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在記錄

    漢代時,日本列島分為諸多小國。據《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倭國眾多邦國當中的奴國遣使朝貢,光武帝劉秀賜金印。“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

    乾隆四十九年(日本江戶時代的天明四年)甲辰二月二十三日,一來自葉崎的農夫甚兵衛在整修自家水田時掘獲此印。該印金質蛇紐,重約108克;印面2.34釐米見方,以陰刻篆體刻有“漢委奴國王”。

    儒學者龜井南冥是第一個考證金印歷史由來的學者,並將其獻給了當時福岡藩的藩主黑田家。1931年(昭和6年),日本指定該印為國寶;二戰後再於1956年定為一級國寶。1978年,黑田家將金印捐給福岡市。1979年福岡市美術館收藏金印,1990年改由福岡市博物館收藏。

    金印(側檢視) 金印(正檢視) 金印(俯檢視)

    在十八世紀以前,部分日本學者對《後漢書》中所載東漢光武帝賜以金印的事認為系遊戲文章,並無事實的根據。金印發現後,日本學術界對“漢委奴國王”金印的真偽始終持有爭論,主要分為三種觀點。有人認為此印綬為東漢光武帝所賜主印,即真印說;有人認為是日本人自己所刻,即假印說;還有人認為是日本人仿刻,即偽印說。

    經日本史學家、考古家的鑑定,該印尺寸及蛇紐均符合漢制。1956年,一枚形如盤蛇印紐的金印“滇王之印”於中國雲南石寨山西漢古墓群的6號墓滇王墓出土,經考證是漢武帝劉徹於元封二年(前109年)滇王嘗羌臣服漢室後賜予的印綬。1981年2月21日,中國揚州地區邗江縣甘泉二號漢墓出土另一顆漢代金印“廣陵王璽”。這枚印章也是純金鑄成,印體方形,龜紐,陰刻篆體字,規格、形制、篆刻技法與漢委奴國王印如出一轍,據專家考證很可能出自同一匠人之手。考古人員參照附近漢墓中刻於其它銅器上的年號推定,這枚金印就是東漢明帝劉莊於永平元年(58年)封劉荊為廣陵王時賜予他的,與授日本金印的時間(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僅隔一年,從而確定了“漢委奴國王”金印確為後漢光武帝所頒賜。

    此外,近代以來福岡縣系島郡前原町平原地方所發掘的青銅器等遺物亦可作為真印說之佐證。經九州大學考古學家鑑定,福岡古墳中發現的青銅鏡三十一面,鐵刀一柄,瑪瑙、玻璃,以及鹿角制的管玉各數個,玻璃裝飾小珠六百餘,大部分系中國東漢時代的產物。

    據此,三宅米吉博士著有論文指出,在九州志賀島發現的漢委奴國王金印確是光武帝所賜,絕非後人所偽撰;另有岡部長辛、松村勇造、關野雄、慄原朋信、森貞次郎、直木孝次郎等諸氏,咸認為此印乃光武帝賜給倭奴國王的真印,而為學界大多數人所承認。

    關於印文:“漢委奴國王”,意為“漢朝的屬國倭國的子邦奴國之君主”。

    印文以“漢”字開始。一般來說,若是漢朝皇帝直接管轄的國土前面一般都不加王朝的名稱。而倭奴印的印文是以“漢”字當頭的,也就是說倭在當時是漢朝的朝貢國,而不是漢朝的直轄領地。此外末尾的“國王”兩字,為當時漢朝皇帝冊封外臣之王時使用的等級稱呼;這類稱呼總共分為五等,“國王”為最高等級,這也就意味著漢朝皇帝承認倭國擁有自己的領土管轄權。

    至於“委奴”兩字的解釋,學者之間也有不同的看法。天明年間日人學者認為委奴應讀為“怡土”,因福岡縣系郡前原町一帶,古代即為“怡土”國,亦即魏書伊都國原址;至今仍有怡土村存在。事實上,因“委奴”兩字同《後漢書》中的記載一致,可理解為“倭奴”的簡化寫法。一般來說,賜於外臣的金印,印文按王朝、民族、部族的順序排列,據此,印文應解釋為“倭(民)族的奴(部族)”,因而應讀作“漢的委的奴的國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過淘氣的孩子怎樣才能撫平給媽媽帶來的心靈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