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ongsuixinyuan
-
2 # 鷹x眼
三年的相處,三年的教誨,三年的育人,如果還沒有喚醒同學們的良知,聚會時大可不必請和你們朝昔相處了三年的受業恩師。如果覺得三年來,你們的進步、成長離不開班主任的教誨和關懷,你們聚會邀請班主任參加,說明你們走向了成熟,懂得了感恩。想當年我們的班主任要調走時,我們全班同學都捨不得,因為他不僅僅是我們的班主任,而且還是我們的生活管理員。我們那時上學根本沒有現在這麼好的條件,冬天若大的教室,只有一個土煤爐取曖,為了不讓我們受凍,我們的班主任每天早上早早起來為我們生火。為了不讓我們受凍,我們班主任把他唯一的一床綿毯拿出來當我們教室門的門簾,為我們擋寒風。無論春夏秋冬,我們班的同學從來沒缺過開水喝,因為我們班有一個象兄長一樣的班主任……總而言之,我們就覺的我們的班主任非常能幹,他不但是我們的恩師,還是我們的兄長。臨分別的那天,我們班的同學有的從家裡拿雞蛋,有的拿瓜果,為我們的班主任送行,但班主任老師都不收,只是最後在同學們的堅持下,象徵性的收下了一本我們全班同學合買的一本日記本,那一天,我們班好多同學都哭了,捨不得我們班主任老師走,但沒辦法,教育局要把老師調到別的鄉任教……
-
3 # 我是杜佩玉
感情進步的階梯,不在酒桌上,也不在聚會上。
答案就是:想請就請,不請算完。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是我們華人對於君子交往之間的一種最標準的評判,這種評判沒有任何名利可言,你記得你就請,如果記不得就不請,這就是最簡單的一個評判標準。
學生和老師基本上就是良師諍友這樣的關係,中國的老師大概都有這樣的一種生活態度或教學觀念。
那就是大多數老師都會對自己的學生有一種自私的袒護,這種自私的袒護甚至會擴充套件到學生犯錯誤的時候,都有所庇護,學生對老師什麼態度,那就無關緊要了。
當然老師也不見得非得要參與你們這種,還有一點請與不請表面上是看對老師的尊重,但實際上如果要是覺得沒有必要去非得去請,那個場面非常尷尬,還不如不清,所以說,還是不請的好,或者你覺得有必要你就請一請同學之間敘思情聊友誼,與老師沒有太大關係。
社會的發展人類在進步,和老師的關係好,沒有必要停留在酒桌上,更沒有必要停留在形式上。
-
4 # 章魚老師就是我
本老師強答一波。沒必要!
每個老師都有當學生的時候。
我們也當過學生。也曾經回憶起過某一個老師。好的不好的都是回憶的一部分。尤其是我們現在也成了老師,有時候回母校還是帶著任務去的。捎帶著看看老師,也沒什麼不好。所以回學校看望老師,是正常的事情。
而同學聚會時,我們從來都是不叫老師的。因為我們大部分都當上了老師,特別知道”我們過去的學生叫我們參加聚會,我們也不是很想去!“。所以幹啥再騷擾我們自己的老師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嘛。
解釋”兩撥“1:過去的學生組織班級聚會,一般老師都不會去。除非是非常特殊的情況。不是說老師就忘記這些學生了,或者說是沒有感情。實在是學生有些多,圈子也多,分身乏術。2:其實很多學生也希望老師與自己保持一些距離。一堆同學聚會的感覺和一堆同學加上一個老師的聚會相比。前者肯定更加放鬆。3:有喜歡參與學生聚會的老師,也有特別喜歡請老師參與聚會的同學,就像電視小品裡演的那樣。真的是少數。
幾年前的真例項子,中學一些同班同學想搞同學聚會返校看看老師。群裡聊著聊著就不對味兒了。於是我便默默的退出了群聊。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在他們朋友圈裡,我看到了。”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毯攝像主持記者。“ 每個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胸前的紅領巾與校長堆笑地臉相映成趣。班級聚會在雕塑捐獻儀式之後落下帷幕。沒有看錯,雕塑。塑了一個雕塑!在校園裡立了一個雕塑!(這都不用審批的麼???!)此次同學聚會,參與同學,5人。參與老師及領導NN人。(強調,中學不在本地上的。這是外地的事兒,萬一有認識我的同學也別多想,那麼小那麼窮一地方搞這麼大一新聞,畢竟我也沒瞎編。對吧。)人均花費非常AA。反正是一個夠我出國非常爽的玩一圈的費用了。幸好我沒去。
哪怕是一句虛偽的客套,老師也會很認真的感受。畢竟這說明你還沒有忘了她們! -
5 # 李說九道
也是一個有十年教齡的老教師了,畢業學生的聚會也參與過不少。從開始的我結賬被拒絕,但我參與AA又被否認,再到後來就是去的時候我帶點酒(夏天帶啤酒冬天帶白酒)他們也不在拒絕了!
但我只要去就是被拉著從開始到最後,不是我自己願意,也是被學生拉著不讓走。前面看一個老師的回答,我覺得我這樣的老師有點“不識趣”了!
-
6 # 感謝有你141448952
沒必要,老師所為難,曾批評過的,表揚過的,,,都不適合!還有學生結婚也請老師!唉,那麼多學生,老師可“紅包”不起呀!我就困憂很多次!希望學生們理解!
回覆列表
我們高中聚會時請了班主任,班主任和幾個科任老師都來了,我們見了老師都很親熱,不過,那幾個老師,還都上臺講了講話,回憶了往昔,又對我們鼓勵了幾句,都是吃了一陣子之後,他們就集體退場了。
我感覺這樣的節奏比較好。
孩子們請自己了,知道孩子們沒有忘了自己,很開心,很欣慰,於是去參加了。不辜負孩子們。
又知道自己是老師,和孩子們還是有距離感的,自己總摻和著,孩子們也放不開。又不影響孩子們。
於是,來參加,並提前退場,這個節奏,我認為,我們那些高中老師做的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