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精彩指南

    所謂挫折不如說是壓力。

    誰不願意自己在熟悉的環境中悠閒自得,能掌握分寸把控結局,如果不給點壓力,怎麼會走出舒適區,到陌生環境中碰壁呢!恰恰學習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欲想進步就得放棄現在的輕鬆,朝著未知的方向探索。

    每每拿起書本或資料的時候,總要定一定神,再強迫自己現在是學習的時間,而且已經拖延一會兒了,不能再貪圖輕鬆了,一遍一遍向自己強調學習的必要性,就這樣也免不了會走神。

    很多時候走神時間比學習時間更久,自己也感到無奈。雖然想著要專注,但總是做不到,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被帶走。當回過神來,還得重新找感覺,重新進入狀態。

    偷懶總是容易的,哪怕明明知道是不對的,總能聽到一個聲音“等一會兒,哪怕是五分鐘也行。”就這樣拖延了時間,每次都這樣,不論制定多麼詳細的計劃。

    只靠自己自覺堅持學習,大多時候是做不到的,畢竟走出舒適區,內心是牴觸的,思想是掙扎的,本來就挺不樂意。如果沒人監督、給點壓力的話,學習很可能也不會專注,就不會有長足的長進,換來的就是虛假的努力。

  • 2 # 漂泊遊士

    挫折教育的核心是讓他(她)親身體驗生活的艱辛。口頭說教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因為口頭說教是體驗不到任何東西的;像現在流行的給父母磕頭洗腳、吃一頓苦飯等基本上也是沒有效果的,因為極短的行為也是體驗不到生活艱辛的。因此,我建議:

    把小學壓縮為5年,小學5年足夠了,基礎教育為11年制。高中畢業後馬上參加高考,被大學錄取的不能馬上到大學就讀,由大學組織新生到工廠(打工)或農村(幹農活)體驗一年,體驗不合格的就要取消入學資格。所謂體驗,就和當地的工人(農民)一樣地做工(幹農活)、取得一樣的報酬,只能用自己勞動所得的錢用於自己一切的生活消費,如果發現家長給孩子寄錢的或者孩子通過其它途徑借錢的馬上取消入學資格。這樣,孩子在大學裡打遊戲、高消費等不良行為就會大為減小,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和國家社會的發展一定是大有好處。

  • 3 # 語文花開

    我感覺,挫折教育的核心是以平常之心看待挫折,給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而不是打罵乃至侮辱。

    一、挫折是人生的常態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順心之事,少而又少。人生活在現在,面對的是下一秒鐘。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誰也難以預料。

    有的事情可能似曾相識,用以往的經驗解決就行。多數情況可能沒有遇到過的,需要智慧,尋找新的方式方法來解決。

    比如學習,每天遇到的都是新知識、新思路、新技巧等,記不全用不好學不會就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

    遇到這類的挫折怎麼辦?多用點時間多下點功夫去記、去思考、去練習就行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功夫到了,挫折自然就消除了。

    二、從挫折中吸取失敗的教訓

    遭遇挫折,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絆倒了,發現是踢到了石頭上。怎麼辦?那就吸取教訓,記住石頭的位置,下次繞著走,不被同一塊石頭再次絆倒。吸取這次教訓,也就戰勝了這次挫折,也就前進了一大步。

    三、從挫折中找到正確的方法

    很多挫折,是方法不正確導致的。還以絆倒自己的石塊為例,繞著走不再被絆倒,只是自己吸取了教訓。別人會不會被絆倒呢,仍有可能。怎樣才能做到自己和別人都不再被絆倒呢?正確的做法是將石頭搬走,扔到路邊的溝裡去,或放進花園當點綴,諸如此類。

    總之,我認為,挫折教育的核心,是以平常之心看待挫折,給孩子戰勝挫折的信心和勇氣,而不是打罵乃至侮辱。

  • 4 # 三尺講臺畫巨集圖

    反常不?科技進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孩子們的幸福指數卻下降了。時有大學生,中學生,甚至是小學生跳樓輕生的事件發生,每每此時,做父母的肝腸寸斷,而路人卻在 悲嘆之餘搖搖頭總是搖搖頭說上一句:現在的孩子還是缺乏耐挫教育啊!於是乎,耐挫教育成了現在時髦的一個詞。

    可部分人卻曲解了“耐挫教育”的本義:通過設定障礙,困難,激發孩子的潛能,從而掌握知識,增強抗挫能力。他們誤認為挫折教育就是打罵甚至侮辱,這樣的教育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只能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痛恨社會。

