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上午走在大街上、發現人越來越少。城市比往日還要更加“寧靜”。過年的回來探親的人也是越來越少。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你們對此怎麼看,分享你的個人觀點與大家一起互動討論。
7
回覆列表
  • 1 # 楚羚傳媒

    年味淡了確實有,但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的感覺不一樣。

    對孩子來說,年味永遠是濃濃的,因為有機會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有美食分享,更與親戚們有互動有紅包拿。

    但對在外地打拼的人來說,回到家鄉就發現了與往年很多不同的地方,同齡人因發展狀況、興趣等不同,交往越來越少,很難尋回幼時、上學時的感覺,年味也就淡了。

    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加上城市禁鞭禁菸花,過年的儀式感也就少了,年味也自然不如以前了。

  • 2 # 牌坊要立的高大上

    以前物質貧乏,過年的時候,可以穿平時沒有的衣服,可以吃平時沒有的食品,再加上可以聚在一起放鞭炮熱熱鬧鬧,所以覺得很有意思。現在,該有的基本都有了,過年就是放個假而已。心情好天天都是過年,心情不好過年也沒有意思咯。

  • 3 # Hero影視剪輯

    謝謝邀請!大家都說年味淡了,我也這麼覺得。但是我覺得相比大城市來說,可能三四線城市的鄉下的年味依舊儲存的很濃厚,因為在落後的地方,習俗儲存的相對完好,不會受到一些外來文化的影響,而改變地方的民俗文化。城市越大,越容易由於網路或者國外文化的洗禮,而慢慢帶走了原本屬於此處的文化的味道。如果要去尋找年味,我建議去鄉下,那裡可能有你需要的東西。

  • 4 # 靜潭幽蓮

    首先看人口,人口多的家庭肯定會熱鬧一些,人口少相對就沒那麼熱鬧了。

    其次看心態,就算是三口之家,只要熱熱鬧鬧,歡歡喜喜地就能過出年味。

    過年就是過一個氣氛,把家打掃乾淨,掛上紅火的大燈籠,貼上福字,窗花,對聯。把家裡佈置的喜氣洋洋,桌子上擺滿乾果食品,讓家裡和平時顯的不同,氣氛一上來人也會跟著歡喜。

  • 5 # 初冬的蝶

    我是一名90後,現今生活在四川老家縣城算是題主所說的三四線城市。與童年映像當中的新年相比最近幾年的春節確實很冷淡,現在的我們不僅在流失傳統更多的是迫於無奈。我小時候在外公家長大,那時在農村每年最期待的便是寒假過年有三件事是無法逃避的自己的成績單.家長的教誨.父母親人的壓歲錢還有大家圍坐一起看春晚到凌晨過年。在那個物質略顯匱乏的年代,過年代表著團圓餐餐大魚大肉;從早到晚的鞭炮用紅包買的玩具是童年最好的回憶,每天與小夥伴相約與張家娃李家妹走村串戶嘻嘻鬧鬧,長輩們圍坐一起聊人生長短變化,年輕的這家招呼著鄰居湊桌麻將那家張羅著一餐宴席。

    現在我們國家經濟復甦強盛,人們的科技生活物質生活越來越好;而我們這些小屁孩也早已長大成人娶妻生子,接觸的事物也越來越多平日裡忙於工作.生活.交際。科技在拉近人與人距離的同時也減少了與親人見面的次數,生日.節假日我們可以遠在千里給親人長輩表達祝賀送達禮品飛奔而來的是溫情禮物留下的卻是無奈的孤獨。

  • 6 # 平順吉祥18

    我生活在縣城。剛才看題目,才知道現在是過年,如不然還以為是平常日子呢!

    除了大年三十弄頓所謂的好飯外,其實這些菜平時也能吃著,只不過是吃的次數少而已。其它和平常沒啥兩樣。對了,放鞭炮還能知道這是過年。

    快到正月十五了,也不會有啥活動,也就是有限的人數猜猜謎語或由Sunny之旅秧歌隊無耐地走形式地耍耍而已,但今年能否有還不得而知。

    過年已經是和平常沒啥區別了。吃得方面也不比平常強多少,文化娛樂方面更是沒啥節目。

    年味越來越淡,人情越來越薄。大人已沒有往曰過年的激情,年輕人更是對年不感興趣。

    樓房住上了,轎車開上了,吃穿不愁了,物質生活照往常強多了,可精神生活尤其在娛樂方面照以往的過年差多了。

    還是回想小時候的過年氣氛!

  • 7 # 小劉讀的那些書

    作為一箇中年人來說,作為一個曾經經歷過那一個個令人期待的、興奮的、熱鬧的,溫暖的年的人來說,年味變淡,甚至逐漸消失是個無法迴避的現實。

    在華人傳統的年裡,一定會有一人在廚房裡整日忙碌的祖母,一定會有在臘月早早去大街上買春聯,買燈籠買菸花,一定有在過年前一天陸續回來的親人,過年一定要團圓……三十晚上一定要守夜,再困也不許睡,大年初一一定要穿上新衣服,拜年一定要恭恭敬敬……

    你會發現,在這個物質越來越豐富,情感越來越貧瘠的時代,已經沒有什麼一定要做的事了。

    這個儀式感沒有了。

    造成年味變化的主要原因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以前年的新鮮,很大一部分在於在過年的時候能吃到,得到很多平時不敢奢望的東西。人的快樂,多半來源於期待和難以得到,過去的節的意義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稀物,就是充滿期待的,就是能得到平時得不到的物質生活。而現在,已經不存在這個前提條件。年味的寡淡,正是來源於物質的豐富。

    2、 家庭成員結構的變化。過去的年,最上一層是祖父祖母,第二層是父母七大姑八大姨他大舅他表叔,第三層兄弟姐妹們,也就是孩子,家裡的孩子至少兩個。過去的年,一大家子上上下下人來個人,年夜飯一個桌子坐不下,還要開第二桌。年夜飯也比平時隆重,敬酒,紅包,遊戲,不亦樂呼,那時候年夜飯真的要吃到十二點的。而當八零後成為中年主力軍後,獨生子女的後遺症在這裡已經開始體現。一家只有一個孩子,導致年夜飯人口急降至五口人,老兩口加小兩口加一個孩子,孩子一個人玩,和平時有什麼兩樣?

    3、 人情的淡漠。現在好像不去飯店請人吃飯都不叫請客似的,如果不打算在某一家吃飯,拜年就是走過場,手裡的禮品就像一隻燙手的山芋,拜年成了一種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一切的關係都是建立情感的紐帶上,沒有情感上的交流溝通,拜年成為了一種極其彆扭的事。

    當然,所謂的變化,都是比較出來的。所以你問現在的孩子,年有沒有意思,他仍然會說有意思,因為他沒有別的經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聖羅蘭反轉巴黎哪個系列味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