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魚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展障礙,一般來說在三歲以前就可以被發現。自閉症患兒從小就表現出語言理解及表達困難、難以與身旁的人建立感情、對各種感官刺激的異常反應及一成不變固定的玩法與行為等。

      自閉症的具體表現:

      1、人際關係有所障礙,對人欠缺反應。不理人、不看人、對人缺少反應,無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難以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不會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等多方面的困難。

      2、語言和溝通有所障礙。約有50%自閉症兒童沒有溝通性的語言;有語言溝通的自閉症兒童,也常表現出鸚鵡式的仿說、代名詞反轉、聲調缺乏變化、答非所問的情形。

      3、對於非口語的肢體語言的理解,同樣有程度不同的困難。

      4、行為刻板、單一。自閉症兒童常有一些奇特的固定習慣或玩法,玩法單調、反覆缺乏變化,拒絕做改變。

    自閉症孩子透過專業的訓練能改善當下狀況嗎?

    自閉症是不會自愈的,只能透過專業的訓練才能得到改善,自閉症越早訓練效果越好,家長不要抱著僥倖的態度而耽誤了孩子寶貴的時間。

      要讓自閉症孩子透過專業的訓練改善當下狀況

      注意力提升:使用有效的方法,在遊戲活動中逐步提升孩子的專注能力,專業的腦電生物反饋訓練,保持練習和測評同步高效進行。

      學習力提升:重塑學習力,提高專注力、讀寫能力,形成良性迴圈;活躍孩子思維,激發探索精神,實現創造力和求知慾的全面提升。

      人際溝通能力提升:增強與長輩、朋友間的溝通能力;學會換位思考,感受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情緒管理能力提升:有趣的情緒識別活動,讓孩子體會不同的情緒感受,提升情緒認知;有效地情緒感知課程,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變化,做情緒的主人。

      自我表達能力提升:面對陌生的場合或者人群,透過遊戲、訓練提高孩子自我語言表達的流暢、敏捷、精確度。

      團隊協作能力提升:對於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

      獨立自主能力提升: 培養孩子自主性、執行力,瞭解並妥善處理自我情緒,提升自我管理意識。

      動手實踐能力提升:培養孩子的創新、自主探索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孩子的思維去思考,從中發現並掌握知識,激發學習興趣。

      腦體協調發展提升:健康安全的體能訓練,促進孩子感覺系統平衡發展;讓孩子身心協調發展,實現與學習、生活的最佳狀態

  • 2 # 暖心心理療愈空間站

    建議看看《孤獨症和相關溝通障礙兒童治療與教育》這本書,裡面的內容有較強的借鑑性。

    個人建議如果孩子已經在權威機構確定為“孤獨症”,那就按照專業人士的建議進行治療,其中一些干預課程還是很有效果的。我就認識一個這樣的孩子,在專業機構確診後,治療了大概一年,效果明顯。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直是全程陪伴的,而且也配合做了很多引導工作。

    另一種情況,只是懷疑孩子是孤獨症,或者醫生說“疑似孤獨症”,那麼作為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會有這些表現的原因。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孩子,三歲多了,經常一個人玩,別人與他說話時,他不與人對視,而且性格倔強,有“孤獨症”的一些症狀。透過與家長溝通,發現孩子一直由祖母照顧,而祖母是一個比較內向甚至有些孤僻的人,所以,平時除了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基本不與孩子溝通,更別說帶孩子出去和同齡人一起玩了,經常是帶著孩子在某個角落裡獨自玩耍,而父母因為工作忙,雖然發現孩子的一些不對勁,但也沒重視,直到需要入園後,才發現孩子與別人的差距。大概在四歲左右,孩子媽媽辭職在家照顧他,每天陪伴孩子從最基本的“對視溝通”到“與人交往”,一項一項手把手的指導實踐,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孩子已經能主動與人交往,與同齡孩子的交往能力基本平行。

    像這種疑似症狀的,很多是因為家長教養方式不夠科學,或者直接照顧孩子的人有一些明顯的性格缺陷,也有一些因為環境不好,使其有孤獨感,不知道怎麼與人溝通,和人交往。因此,如果只是疑似症狀,家長可以多花些時間有意識地去訓練和指導,對孩子的這種症狀都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如果家長對孩子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培養後,完全沒有效果的,建議交給專業機構,對於兒童孤獨症,早干預會更好。

    干預肯定是有效果的哦。

    《養育星兒四十年》回答的問題是: 孤獨症權威專家,如何養育自己的重度孤獨症孩子?

    這本書是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蔡逸周夫婦培養重度孤獨症兒子思諦走過40多年的心路歷程。書中並不是講述具體的干預和培養技巧,主要是引導大家從心態上積極面對問題。我們都知道人生不全是公平的。人生旅途中,我們能做的是“選擇快樂及滿足”還是“選擇不快樂,不斷抱怨”。

    書中沒有多少乾貨內容,傳授的都是“心法”。

    思諦15歲時,語言及社交發展約為2歲程度,認知發展約5歲左右。現在思諦四十歲了,在圖書館工作也在超市做理貨員,能烹飪很多美食,仍然只能做簡單的溝通,但是生活完全自理,還有一份自己的收入。他樂觀、樂於助人。

    作為孤獨症孩子的家長,很希望在生活中找到一個曾幼時和自己孩子差不多症狀的成年人做參照。這其實很難!自從1943年利奧 凱納醫生(Leo Kanner)介紹“幼兒孤獨症”這個名詞給全世界後,數百億的研究經費話費在這個課題上,但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仍在問“什麼是孤獨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出一部講述“誠信”的電影,你覺得會火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