    所以,為了讓孩子認識到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所有最終的成功是一次次的失敗累建起來的,就必須進行真正的耐挫教育。如:要想獲得成績,必須灑下辛勤的汗水;要想學會做飯,必定嚐到飯焦或菜鹹的滋味;要想學會游泳,必定有嗆水難過的感受……以前,這些本就該有的生活經歷往往被我們過分溺愛孩子的父母,爺爺奶奶給省略了,現在請還給孩子們,如果你們真愛他們。

  • 5 # 培多分教育

    這個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挫折教育的核心絕不是給孩子製造挫折,而是陪孩子一同面對挫折,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能給予孩子情感、認知和思維上的全方位支援,不讓孩子打無準備的仗。

    況且,孩子們平日生活中要面對的挫折已經夠多了,並不是我們眼中的那些飢餓、貧窮、喪親等等才是挫折。對於一個孩子而言,心愛的玩具摔破了,和小夥伴鬧矛盾,一直都寫不好字被老師批評都已經是劑量夠足的挫折了,你還要費盡心思再搞點事?

    抗挫能力,在心理學領域叫做Resilience,指的是能像彈簧一樣,在遇到挫折和失敗後的反彈能力。

    影響孩子抗挫能力的因素分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前者如遺傳基因、年齡、性別、意外性創傷等,而後者指的是後天培養和學習

    提出習得性無助的心理學家Seligman,同時也提出另一個概念:習得性樂觀(Learned Optimism),也就是說,面對挫折和困難時的專注、積極、掌控感、自尊自信都是可以練習得到的。

    那麼我們今天來說說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我們的能力培養切入點,從抗挫能力強的人所擁有的幾個典型特質來分析:

    1,情緒覺察能力 Emotional Awareness

    指的是:個體能覺察自己當前的情緒是什麼,以及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情緒。其中的奧祕則在於,我認同和接納所有情緒的存在,包括哀和怒,我不逃避和否認,並且我能用合理的方式與它相處。

    在挫折教育上來說,這是父母要做第一步:認同、疏解情緒。

    尤其是對男孩子,很多家長都會說:“就這麼點小事,一個男孩子,哭什麼哭,羞不羞啊?”讓孩子從小與自己的情緒抗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為情緒的流露太自然了,我們無法操縱自己也無法操縱別人的喜怒哀樂。

    情緒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而抗拒情緒的存在才會帶來問題。斯坦福大學的健康心理學家、暢銷書《自控力》的作者Kelly McGonigal在她的TED演講《如何讓壓力成為你的朋友》中談道:

    “曾有資料顯示,在美國,每年有18萬人早年猝死,其中43%是因為壓力。但我們團隊最新的研究發現,導致一個人猝死的原因並非壓力本身,而是對壓力的否定、抗拒態度,一直將它視為一種有害的存在。相反,如果能把壓力視作為助力,生理上的反應也會隨之改變,血管會呈現無比放鬆的狀態,這更像是感到興奮和鼓起勇氣時呈現的樣子。

    所以孩子在面對挫折的時候,產生的壓力或其他隨之而來的負面情緒如果都能被父母很好地接納,他也會漸漸習得情感覺察的能力,悅納自己的負面情緒,那才是接下來解決挫折問題的情感基礎。

    2,堅毅 Grit

    華裔心理學家Angela Lee Duckworth在進行數年的實驗研究後,於13年提出了風靡全球的教育理念:決定一個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Grit,而並非情商或是智商。

    目前,對於Grit的最佳培養模式是由斯坦福大學心理教授Carol Dweck提出的: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會相信:能力是永恆的,當下的錯誤和失敗是暫時的狀態。比如當TA考了60分,TA也會傷心難過,可TA會一直朝著90分的目標努力。而擁有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的孩子則會因為一次60分就從此一蹶不振。

    那麼,家長可以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呢?

    a. 經常引導孩子用“可持續”的思維看待問題。當孩子說出一些“自暴自棄”的話時,用另一些句子來鼓勵TA。長期的積極暗示能促進一個人思維模式的改變哦!比如下面圖:

    b.表揚和獎勵孩子的“過程”,而不是結果。過程指的是:孩子在解決問題,或是實現某一目標時,他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想過多少不同的辦法和策略?比較上一次他進步在哪裡?

    c. 循序漸進地跳出舒適區,縮小和細化目標。永遠給孩子一個過高的目標,TA卻怎麼也無法達成的時候,這或許就導致了習得性無助。

    所以,把目標細化,小到不會太簡單,但他跳一跳就可以達成,從而他能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和成就感,這會激勵著他向大目標走去。

    3,內控點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這是一種歸因模式,指的是個體會將很多事情的後果歸咎於自身的原因,相信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相對的外控點(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則認為很多事情是外部因素導致的。就比如有些孩子一摔倒,父母就會打地,說:“都是地不好,讓你摔疼了”;有的人考上一個三流的大學,就放棄學習了,因為TA覺得這裡太差了,導致TA無法學習。

    內控點的同義詞是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 和個人自治(personal autonomy),這傳遞的資訊是:我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想要的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所以,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父母要多鼓勵和引導TA去想:有哪些解決的辦法?接下來,我該做什麼呢?讓他從小就一點點學會:有困難時,抱怨無用,逃避無用,但想辦法卻又可能解決問題,雖然並不一定都能成功,但至少值得一試。

    所以各位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要去了解、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這才是對孩子最有用的!

