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提醒,動車是一種車,高鐵是一種路。如果注意過,會發現火車站上G指的是“高速動車”。說正事。區別1,供電,地鐵都是750V第三軌/1500V接觸網直流電,國鐵電氣化線路都是25kV接觸網交流電。直接導致車輛就不通用(現在中車似乎在搞能同時相容兩種模式的車)區別2,車體。地鐵列車因為受限於地形條件多,尺寸上會比國鐵車廂窄(地鐵A型車輛不過三米寬,國鐵25T寬3.1m,動車組更寬,3.5m)。畢竟地鐵在彎道半徑上的限制大很多,而且挖寬了土建成本會高一大截。順便一提,地鐵車輛也是動車組。區別3,道路條件。國鐵車輛因為更大,速度更快,曲線半徑會更大。京滬高鐵9000米的曲線半徑,放在城市地鐵裡壓根就是不可能的事。除開高速鐵路,國鐵大多使用有砟軌道,而地鐵/客專則大量使用無砟軌道板(畢竟修地鐵時把砟石拖到地下去施工怎麼想也不方便)區別四,速度。國鐵因為里程較遠,最高速度上必然更高,畢竟站距大。而地鐵因為站距小,速度不敏感,而對啟動加速度更為敏感,加速減速更快才是重點。地鐵兩站之間一公里左右的距離,放高速動車組去跑城市軌道交通,結果還沒加速就到站了,速度再高也沒啥意義了。區別五,內設。地鐵設計就是考慮如何儘可能的運人,所以一切從簡,座椅只留靠窗兩排,有行李架都算好的了。國鐵車輛不得不考慮長途旅行的舒適性,更好的座椅,洗手間衛生間開水機等等自然提供齊全。城市地鐵替代火車,很多城市都在想,尤其是沒有路局的。例子:南京的寧高城際。S1+S9全程從高淳到南京南加起來估計有80km,地鐵限速120kmph,時間成本太大,對於通勤上班的來說,意義不是那麼大,如果條件可能客流夠大,搞個200的動車組估計都願意,但是自己沒有路局,這種事只能自己做咯,至少自己之後討論加站和加車啥的不需要和鐵路局互相磨半天嘴皮,也是好事。但這也就僅限於市內通勤層面的,長途就不要指望了,市內地鐵一站120秒和90秒感覺差別不是很大,火車四個小時和三個小時,這個感知就比較明顯了。何況,地鐵和國鐵互相上,一下又多了幾種標尺,你考慮過排程員的感受了麼?
首先提醒,動車是一種車,高鐵是一種路。如果注意過,會發現火車站上G指的是“高速動車”。說正事。區別1,供電,地鐵都是750V第三軌/1500V接觸網直流電,國鐵電氣化線路都是25kV接觸網交流電。直接導致車輛就不通用(現在中車似乎在搞能同時相容兩種模式的車)區別2,車體。地鐵列車因為受限於地形條件多,尺寸上會比國鐵車廂窄(地鐵A型車輛不過三米寬,國鐵25T寬3.1m,動車組更寬,3.5m)。畢竟地鐵在彎道半徑上的限制大很多,而且挖寬了土建成本會高一大截。順便一提,地鐵車輛也是動車組。區別3,道路條件。國鐵車輛因為更大,速度更快,曲線半徑會更大。京滬高鐵9000米的曲線半徑,放在城市地鐵裡壓根就是不可能的事。除開高速鐵路,國鐵大多使用有砟軌道,而地鐵/客專則大量使用無砟軌道板(畢竟修地鐵時把砟石拖到地下去施工怎麼想也不方便)區別四,速度。國鐵因為里程較遠,最高速度上必然更高,畢竟站距大。而地鐵因為站距小,速度不敏感,而對啟動加速度更為敏感,加速減速更快才是重點。地鐵兩站之間一公里左右的距離,放高速動車組去跑城市軌道交通,結果還沒加速就到站了,速度再高也沒啥意義了。區別五,內設。地鐵設計就是考慮如何儘可能的運人,所以一切從簡,座椅只留靠窗兩排,有行李架都算好的了。國鐵車輛不得不考慮長途旅行的舒適性,更好的座椅,洗手間衛生間開水機等等自然提供齊全。城市地鐵替代火車,很多城市都在想,尤其是沒有路局的。例子:南京的寧高城際。S1+S9全程從高淳到南京南加起來估計有80km,地鐵限速120kmph,時間成本太大,對於通勤上班的來說,意義不是那麼大,如果條件可能客流夠大,搞個200的動車組估計都願意,但是自己沒有路局,這種事只能自己做咯,至少自己之後討論加站和加車啥的不需要和鐵路局互相磨半天嘴皮,也是好事。但這也就僅限於市內通勤層面的,長途就不要指望了,市內地鐵一站120秒和90秒感覺差別不是很大,火車四個小時和三個小時,這個感知就比較明顯了。何況,地鐵和國鐵互相上,一下又多了幾種標尺,你考慮過排程員的感受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