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兒子兩歲一個多月了,話基本都會說了,記性不錯,運動能力較弱,性格偏內向,可以自己玩較長時間,不怎麼與其它小朋友玩。喜歡咬大人,如果違揹他的意願就會哭,不想辦法轉移其注意力會哭很久。教他點事情或者讓他做,經常說不會,讓大人做,比如穿襪子。問他問題也常說想不起來了,其實他知道,提示一下或者用更簡單的方式問就能得到答案。帶他出去玩,基本在大人身邊,不會走遠。他想做什麼玩什麼要先問(主要是去哪裡,玩什麼運動器械),得到同意後才會去。請教各種達人,這些表現背後孩子有什麼樣的心理活動和性格傾向,對於今後的教育有什麼樣的建議。
6
回覆列表
  • 1 # 寬和教養

    聽上去,這孩子一切正常啊。性格內向不是缺點,內向不是缺點,內向不是缺點,重要的事說三遍!

    孩子能自己玩較長時間,說明他專注力很好,能夠構建自己的小世界,好好保護他的專注力,將來上學聽講能夠長時間注意力集中,是個很大的優點啊。

    喜歡咬大人、打大人,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太正常了,因為他是在憑藉本能發洩憤怒,家長要做的,不是否定,不是說教,而是接納,允許孩子發洩,如果咬的疼,家長可以跟孩子約定,生氣就打爸爸媽媽的手掌或者可以去打軟和的枕頭、玩具熊,放心,一般孩子打兩下自己就會減輕力度,因為孩子本意並不是想傷害親人。如果此時,家長能夠準確說出孩子為什麼生氣,那麼孩子獲得理解後,也會盡快平靜下來。

    再者,要允許孩子哭,但不要放任孩子哭太久,陷在難過情緒中出不來也不太好。最好的做法,是家長觀察著孩子,當他情緒有緩和後,及時的轉移他注意力,或者給他一個解決煩惱的建議。

    至於像穿襪子這種事,他不是不願意做,而是因為“爸媽給穿”這個行為本身能帶給孩子“被愛著”的感覺,所以他不願放棄。建議你們不要跟孩子較勁,他要求你們給穿,就滿足他,總有一天他會想要自己穿,因為獲得了充足愛意的孩子,自然會萌生獨立自主的意志,到那時,你們也尊重他,別因為趕時間或者嫌他穿不好而強行代勞,就好了。

    至於外出活動喜歡請示家長,說明孩子生性比較謹慎,不要把這看作是“問題”,一切順其自然,多尊重孩子,多肯定孩子,就可以了。

    總之,你家孩子是個好苗子,在安全和道德的前提下,儘可能多聽孩子的話,多滿足孩子,一切會更好。

  • 2 # 育兒經驗大全

    害羞內向其實是孩子天性和環境的雙重產物。

    小朋友為嘛會害羞?

    哈佛大學Jerome Kagan博士透過研究發現,寶寶如果在21個月大的時候出現猶豫要不要靠近一個陌生的物體情況,或者是要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表現,那麼孩子在12歲的時候,就很可能還是比較膽小和害羞。但結果同時顯示,只有一小部分孩子是一直害羞或一直外向的,大部分的孩子會受環境的額影響,變得不再那麼害羞或者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害羞。

    “每個人都在盯著我看”、“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臉紅、避開眼神接觸、把頭轉開、躲在媽媽身後等都是孩子焦慮而引發害羞的行為表現。

    如果你家也有個害羞的小孩

    Nurturing the Shy Child 作者——Barbara Markway博士說:“我們不是要消除孩子害羞的一面,而是幫助他在自己的個性範圍內做他想做的事”。

    孩子很大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無論你怎麼努力,也很難發生徹底的扭轉。無論你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媽媽要做的第一件事,應該是接納。如果想要教會孩子更加主動,在社交場合能夠更加自如的與人交友,與人互動,那麼我們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這些方法能夠幫助孩子。

    多陪伴孩子

    很多父母都有這種情況,你在和別的家長打牌、聊天,而孩子卻在一邊拉著你的手不想放開。那麼,請你暫時先放棄你的社交,先去好好陪著他吧,和他一起去結交新朋友,接觸新的玩具,讓他擁有安全感,同時,可以多鼓勵他分享自己的玩具,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加入遊戲中來,以身作則帶著孩子投入進去,孩子玩的開心就會放鬆戒備。

    讓孩子擁有足夠多的相處適應時間

    孩子在親友聚會的時候,或許會不想成為焦點,你可以多鼓勵家人和朋友與你的孩子互動,並告訴家人和朋友,孩子只是有點害羞,也比較慢熱,需要一些時間來觀察和適應。如果孩子出現不想成為被過度關注的焦點,你可以嘗試帶著他去場地裡溜達。

    細心發現孩子的優點,加以鼓勵

    優秀的孩子,通常都會有更為敏銳的觀察力和學習能力。或許孩子在外很少說話,但是一旦回到家裡,就很喜歡黏著爸爸媽媽唸叨剛剛在外發生的事情,或者嘴裡不斷重複自己新學會的詞彙。孩子如果不熱衷於招待到訪家裡的其他小朋友,但是如果你的孩子能夠沉浸在繪本和遊戲的世界裡,這種認真與投入,這就是大寫的優點啊!

    讓孩子知道自己“棒棒噠”。發現孩子優點並鼓勵他,能夠很好的讓孩子樹立自信心,同時變得更快樂、更自在,也會變得更會與人相處。

    別過度要求和勉強孩子

    試著去想象,沒有人願意在社交場合被脅迫,不是嗎?在社交的時候,如果你急於讓孩子主動與其他小朋友打招呼,急於讓他融入其他小朋友,認識其他小朋友,急於讓他介紹自己,甚至要求他表演節目,那麼此時孩子的感受或許就會變得無比糟糕:“我媽媽這是在幹什麼!天哪,為什麼剛來就要讓我做這麼不舒服的事情!”

    有一句是這麼說的: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要成為一隻備受歡迎的花蝴蝶,也不是所有的男孩子都要成為侃侃而談的社交中心。

    也許,你會跟我一樣,在潛意識裡就會覺得外向的孩子會更受歡迎,因為,進入社會之後,更能如魚得水。所以,我們就會不斷的想著讓孩子改變,不斷的想著法子去鼓勵他,甚至已經幻想好自己的孩子應是一個八面玲瓏、收放自如的孩子。但是,靜下來想想,不是所有人,都會戴上“活潑”的帽子(你能想象出那樣的結果嗎,也許會很可怕對嗎?)不如,嘗試變得安靜地去陪著孩子成長,試著去相信孩子,相信他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圈,找到屬於他的生活與命運。

    寶貝,你慢慢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讓掘金進前八,西部前八退出一支球隊,你選擇哪隻球隊?