玉徹底分家,瑪瑙從此以後真正作為一個獨立品種屹立於中國的泛玉器(或者稱為半寶石)之林。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秦漢時期的紅縞選料的審美觀似乎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時的紅縞製品的選料更多的出現了紅白相間的原料。其中紅料部分的紅度也出現了下降,在白料中也出現了水晶化、半透明化的趨勢。並且產生了原始的瑪瑙俏色的取向,這一點同樣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連雲港博物館館藏的一件紅縞劍飾,就很典型的反映了當時的審美觀。 紅縞告別歷史的舞臺也同樣顯得那麼突然,在魏晉的簡葬之風的影響下,紅縞伴隨著更加著名的遊絲毛雕、漢八刀等等玉器的種種高峰,默默的徹底離去,不見蹤影。這個速度就如同其興起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此後,只有在元代和清代,可以在浩如煙海的玉器大家庭中找到紅縞數量極少的影子。 紅縞資源的枯竭與缺失,也導致由古人對於紅縞原料的選取範圍從寬到窄、從精挑細選,到得一足矣的無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喬丹職業生涯有過哪些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