  • 6 # 最懂小家庭幸福

    首先要明白挫折教育並不是打罵。

    是我自己的孩子,罵他沒有智商罵他傻,這些並不是挫折教育,這隻會讓自己的孩子沒有信心,讓他自己以後的人生都會受到很多挫折。

    教育實則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覺得這個生活並不是那麼容易,讓他覺得現在的生活,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父母在幫他在奮鬥,他不能理所當然的去享受這個美好生活,他要去感恩,要知道將來的以後他都會去受苦受累。

    他這樣的一個思想準備以後他再受苦受累的時候,他就會堅強,經得起這些苦難。而且會成為一個男子漢。或者一個堅強的女孩子。事情他都能扛得過去,並不容易那麼妥協。

    著說挫折教育挫折教育離不開父母的愛,讓孩子一樣離開父母讓他自己去完成事物,比如說吃飯不讓父母喂,衣服儘量自己能洗就洗,不能洗的給父母。

    自己能處理好的事情儘量自己處理。

    能住校的時候就住校。

    但是呢,儘量在高中以前都在家人的陪伴之下,家長最好不要太溺愛孩子。

    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情。

    挫折教育的核心是不能離開家長的陪伴家長的愛。

    不是打罵辱罵。

  • 7 # 韓傑老師

    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這是我在某個網路查到的挫折教育,這是故意讓孩子受挫然後在實施教育,有些無恥。

    生活中處處都是挫折教育,比如打遊戲要過關,學做一個小甜品。比如第一次到四川頓頓飯都要吃辣椒,都是挫折教育的範疇了,家長幫助和引導孩子克服這些困難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首先要認識到遇到困難很正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二面對挫折有方法,NLP講究任何事情都有三種方法可選擇。這兩點都做到,就是做好了挫折教育。

    打罵和侮辱什麼時候都是侵犯人權,不管對誰。

  • 8 # 大板牙說教育

    這並不是挫折教育的核心,挫折教育的關鍵是在面對逆境時,如何給予孩子內心的力量去面對挫折,保有希望,並積極的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走出逆境的過程。現在的挫折教育,在給孩子製造“挫折”時,不僅是外在的挫折,在心理上更是置孩子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雖然孩子被迫於外界壓力“戰勝”了挫折,但是心理上也形成了陰影,以後等到他獨自面對問題時,那種孤立無援的緊張和焦躁情緒揮之不去。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極端行為?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缺少心理上的支援和陪伴,現在的父母迫於生活的壓力,對孩子已經失去耐心,沒有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讓孩子感覺孤立無援。一個缺少了陪伴和溫暖的孩子,他的行為處事方式會偏激,對人和事的認知也會發生偏差,就像“沒有被世界溫柔以待過,如何溫柔對待世界?”一個孩子,只有內心充滿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愛,才會去善待他人,充滿愛心。所以,對孩子,多點關心,少點責備吧

  • 9 # 果樹999

    絕對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去體驗各種真實的生活問題,品嚐挑戰與失敗,去解決各種意想不到問題,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發展,學會應對不確定。

  • 10 # 涵宣言家庭心理顧問

    挫折教育絕對不是簡單的打罵那麼簡單,相反如果在孩子小時候過多打罵孩子甚至暴力對待孩子會造成孩子內在安全感不足,反而更加不能應對挫折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父母教會孩子面對挫折時積極樂觀尋求方法的這樣一種態度,其實生活中每天都會有挫折,比如和小朋友有矛盾了,想要的東西得不到了,或者某個題目不會做了,這些都是挫折,並不需要家長再刻意給孩子挫折。當孩子面對這些挫折的時候難免有畏難情緒,害怕挑戰,哭鬧或者逃避,而父母幫助孩子面對這些困難引導他們用積極的心態看待並且找到解決的方法就是挫折教育

    孩子從來不是聽父母怎麼說,而是在看父母怎麼做。有些父母喜歡說教孩子讓他們遇到困難積極面對,但是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會不會有抱怨,某個事情沒做到會不會就不想做了?從你的一言一行中孩子就學會了如何面對挫折。所以與其給孩子所謂的挫折教育,不如自己在生活中身體力行積極面對困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接受不了朋友說我畫畫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