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姚鑫華篆刻
-
2 # 科學與藝術
爭議?現在寫字的有個怪現象,除了自己臨的,自己寫的,別人的都是垃圾,田楷的筆畫沒有提按轉折?沒有筆法?作為書法的基礎,學的不是誰的楷書,而是學習毛筆的控制,學會控筆後期對行草隸篆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別跟那些噴子一樣的人爭論這些東西,不論是歐顏柳趙還是田楷,認真學控筆,學筆法,基礎打結實,後期行草要入門快很多。
還有,那些噴子總覺得臨誰的臨的像就叫書法,真正的書法是文章的內容加經過長期鍛鍊後的筆法隨心而出,他們是以文章為主的,字寫的很快。
-
3 # 雷水初六
不論從哪來講,學書法入門從誰都無所謂的,因為最終你都要向上回溯,宋唐,魏晉,甚至秦漢。
不要猶豫,田楷也好歐楷也罷,都是柺杖,帶你入門,下面還有很多路,很多眼界要開,很多坑要填,你要學的還很多。既然知道有爭議,自己更應該繼續努力。
田楷或者歐楷容易出不來,流於俗氣。其實不論那一家入貼不能出貼都一樣,刻板,沒有自己性格。
書法最終是在法度規則內表達個性,彰顯自我。田楷之所以有爭議就是因為容易泯滅個性,出不來。
-
4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田楷為什麼爭議多?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名氣大不等於有真功夫,寫得好不如寫的對。田楷主要問題是,執筆法、運筆法、結字法都有嚴重的問題,書寫技法上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專業性。試想,學書法,主要目的是掌握正確的書寫技藝方法,田楷這樣的字型矯揉造作,幾乎沒有什麼可取之處,學它有什麼用?
♥凡是痴迷於練習田楷的,都是初學者,不懂書法原理,不講求科學訓練方法,關鍵是,盲目崇拜名家,執迷不悟,不聽善意的建議和意見。
♥凡是對田楷持有質疑態度,並且能一針見血的指出要害問題,並且能夠用很專業的學術觀點闡明緣由……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懂書法的,並且具有很好的書寫技藝水平……
題主能堅持苦練五年田楷,可見對田楷的熱愛程度多麼深切。我在想,這五年當中,沒有和書法界的朋友交流過? 沒想過歐陽詢是這樣寫的? 既然你知道書法界對田楷爭議很大,為什麼不仔細研究一下那些來自反對方的說法? 只需拿起毛筆作一個書寫對比實驗,立刻就明白了,筆法動作、筆畫寫法問題,有五天就解決了。可惜,挺好的毅力,用功的勁頭兒,沒有用到正地方,走上了旁門左道。如果方法得當,正常情況下,五年應該練好幾個帖,顯然,一個帖都沒有練好,不單純是方法不對,主要是審美觀點錯誤。
事實說明,初學者要想學到正宗的傳統書法功夫,必須要有良好的書法理念和審美標準,同時,還需要理性、頓悟……
恕我直言,基於你目前的現狀,相當於被人忽悠了,花了大價錢卻買了一件假冒偽劣名牌產品,練的是一個含有副作用和後遺症的假歐楷、假大楷。
建議你從心理上進行調整,一切從新開始,不要繼續延著田楷這條錯路向前走了,狠心放下田楷,改練別的字型吧。學習傳統書法理論,重新選個古帖,專門研究範本書寫技法,三五個月,就能寫一手漂亮的書法。
特別提醒一下,不管練什麼書體字型,必須按照正確的技法訓練套路,一步一步的練,否則,單純的照著字帖寫是絕對不行的。如圖:
♥良藥苦口利於病,傾聽善言益於行
喜歡歐楷的朋友們請注意,用側鋒法書寫,輕而易舉,愉悅暢快……何樂而不為呢?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法與字法
-
5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為什麼感覺提問者的問題怪怪的。
臨了五年,還問繼不繼續臨,是因為田楷爭議多?這個不合邏輯,五年前田英章難道爭議少嗎?不喜歡田英章直接說,這樣的方式不好。我個人非常不喜歡“田楷”這個詞,我本人並不討厭和喜歡田英章田蘊章。如果本來就不喜歡二田的人,聽到“田楷”肯定更加不舒服。
我敢說提問者就是不喜歡田英章的,只是拐著彎說。但是這個問題可以轉換一下,變成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田英章的楷書臨了五年,該如何繼續增進楷書水平。
如果換成這樣的問題,再配上自己的臨了五年字的圖,如果這樣,這個問題是非常值得回答的。
先看看五年臨字的成果,先看看基礎筆畫水平到哪了。
如果練了5年田英章楷書,基礎筆畫和上圖差距很大,那麼你繼續練,不要思考其他。
楷書基礎筆畫能夠寫得怎樣,是檢驗一個人控筆能力的高低的標準之一。
如果練了5年,基礎筆畫和上圖差不不大,那麼看看字的結構。如果真的很認真5年練田英章楷書,還是能夠可以很像田英章的字的。
這個時候問題來了,你選擇繼續精進還是在田英章的取法之中,還是想要寫出自己的風格風貌。上圖田蘊章的字,田蘊章的楷書經常改變取法,有時候甚至和田英章的取法差不多。
如果你練了五年田英章楷書,你覺得其他人也覺得你的字已經非常像田英章的字了。這個時候你要選擇,走自己的路,還是繼續提高準確度。
一人有感書法很有趣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方方面面,但是總有人想著爭鬥。
如果你主要練楷書,那麼比起在這邊含沙射影,不如想著提高自己的楷書水平。
不是誰都能“超越自我”當書法家的,好好練字不要想那麼多。
回覆列表
練習田楷五年堅持下來不容易,田楷需要功夫,但趨於僵化。但個人覺得還是多臨摹古人為好。最好是在漫長的學書經歷中,諸體兼涉、博採眾長,入古而出新。當然也可以選取自己熱愛的書家作品,把他精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