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焙親美烘焙
-
2 # 嶺南小家廚
滷水豆腐
暫且先理解為滷製水豆腐吧
不知道有沒理解錯誤
現在人生活節奏都很快
就說個簡單版的滷水豆腐吧
水豆腐,優點嫩滑,缺點容易破裂
準備2-3大塊水豆腐(買回來要放水裡浸泡著,可適量往水裡加少許鹽,因為水豆腐不容易入味)
紅蔥頭3-4個(或蔥白)切碎
紅辣椒根據個人口味適量(建議辣一點味道比較好些),切碎
普通碗一個,碗裡放十三香(或五香粉)滿1茶匙,醬油4湯匙,老抽1湯匙,蠔油1湯匙,糖1茶匙,酒1湯匙,香油半茶匙,然後加滿一碗水攪拌備用
首先紅蔥頭碎下油鍋(油不用太多)先小火爆出蔥香,炸至蔥碎微黃盛出備用。
再熱鍋(平底鍋最好)至水份全乾中小火,鍋內加油(油可多一點)少許鹽,燒至五成熱轉均勻小火,一手拿豆腐一手拿刀,切1-2釐米厚豆腐片慢放下鍋,切完後轉均勻中火開始煎豆腐,為防止豆腐粘鍋,要經常輕輕晃動一下整鍋豆腐,豆腐能在鍋上滑動證明沒有粘鍋,滑不動時就要注意粘鍋,粘鍋時要拿鏟子輕輕剷下豆腐底面。
煎至金黃翻面後繼續煎,翻豆腐過程如果怕豆腐燒焦可先關火
中小火繼續煎至兩面金黃後加入蔥油蔥未辣椒碎,加入碗裡醬汁,中火燒開,蓋上鍋蓋轉小火慢滷(過程大概15-20分鐘,滷製中途豆腐翻面一次)
滷至醬汁開始粘稠,中大火收汁,裝碟撒上蔥花即可。
要點,水豆腐十分嫩滑,翻動的過程中要輕巧。防止粘鍋煎的時候要多晃動,豆腐一粘鍋就很容易燒焦
如果不是水豆腐,換過來是滷豆乾,或油豆腐的話。
製作方法不變,醬汁調味不變,(水要多加1碗,滷製時間加10分鐘)
只去掉煎豆腐一項,(怕麻煩的可以直接選擇滷豆乾或油豆腐)
有疑惑的隨便問
-
3 # 蝦吃
豆腐是大豆製作成的食品,它是華人的一大發明。大豆經過加工,使得人體對大豆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大大提高。
關於豆腐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孔子時代就有豆腐,一說是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現在普遍流傳的是第二種說法,豆腐源於安徽淮南的八公山,南宋朱熹在其《豆腐》一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豆腐的基本生產過程可以歸納為“選豆、浸豆、磨豆、濾漿、煮漿、點漿、成型”等幾個步驟,豆腐製品還有幹豆腐、水豆腐、油豆腐、豆腐乾、豆腐乳等等。
滷水豆腐是用鹽滷作為凝固劑而製成的豆腐,又稱作“老豆腐”或“北豆腐”,滷水豆腐的特點是硬度和韌性較強,適合做家常菜裡的紅燒、清燉等菜餚。
製作滷水豆腐,關鍵在於點漿。點漿的時候,一邊新增滷水,一邊要沿著同一個方向不停地攪動,直到漿液中出現芝麻大的顆粒時,停止攪動,加蓋、保溫、沉澱,半小時後即可包裹壓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記載:“以鹽滷汁或山葉或酸漿、醋澱,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內,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鹹、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斂耳。”可以看出,鹽滷和石膏是點豆腐的重要材料。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
4 # 新手小白的成長日記
滷水豆腐,是農村人每年過年都會製作的一道菜餚,那麼它是如何製作的,今天就分享給大家。
首先,磨製,先把豆子用涼水泡發一晚,待豆子吸收飽滿的水分後,用勺子將泡發好的豆子按照豆子和水1:1比例新增到石磨的入口中,進行磨製,待全部磨好後,倒入大鍋。
其次,燒製,灶門中火燒旺,鍋上面要不斷攪拌,待鍋中豆漿燒的稍有氣泡,停止燒火,打去鍋中浮沫,用專門的工具將豆腐渣和豆漿分離開,豆腐渣無用,扔掉,豆漿放到小缸或者保溫桶中,待豆漿的表層有膜的時候溫度就可以了,加入提前準備好的滷水,一點點加入豆漿中,比例提前諮詢好,蓋好蓋子,等待20分鐘。
最後,壓型,在等待的時候準備好模具,保證模具是溫的,所以不要太提前,開啟缸蓋,此時缸中的豆漿就變成了豆腐腦,用大勺子將豆腐腦匯入到模具中,鋪平,蓋好布,上面放好模板,石頭或者別的重物進行壓制,20到30分鐘左右即可出爐,美味的滷水豆腐就好了。
回覆列表
1、 幹豆揀去雜質和不太好的豆子,用清水浸泡14-16小時,至完全泡發。
2
1、 幹豆揀去雜質和不太好的豆子,用清水浸泡14-16小時,至完全泡發。
2、 準備好6.5千克清水。
3、 把適量的黃豆加入食品加工機中,再放入適量的水,打成漿倒出用過濾包過濾,豆渣加水重複一次。依次把所有的豆漿都加工好。
4、 過濾好的豆漿放入大鍋內。
5、 濾出的豆渣放入冰箱儲存,可以蒸饅頭、烙餅。
6、 鹽滷稱量好。
7、 加入2-3倍的水攪拌至融化。
8、 豆漿放在火上燒開。
9、 把表面的浮沫撇去,煮3開,關火。
10、 鍋內加入1千克涼水。
11、 豆漿的溫度降至80度左右。
12、 用勺分次將滷水倒入鍋內,由下向上快速攪拌幾下。
13、 開火加熱燒開,直到出現豆花。
14、 豆腐模具鋪好打溼的豆包布。
15、 把豆花舀進模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